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争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来了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成是农民起义的历史,这在世界是没有的,中国的农村矛盾不能轻视,看着平日里老实好欺负的农民,一旦反抗起来,叫那些看上去强盛的王朝都一一倒下。
现在的川北政府对于农村的矛盾,是用经济杠杆来缓和矛盾、调节利益,这只是川北政府应对农村的一方面。
堵或者是用革命的办法来解决农村矛盾,刘铭都不会选择的。对于是否收回土地所有权刘铭更是没有想过,这种办法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创伤,一旦走上绝对化的道路,是很难再回头的,这不是刘铭想要的,也更不是现在需要隐蔽发展的川北需要的。
我们要知道,地主的财产也不全是非法得来的,他们往往也是一点点慢慢积累的,只是现在缺少来自政府的控制,使得他们为了利益,变的肆无忌惮。
现在就要保护的是用合法的手段得到合法财产,这是一种好的社会习惯,一个好的社会习惯很难建立,往往破坏的习惯比建设要来的快,人们往往相信暴力,这需要一点大智慧,控制自己想着一掌翻天后的快感,刘铭不想在川北给人带来一个不好的先例。
你对于他们用非法的手段得到财产有意见,那我们可以立法,建立规矩,来规范地主的行为。我不是在说教,作为一个小老百姓,我需要自己的财产安全,政府不得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剥夺我的财产,这是一个要发展的社会必备的规矩。
川北这辆战车要想在中国的大地上驰骋,就要拉上更多的盟友,而减少敌人,刘铭不认为川北短时期内有力量和精力来应对这些问题。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宗族为中心的,很多封建王朝也是以地主为支撑,政府又防着他们,怕他们过份的兼并土地,所以对农村的控制并不是很严密,在农村并没有政府建设。所谓的保甲制度,在刘铭看来更是一个个小王国,政府把这一地方的管理权交给地方上的大势力,政府再有限度的对他们进行管理。
这种方式的社会动员力是很弱的,整个社会的力量,都被各个小集团所分割,不能充分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但是要加强社会动员力,往往要加强公权,公权的加强又往往削弱人民的权利,使公权减少了监督,这就会产生大面积的。
刘铭不想加强公权,但要加强社会的动员力,就要走别外的一条路。
对于加强川北的整体力量,刘铭也就只能想起他原来生活的世界,中G是如何动员社会力量的,从二十一世纪向前推,中国的农村是由一个个党支部组织着,而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历史可以从国G第一次合作开始,这段时期刘铭不是很清楚,国内革命时期以后,刘铭到是清楚,可是那套刘铭觉得还不适合现在的川北用,那就从抗日战争开始吧。
想起以前看的中G在抗日战争中有关农村建设的内容,他们那时是有日寇在侧,用抗日救国的口号来调动整个民族,进入农村发动人民抗日,现在川北也要有一个口号来调动人民,把川北政府融入其中。
建设新农村,这是川北在一九零五年提出的口号。
在农村成立农村自治会,由村民有限的自治,这是在一九零五年,刘铭带着李福、王大贵欧家梁最先实行的。
在刘铭自己看来,现在川北没有那么多的人手,派去每个农村,对每个村子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刘铭认为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在农村实行有限的自治是可以的,这个由川北政府下派工作人员,在监督各村的选举,由村民自己选出三名干部,来配合川北的工作,这更像二十一世纪的国内。
刘铭是后人,他去想着自己来这里之前学到的一切。
实行新农村工作快三年了,在川北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各村自治,使得乡一级的政府,更像一个为民服务站,他们需要把川北政府各种政策转达给各村,为各村提供有果的帮助。
农村在刘铭的整个工作里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是自己的一个根基,更重要的是工业,在有了现代的工业后才有了现代的农业,而在刘铭年看来,只有自己的工业上去了,自己才能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
刘铭和罗炳来到欧家梁主要是看一下士官学校学员和陆小学员的训练。
