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生岔口——徘徊选择(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又象一个流浪儿感到无依无靠,脚下是个无底洞,不知何时才能落地。(读啦网网友发布)周围的人都已“下放”,我孤立无援,感到绝望极了。转眼到了八月底,校长突然到家里来通知我去学校准备开课,就是说我被留住了。我若痴苦狂,生活又变得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原来并非我的强硬态度使上级改变了主意,而是内部另有一条“留强弃弱”的政策。我当小学教师虽说是初出茅庐,前后也就两年时间,但在教已有一定的独创。县教师进修学校曾派人多次听我讲课,反映良好。学区领导听取他们的建议,把我留住。我是当时全学区被留下的三位特殊教师中的一个。
就这样我保住了一个不大情愿干的工作,仅仅为了每月二十八元薪金和较为安定的生活。读…啦在“困难时期”只能买到二十八个“高价饼”和被人瞧不起。我仍然感到欣慰,在生存搏斗中我再一次取得胜利,也是第一次发现一个人的才能毕竟比所谓“政治红”更有用。
几乎是同时,我又接到团县委关于恢复我的团籍的通知。真可谓福星高照,双喜临门。四年来我为“开除团籍”的事一再向上级申诉,都毫无结果,直到1962年春,政府对“右派”分子进行“甑别”,我又一次投书申诉,他们才着手讨论我的问题,团县委负责人在“甑别”后对我本人表示道歉,肯定我当年“鸣放”的内容并非全是错的,“只因为说得太早”。承认当年对我的处分违反了团章的规定。我如获新生,以为是平生不可言喻的一件喜事。对前程又充满了无限希望,以为光明将垂手可得。然而不久便感到若有所失。心灵上蒙受四年摧残,这种苦痛不是一下就能消除,沉重的思想包袱已把我正在发育健壮的脊梁骨压成老年人的驼背,尤其我的理想和前途也跟着被开除,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权利,由此失去的一切和付出的代价已是无法追回,无能偿还了。除了感叹痛惜,一无所有。

当然,能“甑别”比不“甑别”好。在当时,一个人如果没有在政治上洗涮污点,扫请道路,任何事都难于办到,连在社会上立足做人都有困难。此时我的理想跟着复活了。我的眼睛又盯上大学之门。我还是不想做一个服输的人,只要政治上能过关,学科考试成绩完全可以凭借个人的努力去达到。只要不超过三十岁限定的考生年龄,我绝不放弃考大学,进大学仍是我当时唯一的愿望。
1962年10月,我又开始重整旗鼓,准备参加第二年的“高考”。白天我到学校教书,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当一名教师。晚上我在家里复习功课,做习题,当一名学生。那一年的功课大多是生疏的,我的旧课本已不适用,只好向应届生去借,把新内容抄下来。一门“解析几何”以前从没有学过,就靠自学掌握它,俄语课本是新版本,许多单词必须从头识记,政治课本更是年年都在变。我把一切时间都用上,没有娱乐,没有休息。我的身体消瘦许多,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我终于把各门功课都准备就绪,满有把握地站到起跑线上,又一次等待参加“高考”竞赛。(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