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生岔口——徘徊选择(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朋友对我的想法不以为然,他们说:“青年人总有远大的理想嘛!”认为我过高估计自己的才能。(读啦网网友发布)在他们看来,象我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没有突出的才干,理想是空有其名,随着年岁增大,一定会成为泡影。我冷静考虑他们的意见,也许他们是有道理的,也许我当真是太看重自己,象我以前的几次努力,终归还要失败。但是,我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绝无夸张,对自己的缺点跟对优点一样清楚。我也从不隐瞒,无论是好是坏,我都愿意如实反映。我能做到的,就一定争取,我力所不及的,就坦白承认。我不时告诫自己,辛勤耕耘,细心照料,不能幻想眼前会突然出现一片金黄色的谷穗。(读啦网)第一次收成,也许不好,要靠第二次,第三次……因此我觉得自己同他们是不完全一样的。再说,没有经过努力就轻意放弃,将来一定要后悔。奋斗而达不到,我心甘情愿,那时就理直气壮地说,“我只能如此,得五十分吧!这就是我的真实才干。”我会格外看重和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成绩。我不会因为过低的评价耿耿于怀,也不因为过高的声誉羞愧难当。献出我所有的能量给人民,这就是我理想的所在。我敢说,我的选择不是一时的冲动,或权宜之计。我的理想还负有心灵上的使命,它一定要实现,在我身上,在我子女肩上,或在他人那里。
我不否认兴许还会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人类社会不就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发展进步起来的吗?只要没有失掉竞争的力量,我还照样要撞下去。我不相信命运有一天会从天而降,给我带来意外的恩赐。在人生岔道口,我几经周折找到这条路,我不会也不应该再改变方向。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终身,是我赖于生存的信条。就这样我开始下意识读了不少古散文,学习古人锤炼文字的功夫,也纠正自己不求甚解,过于浮躁的读书习惯。象韩非的《说难》,李斯的《谏逐客令》,贾谊的《过秦论》,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师说》等等,都是写作的好典范。有的从中可以学到构思谋篇的方法,有的是如何运用准确形象的比喻,有的则以它精辟的论述和雄辩的说理,叫人信服不已。陆机的《文赋》和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专论著说的。读了得益不少。尤其是刘勰的经历更值得我深思。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这部经典著作,在当时却不被人所重视,唯有他自己知道这部书的价值,深信它是有用的。带着自己的力作,刘勰象和氏献璞那样,终于得到重视,使他的著作能千古流芳。可见有才能还得有毅力有胆略。要是刘勰对自己的成果缺乏信心,要是他没有勇气冲破人们的偏见,恐怕他的书就不会被世人所知了。

回想起来,当年虽走过不少弯路,却很值得。没有这一过程也许找不到今天的出路。当然,能一帆风顺到达彼岸,或沿着别人指明的方向顺利走到底也不错。可惜这种人并不多。那些在人生岔道口经历过一番痛苦的徘徊选择,甚至是盲撞的人,如能锲而不舍,最终发现自己正确的目标,往往会有可喜的成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