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农村经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铭没有马上就叫段相文见谢、王二人,叫他二个在刘铭家里等了两天,再与他们见面,这样可以说是从外地赶来的。刘铭可不能叫他们知道,鸿泰商号的军火就是自己的,最多叫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军火买卖的一个保护伞。
现在对于清王朝来说,第一大敌就是民党,因为民党要推翻他们所有的特权。比如自己这样在各地拉个帮结个伙,只要不反对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不可以忍受,但是与民党勾结,那可是了不得的,必定除之而后快。对于这点刘铭还是十分谨慎的,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小了,现在只能小心的做事,不能叫清庭发觉自己的意图。
见面的地点自然也不能是刘铭的家里,段相文带着谢、王二人,在县里七绕八拐,在看到已经把他们绕的他清这里那里后,段相文才进了一间大屋,大屋中早有人在等着他们,见他们来,也不说话,打开一个暗门,三人穿过后门来到后院,这才到了地头。
本来在川北县不用这着麻烦,可是刘铭觉得还是这样好,这一翻运动,加上又不在本地供货,这样就给人一种,这里只是一个供点,并不是源头的感觉。
谢、王二人对于段相文带着他俩这么转并不反感,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正常,谁叫现在大家都是地下活动呢。
在这个院子里摆着许多军火,主打的产品那当然是川北本地自己产的军火,大到四人才能扛动的大抬枪。
这种枪也可以说是一种小炮,装药还是前装滑膛的,跟民间自产的一样,只是点火不是用火线点火的,而是燧发的,这减少了天气对这种枪作战的要求,因为他下面还有一个支架,起支撑作用,用起来稳定性好,比各地土作坊生产的要好的多,民间对它的购买还是不少的,主要是大户人家,在高墙上放几门,对付一般的土匪还是比较有用的。
小的还有三个月前才生产的六子左轮,这是种枪一出,立刻受到许多行商的好评,这家伙可是防身的好东西,同样在各条路上吃饭的好汉对此也积极购买,原因是好用,更重要的是便易,这之后在广大的西南开始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西部片。
还有其它如单发步枪,这已经是第二个改进型了,改正了一型的许多缺点,做工也好了不少,打磨很干净,在表面你很难在发现如沙眼这些毛病,这两年川北的军火进步很快,这一点刘铭心中很高兴,咱落后是不假,可咱是进步了。
散弹枪原来都是前装的,现在也有后造的,不仅如此,还造出后造双筒的,市场反应也很好。
可是谢奉琦看不上川北自己生产的军火,他看着这外表还很粗糙的武器,心中十分的不肖,他要求段相文给他们最少也要提供鄂省生产的汉阳造,这里没有外国造的,谢奉琦还看不上国产的枪械。鸿泰商号现在也只有汉阳造,这种枪从外表上你看出来与汉阳造没有什么区别,可现在这枪上并没有多少部件是汉阳生产的,刘铭已经使它大部分部件自己可以生产,川北枪械所内一半的技师都在生产它,为了仿的好,王五金可是大干了两年多,现在限于缺少一些必要的机床,无法全部生产,这些部件还需要从汉阳走私。刘铭也已经联系这些机床,想用不了多久,川北就能完全实现自主化。
谢奉琦对枪还是很懂,他在日本的军工厂干过,只是他不想与这些商人谈什么买卖,这事也就只能要王连魁来做。
王连魁拿起一支汉阳造,舞弄了一下,他自认为这枪还是不错的,他手下的兄弟可是还用的是鸟枪呢。他向段相文问道“段掌柜,这枪多少钱一支?”
