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韩国好像要红杏出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国时代,如果追溯祖宗,总能追出来一些众所周知的传奇人物。若是孟尝君田文的大名尚且有人不知,便可将他的父亲——靖郭君田婴拉出来。若还不知道靖郭君是何许人物,便可将靖郭君的政敌——大将军田忌与军师孙膑拉出来。如此一来,谁都知道这个孟尝君的来头非小。
孟尝君田文是田婴小妾的儿子,因为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故而十分狠心地要淹死这个五月初五来到人间的庶子。齐地迷信,五月初五出生的儿子长到门顶沿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克死父亲。田婴这么做也是风俗使然。只是田文之母并不迷信,将田文偷偷养活了下来。等田文长大之后,通过自己的兄弟又来到了田婴的面前。
田婴震怒,召来了田文的母亲。一番斥骂之后,田文道:“虎毒尚且不食亲子,父亲为何如此狠心要杀文?”田婴骂累了,想是也被田文的虎毒不食子说动,无奈道:“故老相传,五月初五出生的儿子在长到门顶沿一样高时便会克死生父。”田文笑道:“父亲,人之寿命是受于天?受于门?若受命于天,则天命有轨,何须忧虑?若受命于门,只需将门户加高至一丈,儿子此生不可能高过八尺,父亲自然长寿无疆了。”
田婴被儿子的一番话打动,非但留了下来,几经考验之后甚至将家产全部交给了儿子,也成就了战国四公子之首的孟尝君。
狐婴对孟尝君当然不会陌生。赵国之所以能够无忧无虑地收服中山,出兵楼烦,都是拜孟尝君所赐。要不是孟尝君为一己私怒合纵攻秦,哪有那么好的时机?只是狐婴对孟尝君也绝无好感,此人以怨报德,要不是碰上无知的赵胜,哪里还有命活着!
看到廉颇惊疑的目光,狐婴解释道:“廉兄莫非不知道?孟尝君避走赵地之时,曾有百姓慕名围观。时有人言道:我等本以为孟尝君乃是一伟丈夫,谁知如此干瘦小儿。孟尝君大怒,与手下杀戮我赵民。”廉颇目瞪口呆,显然不知。许均却颇有耳闻,微微点头以示此言不虚。狐婴手中餐刀狠狠扎在盘中羊腿上,道:“一个无智小人,居然敢屠戮我大赵子民!若小可当日在场,定要给他好看!”廉颇也气忿道:“本该如此!此次伐薛,定不饶他!”许均到底老成,道:“老夫以为,以弱宋伐薛,颇有不妥。只是我等既然奉了王命,当然不能轻忽,一切计较还等进了宋地再说。”狐婴点头附和。
********
两月前,许均路遇故人之子廉颇,废了些功夫将廉颇调入自己身边做了亲卫,视之如子侄。一路过大梁,入王庭,都要面见君王,否则便失了礼仪,故而走了两个月才到新郑。新郑本是郑国的都城。韩国灭郑之后,直接将都城都搬了过来,名为新郑。
想郑庄公时,郑国侵陈伐许,破息攻宋,大败北戎,甚至同周王室交换世子,抗击周王统帅的陈、蔡、卫联军的进攻,大破王师并射伤周恒王,号称小霸。即便到了春秋晚期,郑国有名相子产实行新政,加强军备,国势不衰,即便强国如晋楚者也要礼让三分。
现如今,一个传承四百三十余多年的国家已然不在,便是故迹也成了敌国的都城。
狐婴登郑台,伤古之情油然而生。偶一回头,见狐丙握剑跟随,面带焦虑。“可有事报我?”狐婴问道。狐丙一行礼,道:“邯郸密信到了,许将军四处派人寻找主公。”狐婴轻轻应了一声,又远眺一眼,一抖斗篷往馆舍去了。
邯郸传来的密信寥寥数言,却是骇人听闻。原来田甲劫了齐王,国相田文避走薛地。齐国威压楚境的大军茫然不知所措,扎营不动。狐婴早知道有此事,并不吃惊。吃惊只吃在赵王密令许均狐婴入宋,若有必要可亲领宋兵伐薛,甚至入齐匡正齐室。
狐婴面露疑色,看向许均。许均虽也不赞同参与齐乱,却只道:“既有王命,不能不从。”狐婴行礼收了王命,又问道:“宋国伐薛,岂无大将?怎么会用我等外邦客卿为将?”许均道:“狐子有所不知,宋国相邦仇郝乃是大王旧臣。奉大王命入宋为相。”狐婴笑道:“名为宋相,实为赵臣,难怪大王如此自信要我等领宋兵伐薛。”许均也笑道:“我大赵国运昌隆,身为赵人也是万分荣耀。”
狐婴许均两人的笑容尚未退去,门下有人急报:“廉爷被韩人捉去了!”
“是何人所为!”狐婴脸色一沉,喝问道。
“是韩国司寇署的人,说廉爷当市杀人,要拿廉爷问罪呢!”
