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生漂泊——发配“边疆”(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住了一天,我就辞别祖叔父到厦门去了。(读啦网网友发布)一路上没有新奇的东西引起我的注意,公路两旁稀稀疏疏错落着熟悉的村庄,跟在家乡看到的并无两样。直到汽车驶进集美镇,耳目才为之一新。迎面而来是两排高大的木麻黄,间隔着丛丛开红花的夹竹桃,象是一队男女相间的队伍在夹道欢迎。从车窗里眺望,远处高楼大厦临海耸立,那图样又跟在电影上看到的一样。而这里就要经过全国闻名的厦门海堤,我不禁站起身来,朝车窗外仔细观察,希望能再看到如同图上所画的那样壮观美丽。可是当汽车载着我的热望驶离海堤时,我忽然感到若有所失。它是这样的平常朴素,一点也不宏伟。也许是我坐在汽车里罢了,也许是我先前从图上看到的过于美好,我又回过头去看了一会。一望无际的大海,竟然被一条坦坦荡荡的长堤隔成两边。心想,人们要扼住这有千米长,几十米深的一段海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读啦网)再一想,那汹涌咆哮的海浪是怎样被制服了,怎样疲惫不堪地躺在长堤下,也就不能不感叹人们移山填海的力量是多么伟大。
进入厦门市区,我有点不自在起来,那些栉比鳞次的大楼房,纵横交错的大马路,披绿戴红的凤凰木,还有太多太杂的人群车队,处处显示一个“大”字。平生第一次看到如此繁华的场面,我极力抑制自己,不露出惊讶的神色,我不想让人知道自己是个初进城的“乡巴佬”,一走出车站,就立即叫辆三轮车直奔厦大。
大学里还是大,好容易在几幢洋不洋,古不古的芙蓉楼里找到钊人的宿舍。一问,他不在,他的一位同事十分好客地把我领到他的房间,又是请烟,又是请茶,还有兴趣要同我交谈,问我一路辛苦吗?说些出门不容易的话。我无所适从,应付不了这种种礼节,显得拘谨、土气。幸亏钊人回来,我象得救一般感到轻松。到了钊人宿舍,我立即开怀大说大笑,竟又忘了顾忌。

傍晚,钊人带我去吃饭,那大而宽畅的食堂里,熙熙攘攘,正遇“”。我很警觉,小心注意周围的人是如何用餐,那姿势又有什么不同,别在这些大学生面前露出贪馋的怪相。在家里我可从来没有研究过自己的吃相。第二天,钊人就带我去游览鼓浪屿。从轮渡口坐船,不一会就到。上了岸,我们随游客径直朝日光岩走去。日光岩不象群山峻岭那样气势磅礴,倒象是拔地而起,人功堆砌的一座小山,小巧玲珑,秀丽文雅。我们沿着石阶拾步而上,心里充满着一股兴奋和希望,仿佛正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在攀登。游客们也个个心平气和,在石径绝壁间下下,似乎融化在风和日丽的气息中,成了山上景色的一部分。我们一鼓作气爬到岛上最高处,望着眼前浩瀚的大海,竟觉得自己的前程也有如此宽广,可以延伸到看不见的天边。
从日光岩下来,又到了菽庄花园,那里依山傍海,光这一点就够人享受,何况还有一行行翠绿的冬青,一盆盆艳丽的鲜花,养鱼池边是一群孩子在逗鱼儿欢笑,亭上又有男女青年在拍照留影。人们个个彬彬有礼,连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使人感到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想不到厦门地处沿海前线,人民却生活得这样平和。我饱尝了眼福,很奇怪那天碰巧有这么多人跑来游玩。但据说是天天如此,就象蜜蜂辛勤地飞到花丛采集花粉一样,尽管已经来过多次。我们更喜欢宁静,就匆匆穿过人群,拐到一处海湾,那里有一条跨越海面的走廊。坐在廊桥里的石凳上,面对大海,清风徐徐,倾听浪潮拍打礁石的声响,尤如世外桃源,置身梦幻仙境。一时我俩谁也不作声,贪婪地享受这美妙的音乐。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有人过来,才仿若从梦中惊醒,两人不约而同站立起来,知道该是回去的时候了。(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