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中无老虎,猴子也称王。
吴三桂虽然倒不是真的象猴子一样胆小,但说他身上插上毛,比猴还精也不为过。明朝的将领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就都明白自己的朝廷已是百病缠身,为这样的朝廷卖命是不明智的,所以大家在战场首先考虑的还是自己。明朝的一些将领虽然也很能打,但跟清军将领比起来总是显得窝囊了些,就是在这样一只窝囊的军队中,矮子里选高个,吴三桂自投身行伍以来,竟然一向以“敢战”而著称,并且已成为朝廷及军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年纪轻轻就已位居总兵高位,这足以说明朝廷对他的器重。作为这次锦州大战的主将之一。按理说以他的名望和朝廷对他的重视,应该冒死血战,为朝廷建功立业才是。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战场中他并没有奋力厮杀,当王朴先逃时,他竟紧随其后,逃之夭夭。他的表现甚至连王廷臣、曹变蛟都不如,他们选择与洪承畴同生死共命运,不逃跑,而同守松山孤城。吴三桂却弃他的恩师洪承畴不顾,自率本部拣大路先逃至杏山,再逃至宁远。这件事再次应征了这么一个道理,吴三桂此时早已看透了朝廷,他所作的每件事都不是从一个明朝将领的职责来考虑,他不会接受任何危及身家性命,危及他与父亲辛苦积聚的军事力量的事情发生。他根本不愿在这次完全没可能取得胜利的战斗中做无谓的牺牲,他心中非常明白,这样做是极其愚蠢的,只会消耗或消灭自己的实力。在他的部下中,其骨干都是他的亲丁家将,这一部分人说穿了就是他们吴家的私人武装。自明初以来,但凡辽东将帅,没有哪个不安置自己的亲属、亲信、家丁担任重要军职的,吴家自然也不会例外。吴家共有家丁约三千余人。这些家丁只听命于吴氏父子,为其卖命。在战斗的最关键时刻,往往得依赖他们玩命才行。所以也就很好理解这些将领为什么会格外看重、爱惜自己的亲丁家将啦。在松山大战中,吴三桂的部下绝大数被清军歼灭,剩下为数不多的残兵竟然几乎全都是他的家丁。吴三桂不战而逃,绝不是因为能力或胆气问题,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为了保存自家的实力而不惜一逃。吴家作为一个后起的军阀家族,非常明白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如果手上没有军事实力,他们就会失去两代人多年奋斗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

朝廷不治他的死罪,予以宽大,绝不是皇帝糊涂或是仁慈,这里面有多方的因素。首先吴氏在辽东已已是地方上的一大实力派,松山大败后,祖大寿降清,在这里除了吴氏父子外确也无更合适的人选来为朝廷看守这片残土。朝廷不但是不敢杀吴三桂,甚至是到了不敢得罪吴氏父子的地步,吴家对朝廷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而且吴氏父子多年苦心经营,朝廷中的靠山也不少,有这些人为其开脱,也起了很大作用。相比之下,王朴的地位不但没有吴三桂那么重要,并且在朝廷中也没什么大的影响,更要命的是,虽然大家都跑,但出头鸟总是最招朝廷恨的,他在关系明朝危亡的松山之战中,带头逃跑,搅乱军心,起到了一个很坏的示范,以致各镇总兵纷纷效尤。所以朝廷说王朴的行径恶劣,罪在不赦。必按律处斩,也就没什么人帮他说话了。不过只杀王朴一人,而其他各帅只给了个降级的象征性处罚,这就足以看出吴三桂等人与王朴在朝廷心目中的悬殊地位。
按照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战场上当逃兵都是极不光彩的,但相信吴三桂并不会怎么想,在他内心中一定会无比的鄙视这种被他称为迂腐或是愚忠的观念,他和他的家族绝不会为任何不值得的原因献出身家价命。他是当了逃兵,并且这还不是第一次,甚至不是最后一次,但这一逃,保全了身家性命与实力,他相信终有一天上苍会给他一个机遇,使他成为乱世中,能够改变历史,令举世瞩目的人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