段相文道“你老哥又不是不知道行情,这家伙价值几何?”王连魁是知道,可是知道也要讲一讲,这钱也是来的不容易,都是海外的同志辛苦筹来的。
王连魁道“这价格还不是你们说了算”
段相文笑道“这话可是你王大龙头说的,这些东西可是本大利薄”
“说这个我可说不过你们,段掌柜的给个利索价”王连魁知道,鸿泰商号的枪比鄂省便易的多。
“200两”买东西没有人会认为便易的,谢、王自然认为是太贵了。
“段掌柜不如也入我的行好了”劫道比较适合你,王连魁笑呵呵的没见一点生气,谢奉琦到是听王连魁这句话笑了一下。
“这也行,能入王大龙头的堂口,可是小的几世修来的福气”段相文现在脸皮可是很厚。
“二百支也这个价?”王连魁知道今天这个买卖自己拿不住对方,明知道这个价格水份很多,可是你要用,川北也只有这一家。

“我每支多给五十发子弹”段相文没有降价,五十发子弹,用不了几个钱,刘铭已经告诉他民党急用枪械,那他们就跑不了。
“再加五十支手枪”谢奉琦正在把玩着一支左轮手枪,头也没抬地说了一句,他在日本时也用这样枪,很好用,适合放在身上。
五十把太多了,段相文可不会同意“五支”,段相文可是没有一点客气。
“十把”谢奉琦听了有些不高兴,五支有打发叫饭的呢,这些商人可是太不懂事了,这些军火可是用来干什么的,还不是用来解放被满清压迫的广大同胞,就知道钱,一点也不爱国。
“成交”谢奉琦以为段相文还要跟他讲下去,没有想到一下子就同意了。
价格谈成了,那么就要谈付款方式和供货方法,可是没有谢、王二人可以谈的,必须先付款到鸿泰商号,送货到商定地点,谁叫这是个买方市场。
刘铭拉着罗炳没有进川北县城,而是去了欧家梁,这里是可是刘铭起家的大本营,为了不叫自己太多的东西暴露在外,刘铭把士官学校、陆军小学堂、保安大队部和后勤部都建在这里。
四年来这个原来大部分都是低矮房屋的小村,现在一部分都重新盖起了新房,这不是说欧家梁的老百姓都已经进入的小康时代,刘铭知道这只是说明民间有了一点余财了,人们的穿着打扮不能说是多么入时,但也干净整洁了不少,民间的集市贸易十分红火。
对于农村经济,刘铭和川北政府是用了很多心,川北政府现在收入不是依靠农村,主要的来源是商税和军火,农村可不是刘铭想压榨的地方。
在川北也是有地主的,刘铭原来的政治课并没有白上,多年的灌输在脑子还是留着很深的记忆,在这个世纪里,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问题的处理是要十分谨慎的,一不小心会出现大问题。
民智要开发就得有教育,一旦教育人们就会对现在的现况更加不满,这是一柄双刃剑,要发展经济就得开发民智,民智开发就会使人们对于以前统治阶层的总总特权高度不满,这样矛盾就会激化,这不同于以前的王朝,统治者想着的是怎么样愚民。
要发展就得启发民智,启发了民智又不能激化这个矛盾,现在川北最大的敌人不是地主,而是清政府。
地主在民间主要依靠地租和高利贷对农民进行剥削,刘铭和李福就从这点出发招来各乡的乡坤地主,规定了以现行的地租和高利贷价格为法定价格,取消民间高利贷的利滚利,在未经川北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上调,土地的买卖价格每年都由政府与乡坤地主做出法定价格,违者都要重罚,而川北政府就要根据这些价格,对地主收取相应的水利基金和保安费。
这些看似是保护地主利益的东西,却是已经给地主们定下了一个框框。
这使得地主们也不能随意提高地租和高利贷,这规定了地主的收入上线,而规定土地的买卖价格,就是使一些不法乡坤想要用各种手段来贱买土地,画了红线。
由于刘铭在川北大行支持小作坊,小商行,进行各种土木工程,来招了大量的年青进入军队,使得本地劳力紧张,虽然也从其它县里吸引到了大量劳力进入川北打工,这些无疑使得川北劳力价格上升,而民间有了更多的方法挣钱,民间的经济非常活悦,对地主的经济进行的强有力的冲击,在前年就发生了地主的土地不好外租的事,而地主想要从外地招工时,如果还以原来的地租进行招并没有多少优势,谁不愿在本地种地,到外地打工,一定要多挣一些才行,这就使得地主只能降低地租,进而使得土地买卖价格下降。
这也使得民间的高利贷也没有了多少市场,而刘铭又引导本间资本向作坊业进行投入,或只接自己办作坊,或是投入以郭福记为首的一些商号,由他们吸纳资金,在向外放贷的活动,资本持有人成为股东,享受股金分红。
地租和高利贷价格下降,而政府还按原来的价格收取地主的钱,这对地主来说,这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乡坤地主们会很主动地下调地租和高利贷。乡坤地主们不是没有背着川北政府私下干些事,可是川北的政府和法院会有力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于这上点,川北人是很清楚的,从一开始,川北法院的利害大家都是知道的,已经有很多人亲身处到了惩处。
这就达到了刘铭的目地,用经济杠杆来缓和矛盾,调节利益,而这背后是川北强有力的力量有支撑这一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