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战争为了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川北这两年干的事,是不可能不叫清政府知道。
在川陕陇和各年地方的起义、反抗用的军火,许多都是川北生产的,一开始川北生产的还比较粗糙,这种武器很多地方都可以造,可是近两年反抗者用的武器,已经比普通绿营兵用的都好,现在连一些勇营也没有配全火器呢!
再和再没有责任心的清政府也已经知道,这不是一般作坊可以生产的。这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鸿泰商号多是直接供货,不在川北开展业务,可只要你作了就会留下痕迹,在川北的军火买了三年后清政府才明白,这已经很慢了,清政府知道保宁府这里有地下军火生产销售的点。而从民党内部发的消息说,谢奉琦和王连魁就是从川北方面买来了大批军火。
清政府从保宁府这个点上更加确定是川北县这个地方出了事,只是清政府还不知道具体是谁在干,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现在也只是暗中在准备。
可是清政府这个处处风雨的大屋子,更加不能保守秘密,锡良对保宁府这方面的关注,也在刘铭的眼里。锡良得到了民党的消息,刘铭自然也得到了锡良的消息,刘铭现在很恨民党,你们可是一点没有保密措施也没有,消息传得真快。
锡良对各地的勇营、巡防营并不方心,这些吸大烟的兵,为了烟土,什么不可以买。
他便找来陆军第33混成协协统钟颖,这个人是满州正黄旗人,爱新觉罗氏,锡良对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锡良把自己收到的信息跟钟颖说了,要新军出马,剿灭川北的匪徒,捣毁当地的军火作坊,在自己眼下干了这么多年,现在才知道,锡良对保宁府也是很有意见的,看来他们的官也坐到头了。要钟颖对住守在川北县的巡防营也要大加查办,锡良很是怀疑这个巡防营已经被民党渗透了,有消息说,谢奉琦和王连魁去川北县也与巡防营的管带刘铭会面。
只是他们还不知道鸿泰商号与川北的关系,锡良曾从鸿泰商号买过汉阳造,怀疑他们与鄂省有着关联,锡良不会相信汉阳造川北可以生产,一定是从鄂省内流出的,这其中必定是鄂省的大员在后面,只是现在没有真凭实据,不好去查。
从民党内部得来的消息,民党的武器也是鸿泰商号提供的,这一点最叫锡良生气,川省不能自产步枪,每次都要从鄂省购买,而鄂省常以自己不足用由,常来刁难自己,可是现在他们居然提供军火给叛党,锡良要求钟颖一定要查清与此是的勾联人,特别注意鸿泰商号,抓住了一定要严办。
鄂省的官员你们就等着吧,这次一定叫你们好看。
钟颖对新军的作战能力非常有信心,从太平军后,起义者与官军作战多有不胜,而新军更是以西洋教法训练成军的,军官也多是武备学堂毕业的学员,对付一个地方上的一个巡防营和一些乱党,钟颖自己都有些觉得大材小用。
钟颖只打算调派新军两个营,这样人不多不少,稳稳当当的就可以拿下,可是锡良觉得,那里是山区,从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向外买火器,一定有大股的叛党在此盘据,为了稳妥,锡良还是觉得最少要派四个营,对于这个要求,钟颖那要不会同意?
这军队一旦要出营公干,派饷你就得发足,这样官兵才能开拨,可是这钱一出手,从自己手中一过,这油头那自然不用说了,出的兵多,派饷也就越多,钟颖自然希望多派兵才好。
到时候,在地方上放上几枪,那你得补充弹药,这也是可捞得好处的;过兵如过匪,这一路上也可以发不少的财。
这个时候军官对于这种发财之道,各个都是门清的很,这可不管是不是满人和汉人,更不论是不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要不怎么说这个时候,清王朝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第33混成协有步队六个营,编为两标,另增编骑、辎、炮、工四营,一共十个营头,原本清政府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就给了四川三个镇的编制,可是四川一直缺人少械,到现在也只是编制出一个混成协。
这个人自然不是兵,而是军官。当时国内没多少军校,仅有了几家,如保定讲武堂等是专供北洋各军的。四川也是先派人出洋学习,后建立了武备学堂,这人才才多了起来。
而军械四川也不能自产,只能依靠外省,这就要钱才行,而四川财政还要向外拨给四省饷银,使得四川财政一直很紧张。
钟颖选了自己亲信的两个步队营,增加一个骑、炮两个营,一共九百人的队伍,也未补充军械弹药,在总督府发派饷后,就以秋操之名,亲自带队向北开进,就这样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多天。
本来锡良的意思是以秋操之名,要隐密行进,可是新军这一路前行,那有什么秘密,不用打听就已经知道他们在那里干什么。
刘铭得到消息后,就已经开始在军队动员准备,在钟颖尚未出发,川北军事方面已经准备好了作战计划。
川北现在有两个营,十个连队一千六百人,为了保护川北地方上的经济,刘铭是不允许这些新军进入川北一步的,这也就使得,川北的作战计划要拒敌于境外。
那么两个营的部队就不能全部派出,必须留下住守的兵力,士官学校已经提前结课,分配到部队,对于坚决要求出战的陆小学员,刘铭可不会同意,这些可是经过比较完备学习,在川北可是宝,刘铭不会现在就叫他们上。
军事上的准备并不是说,川北现在已经准备好的对抗清政府,或是要起义来推翻满清。刘铭对军队有着完全的领导,可这也只是进行准备。

