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生漂泊——发配“边疆”(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64年7月16日,正当我醉心于为自己的新理想而努力时,忽然接到通知:下学期调我到本县沿海一间偏远的小学任教原因很清楚:县文教科说我“自恃才高,几次闹着考大学,不安心工作”,因此把我发配到“边疆”去“充军”。事实是我虽积极准备参加“高考”,并没有耽误工作。就在这一年我还被评为县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我担任的班级被评为县“少先队优秀中队”,队员们的先进事迹,由团县委拍照送到省里展览。只因为我想考大学,竟被看成是一个“另类”。听说还放出话来:如果我不去报到,就叫我“滚蛋”。我感到莫名其妙,但我不在乎工作地点,这不会影响我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别人也许会风言冷语,说长道短。我不把它放在心上。困难、挫折、讥笑、侮辱都可能使一个人更坚强起来,更坚定地去追寻既定的目标。改变一下环境说不定还会有新的生路,我是个喜欢不断变革的人,对这种不公正的现实,心理上能平静地接受。
学生们得知我被调走,纷纷向校长提出请求。有的急得哭出来,天真地说要跟我一道走。我只得反过来安慰他们,讲了一套服从分配的大道理。当然,我何倘愿意离开,我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个好,对今后的工作正有一肚子打算,那时要中途交给别人,我心里真有点不放心。几位同事也深表同情,个个露出惋惜的样子,好象调动的已是他们,而不是我了。
乘此机会,无牵无挂,我准备作一次小小的旅行。几年的“窗前勤苦读”,我感到自己有点“遗老”、“遗少”的味道,对外界的先进事物全然不知,如此闭塞怎能会有新的进步。我决计花掉几年的储蓄,出去走一走,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对我下一步人生应该有所裨益。

7月30日我从家里出发,第一站到石狮,看望一位祖叔父,过去他对我很不错的,同时想看看这久闻大名的侨乡。下了车,我迫不及待地到街上蹓一圈。觉得街区不大,成井字型的街道不一会就走到尽头,然而到处都有热闹。街道两旁排满各种小货摊,发出阵阵叫卖声,诱惑着一群群游客在那里争先选购货物,比里头挂社会主义招牌的国营商店兴旺多了。我不禁觉得这里赚钱的机会很多,许多相互依存的生意应运而生。那时正是夏天,大街小巷光是卖冰棍,售茶水的孩子,走几步便可碰见。路上行人的穿戴也显得特别,花里胡俏,在那些保守的人眼里,恐怕连他们走路的姿势也是“进口”的南洋货。要不是墙上还刷着“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标语,会以为到了另一种国度。
我正怀疑距离不远的那一片农田是些什么样的人在耕种时,找到了祖叔父的住处。原来在繁华热闹的场所背后,竟是一些破旧的农舍,那里人与牲畜在一块乘凉。祖叔父几个孙子光着上身正在地上作游戏。很难相信,差别这么大的生活,怎么能“和平共处”。(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