虽然陆小说是小学,可在这里的学员大都已经满十五岁,他们都是在各地上完小学,才报名考到这里。对于上完小学后,在川北有还几种发展方向,上技校,上中学,只是上陆小可以给家里省了学费,每个月还有一点补贴,虽然川北给教育的补贴还是不不少的,但对于收入还不多的家庭来说,这也是一笔收入。
现在孟子锋在这里认战术教官,自他上次犯错后,就来到这里当起了教官。李程文和张国生也来过这里当了两年教官,他俩并没有犯错,只是川北军队原来没有当过兵的人,这支队伍太新了,原来的一点东西还是刘铭和大家一起弄出来的,只能是叫有经验的军人来教课。

所以在每次作战完成后,刘铭都要求大家总结一下经验,找出这次作战的不足,并记录下来,作为学校学习教才。对于没有教官这件事,那就只有叫这些有经验的军事主官们来这个学校当教官,需要他们把自己作战的经验传给学生们,而士官学校也往往和陆小一起上课,谁叫现在川北底子薄呢。整个士官学校和陆小只有三个大队,人数只有八十多人,士官学校现在有二十人作为一个队,陆小两个队六十多人,必竟川北一共才有一千六百人的队伍。
士官学校的学期很短,只有一年,川北的军校体系不建全,正规学习过军事知识的只有罗炳一个人,而且他也没有过战争经验,这样在教必然有欠缺,现在只有步兵科、工科、后勤科三个科,因为罗炳是学习步兵科的,对其它两科所学不多,但是刘铭认真的想过后,还是加开了这两个科。
军队不可能就是只是一群扛枪的士兵组成,没有工兵和后勤的军队,是没有办法想像的。
这两个学科是必须开的,没有教官,那就想自己办法,工科上可以把川北工程公司的工程师请来,或是叫学员去工程现场去学习,川北这个可不缺;后勤科也可以一点点摸索,每次军队出去拉练,多想后勤就可以学到不少,罗炳来了后,这方面也得到了加强。
刘铭现在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己检阅军队时,就只能看到,军官和士兵们只能是带着自己的长短枪,而没有重机枪、大炮,更没有坦克和飞机。对于这些,刘铭觉得反正现在大家都没有,也就没有什么了。可是没有马克沁和大炮,刘铭心里却十分不快,,咱可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军队。
都是那该死的清王朝,他们对这两种武器管的太严了,还有那些欠揍的洋人,有钱就行,你们管那么多干嘛,我又不是不出钱。
自日俄战争后,人们都认为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利害,各国加强对这种枪出口的管理,而清政府对于这种枪,更是要求有相关权限才能购买,使得刘铭派人没有办法买到这种枪,而火炮就更不用提了。
大炮没有咱们就弄些小炮,所谓小炮就是迫击炮,刘铭跟找来王五金要说原理,可是人家现在是军火部的专家,忙的很,好像我就不忙了?
刘铭心中狠狠的骂了王五金一顿,可是谁叫你上个月刚把一台很烂的马克沁机枪仍给的军火部门,现在王五金还在与他的同事们,正撅着在忙。
刘铭不是个军火专家,他现在也就只能是说说原理,马克沁机枪的原理,也就是用火药的后座力完成进弹、装弹、退壳的工作,这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那咱就不说了,要是简单,现在也不用这样玩命的干。
刘铭又在纸上画一个迫击炮的形状,跟王五金讲了原理,王五金一听就明白,他狠狠的瞪了刘铭一眼,虽然他一听这个兴头就来了,可是现在人员研究人员很不足,用人的地方太多了。
军火部和铁器局人员分为一般工人和技师,两者都要是本地知根知底的人,工人还好说,可是现川北的技师却是非常缺,往往都是铁匠师父和学徒变成的。
后来刘铭从上海买来大量翻译西方钢铁生产的书,大家对着书,结合着自己的所知,相互学习,这才使川北的钢铁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刘铭看着王五金现在越加精干的身体,咱才不会和他计较这个。
军火部又不得不从铁器局借来技师,来补充军火局攻关人员的不足,高平也不想放人,他那里也缺人手,但是他知道,川北要想好过,就得加强军力,这也是自己的好日子的根本。
就这样铁器局干了小一年,可是限于川北现有的条件,生产出来和东西是有些难看,炮管很粗,壁厚达到一公分,口径六十毫米,炮身加上炮座有高九十公分,发射内含二百克的炸药,射程只有两百米,全炮重量更是高达二十七公斤。
这家伙在试验的时候,就把大家吸引了,这家伙虽然不上刘铭的眼,可是在部队看来,这是非常好的,本来部队是没有什么火炮支撑的,这家伙虽然笨重,也是发射的速度却是没得说,一分钟十发,这可比老土炮强太多。
这家伙在一九零六年定型,被称为06型60迫击炮。
这样结合步枪、一九零五年定型的05手榴弹,川北军队也算有了基本的步兵武器。
这也叫刘铭平衡了一下心理。
可是刘铭现在心中很不平静,昨天也就是鸿泰商号把军火交给民党的第五天,刘铭接到从保宁府发来的报告,清政府已经确定川北是军火发源地,他是近年来川陕陇三省武装反抗政府的一个源头,清政府也就是川督准备对川北到手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