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好文如好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园与下午茶》是《三联生活周刊》驻爱丁堡的女记者李孟苏撰写的一篇英伦生活随笔,后来作者出版随笔选的时候,又以这篇代表作作为书名。该书的推介语很有意思:“真正的英国人怎么生活?答案是,住在乡下,一杯接一杯喝茶。”
那英国人是怎么喝茶又喝的什么茶呢?文中写道:“多数英国成年人在被问及‘你要喝什么饮料’时,回答都是‘Teaforever(永远都是茶)’。英国人平均每人每天要喝5杯茶,每年喝掉的茶叶占世界茶叶出口市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英国人对世界饮食的两大贡献是,发明了下午茶和炸鱼薯条。街头仍然到处都是卖炸鱼薯条的快餐店,但想喝到‘真正’的茶就难了。英国的旅游指南上写着,想喝‘真正’的茶只能去迎接富裕游客的高档宾馆,或去还没有使用袋泡茶的英国本地家庭。所谓喝‘真正’的茶,要先把茶壶放进热水里加热,所谓的‘稳一稳’,然后放进产自大吉岭、肯尼亚、斯里兰卡或印度阿萨姆邦的茶叶,加开水,泡好后,倒进茶杯,加牛奶,最后放糖。”
该文传递了目前英国人最新的喝茶动态,十分有趣,且信息多多,特别是袋泡茶包大行其道的商业景观,她写道:“想在Sainsbury‘s或其他超市、商场买到茶叶可不容易。Twinings、Jackson、Whittard等著名牌子的茶叶被放在货架最下方,顾客视线最先触及的地方摆着各种经济实惠的大包装茶叶包。这些茶叶包经济到每个小茶包都没有那根拴着标签的线绳。想买漂亮的金属盒装茶叶,只能去机场的免税店。不用茶叶包的英国家庭越来越少了。英国人现在这样喝茶:把茶包直接扔进马克杯,沏上开水,泡一会儿,用勺或一把不锈钢夹子把茶包取出扔掉。对了,那把金属夹子在Sainsbury‘s可以买到,2英镑50便士。”

写了“2英镑50便士”,这篇文章就嘎然而止了,既实在又意外,也算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结尾。但阅读这篇笔致轻盈行文优雅的随笔,让我感兴趣的不仅是英国人喝茶曾经的闲适与散淡,更是其中一节关于乡村明信片悠远的文字:“整个不列颠早就以城市为主体,但著名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说:在英国人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这种乡村情结大概要追溯到19世纪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凭空把英国想象成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士兵们收到印有教堂、田野和花园,尤其是村庄的明信片,所受到的鼓舞远大于无数次的挥动国旗。”
让村庄明信片的地位爬到了堂堂米字国旗之上,这可不是我们中国记者的酸话,而是英国自家名记的名言。对明信片的魅力如此赞美,赋于明信片如此之高的地位,恐怕这是登峰造极的,堪称英伦版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了,于是脑海里浮起金发碧眼的洋记者杰里米•帕克斯曼与捋着胡须的杜甫为“英雄所见略同”而热烈拥抱,好一幅相见恨晚的拼贴画啊。
事实上我对欧洲明信片上经典的铜版画一直情有独钟,前两年我母亲陈兆璋教授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世界中世纪史散论》,素净的封面上就采用了一幅取自大英帝国古典明信片上的村庄图景,那铜版画棕灰色的线条对比分明地刻勒出英格兰乡间的风情:教堂老树,栅栏与木桥,还有三两农妇和散发着清香的草垛……让人情不自禁地深呼吸,哦,那是艺术与书卷很阳光的气息,浓浓蛰伏在英伦下午茶棕红透亮的汤色里。
阅读《庄园与下午茶》,小小一文,书香茶香,真让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其实好的文章本身就是一杯绝妙的好茶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