第三十一章:速写情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厦门大学出版社要出我新一本的散文选《芙蓉湖随笔》时,提出是否配上一些老照片,我立刻谢绝了。从视觉观赏而言,照片与散文的搭配,如果放在大开本的杂志里,那是相得益彰的,但置于图书中,特别是小开本的散文选里,似乎有些历史课本的生硬。我的抒情散文是写实有余,空灵不足,如果尝试一下让速写艺术介入,或许能舒缓写实的枯涩且平添遐想的空间……
尘封在我心底的“速写情结”突然复活了,这个情结源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本新华社记者写“社会主义的古巴”的散记,我很喜欢这本书,确切地说,是喜欢书中配上的画家邵宇的速写。这么多年过去了,书的内容基本忘记了,书名也记不清了,唯有邵宇的速写倩影依旧,寥寥数笔,主次分明,疏密开合,细节动人,特别是那幅《马埃斯特腊山下》铭刻心扉:大胡子菲德尔·卡斯特罗背着背包与步枪的巨幅宣传画下,有一群手持鲜花的少先队员……
于是立马想到了在校园里那些席地而画的学子们,我常常放慢脚步,悄悄来到他们身后,欣赏着画板上那些捕捉景观的灵动线条。让这些富有朝气的曲线游入我的文集中,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心动不如行动,几经努力,居然连连碰壁,百思不得其解,有一种说法是近年很少人愿意去折腾速写这一美术的基础训练与采集创作素材的方式,一切都由数码相机与电脑速成了。我不知这是可喜还是可悲,不过这反倒让我觉得速写的难得,诱发我的渴望,速写本身就是一门精彩的艺术啊!

好事多磨,最后是意外得到了建筑系美术教研室的热情支持,素昧平生朱永健教授指定了他的几个在学弟子黄哲宣、孙晟、梁鹏、陈岚以及去年毕业的石磊等联手,专门为我的书绘制了十几幅校园风景与建筑的钢笔速写,风格各异,水平之高,甚至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
经过出版社专业美编李夏陵的处理后,一一植入书中,或成为封面,或成为环衬,或成为尾花与提花,令人赏心悦目,与文章形成了情景的神美呼应!敝帚自珍,自己的书自己打扮,感觉真好,更重要的是它把完全不同的两代厦大人紧紧地圈在了一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