这是川北第一次与清政府的新军对抗,这样的后果是川北要造反了,对于这一点,在川北,从民间到高层大家并不是完全赞同。
清王朝存在已经二百多年了,相对于川北这个小县来说,那是一个庞然大物,要以一个县之力来对抗全国,这是很多人不敢想的。在一九零七年就开始对抗清朝,刘铭从心里也是没有作好准备,到一九一一还有五年呢!刘铭知道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而整个川北方面也没有作好这方面的准备。
这可是刘铭从一开始就种下的果子,到现在发芽了。为了发展就要扶持工商业,可是为了保护工商业就得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军火的销售只是引火点,只是早晚一天会发生对清王朝的军事对抗。
出外作战的八个连队已经集结完成,弹药分发完毕,可是他们现在还没有接到出发命令。
在川北县咨议会会议室内,川北方面的各方面主要人物都已经到达这里,刘铭是想在这个时候统一一下思想,这场战争刘铭不知道要与清军打上多长时间,没有一个统一共识的大后方,刘铭不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清军。
郭广福无疑是最反对的,他是商界代表,他认为与清军作战的事还要认真想一下。他对一但对抗清王朝后,他们在外的商号等支构会不会被查封,财务很难保全,人员的人身安全如何保证。这几年来他的生意已经开展很大了,南到大理,北到包头,在武昌都有他的商号,这一开打,这几年的努力一下子没完了。
他这么一说,代表着许多商人的心声,底下一些商人也附合,道“不能打”
可是李程文说道“要是清军进入川北后,川北那还能有好了,他们可不是我们保安队”,这是保安队的声音,清军的军纪,大家都知道,这一下声音都消了。
就是因为这个,要不现在许多商人的业务大多在外,可是商号的总部却还在这里,那还不是这里安全,只要你交足了税,那就没有那些发乱七八糟的事。
对于要打,在商人里苏若和最为赞同,苏若和他的生意主要就是军火,他可没有多少正经生意,清军来了后,那武器工厂铁定完蛋,他的生意也没有办法开展了,所以商界中他是支持与清军打的。
他站起来道“这几年川北在刘司令的保护下,生意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好作多少,银子没有少挣,可是那些新军要是来了这里,这个大家可要想好了”刘司令那自然是刘铭,他可是川北保安司令。抓着军权,是最重要的。
李福和王大贵平日也对刘铭有些意见,可是在这件事上,两人很明确的认为,打。李福和王大贵他们已经想好了,现在的日子可是刘铭带给自己的,到现在媳妇孩子都有了,这可都是刘铭带给自己的,这个时候并不可怕,人生中还有什么比三四天不吃饭可怕的,那时自己都已经过来了,还怕啥。
李福站起来看了一下那些商人,这几年他作为川北政府的实际上主持人,刘铭只是定一下大整方针,实际执行都是他,所以他在川北还是很有威信的,看着他要说,大家都停下来,李福站起来拿起一打稿子,正了正声道“从光绪三十年开始,到上个月,我们在川北修了三百五十八里路,四十一座桥,大小水库一十五座,磨房三十七座,水渠二百三十四里,工厂一十六个,小学十九个,中学堂三个,技校一个,在学校人数两千五百四十六人,川北县现有人口三十二万,比三年前增加十九万八千五百六十七人,去年人均收入三两四钱银,……”。这是民政的统计数据,刘铭原打算在年底开川北大会时讲出来,没有办法只好现在讲了。
与会的人们都静静听着,这一个数据,不单单只是数据,李福把在坐的所有人包括刘铭自己都带入了回忆。
川北县是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变成现在的样子,这是作为一个川北人自豪的时候,在全国还有那些地方大家可以听到这样兴奋的声音?没有,这是川北的自豪,你们要来打碎这份自豪,那就踏着我们的尸体过去吧,刘铭心中喊着。
李木匠现在是川北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在听李福说完后道,这时说了一句话,“我们工程公司已经准备好了炸药,一旦清军进入川北,就把所以的大桥、涵洞都炸毁”这是要破釜沉舟,一旦作战失败,也不会给清军留下一点东西。
张老顾问慢慢的站起来,他作为川北政府的顾问,一直在看着,刘铭带着大家在川北这个不富裕的地方干,老人深吸了一口气,他望着远方,眼中似有些失润,“大家都认识我吧”
老人这句话把大家说的一楞,张老顾问大家谁不认识。
“我是太平天国忠王帐下军帅”太平天国、忠王、军帅,会议室内众人一听都吃了一惊,刘铭心中都还好,咱关心您可不是一天两天的,早就知道您老人家不是一般人。
“当年老夫就反过这个朝庭,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现在老夫还要反,那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不叫这些禽兽糟蹋了这里”
掌声不知道从那里响起来,接着会议室内一片都是掌声。
接下来刘铭带着与会的代表们一起检阅了川北的军队,看着一排排的士兵,他们背着闪耀着寒光的步枪,腰下一排五柄手榴弹,身穿深绿色军衣,腿踏皮棉鞋,迈着整齐而肃杀的腿步,从眼前走过,这无疑给了人们非常大的震憾,川北可是从来没有安排过样的活动,军队的一切都是保密的,可是这一天,川北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可以打翻天的力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