许均闻言腾地站了起来。狐婴也站了起来,劝许均道:“大人不必着急。我看廉兄为人稳健,处事谨慎,绝非莽撞血勇之人,还是先派人去打探清楚。我这就去约见韩国司寇,想来不会有事。”许均本是老成之人,关心则乱,狐婴这么一劝便冷静下来,道:“那就依狐子的意思去办吧。”
狐婴命几个门人前去市集打探当时事件经过,自己亲自备车前往司寇署。谁知到了司寇署门口,却发现总理全国盗贼杀掠治安问题的大衙门,居然紧闭大门,只有个又聋又老的门人说着狐婴根本听不懂的韩语应付自己。
狐婴猜到是韩国司寇不敢与他这赵国亚卿见面,心中更信了廉颇被擒定是大有内幕,喝令车驾转向,直往韩宫去了。
狐婴到了韩宫门口,居然早有寺人持节等候,一见狐婴车驾便上前唱道:“奴婢奉陵公主之命,请狐亚卿过府一叙。”狐婴着急廉颇的事,随口问道:“哪个陵公主?”那寺人道:“是我王幼妹。”狐婴没好气道:“我急欲见王上,公主美意心领了。”那寺人笑道:“若是王上身体有恙,不能接见亚卿大人,大人能否轻移尊步?”狐婴隐隐知道这韩宫之内必有阴谋,心中不快,道:“不知陵公主欲见狐某,所为何事?”那寺人垂头秉道:“自前日宫中饮宴,我主见亚卿大人器宇轩昂,年轻有为,颇为仰慕,故请一见。”
狐婴望向宫门。那宫门守卫也正望着狐婴,两人对视一眼,那守卫急急垂头,不甚惶恐。狐婴下车,缓步上前,好声道:“王上抱恙在身?”那守卫面红耳赤,结巴道:“回亚卿大人,正是。”狐婴又问道:“不见外客?”守卫局促道:“回亚卿大人,正是。”狐婴步步紧逼道:“可见医者?”守卫道:“回亚卿大人,我王已经用药睡下了,请亚卿大人改日再来。”狐婴已经看到了停在宫门内的高车,描金绘的是云雷之纹,乃是卿士所用,心中明知韩王正在会见大臣,却也无奈。
“狐某也正欲拜访陵公主,前面引路吧。”狐婴对那寺人道。
那寺人道:“请亚卿大人登车。”说着,一旁已经有个奴隶跪了下来,又有一奴在那奴隶背上铺了一层红毯,做成了一个人垫子。
这也是韩风与赵风不同。赵人不拘小礼,登车之时,若是年轻力壮便自己跳上去了,若是年老的也多用木登。而韩国地处中国,中原贵族之气甚重,韩室也一直以周室宗亲自命身份,这套东西在三晋之中学得最全。

狐婴上了自己的车,理由无他,只是自己的银枪藏在车里,若是有个缓急还能救命。自从上次与北宫淳一战,狐婴总要保证方便取枪。虽然狐婴也着力练剑,可这剑术却一直在中平徘徊,上也上不去。
寺人无奈,只得驱车领路。
狐婴到了陵姬府门前,让御者等着自己,又派了个随从去告知许均,这才正了正衣冠,从中门而入。公主府上众多女仆,袖手侍立中路两旁从中门一直排到了前堂阶下。狐婴在邯郸时,每次入朝也有这么一条路,长短相仿,两旁是持戟武士。现在金戈换了脂粉,却一样让人心生怯惧。
韩女多情。侍女中多有几个胆大的,直勾勾看着狐婴。狐婴皮嫩,只得故作镇定,目不斜视。
到了阶下,前堂中又缓步走出两列侍女,一色的青纱丝履,长袖峨带,脸上扫着淡妆,各个美丽动人。狐婴停下脚步,待她们立定两侧。正要起步,堂内又出来四女,手提香灯,脂粉飘香,比之前的两队女子更是令人惊艳。
四女走到狐婴面前方才左右分开,让出后面的人来。她们身后倒只跟了一个年轻女子,绿色纱衣之下穿着一袭浅黄曲裾华服,淡色束腰正好将不足一握的腰身勾勒出来。女子步履轻盈,走到狐婴面前,缓缓一拜,柔声道:“妾身乃武遂君未亡人韩陵,见过狐亚卿大人。”
狐婴听她自报韩陵,不禁一愣,急忙道:“公主客气。小生能入公主高眼得以登堂,如见天人,实乃毕生之幸。”
这下倒让韩陵愣住了。春秋战国之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以别贵贱高低,姓以分远近亲疏。这武遂君未亡人,韩王之妹,本该称姬姓却自称韩氏,显然有不让须眉之意。韩陵自以为惊世骇俗,谁料这个一国贵卿居然面无余色,坦然地随自己称呼。她知道赵人本就淡薄礼数,却不知道狐婴就算是在赵人之中也是十分淡薄礼数的。在狐婴看来,一个姓氏如何称呼,也算个事么?
韩陵到底久经厅堂之战,皮里春秋早就入炉火纯青境界,款款请狐婴上座,自己坐陪。狐婴身为一国亚卿,又是王命使节,也不客套,坦然坐了。韩陵眼角含春,叫来女乐,亲自上前为狐婴斟酒。
狐婴一手握酒爵,一手安剑,微笑问道:“不知公主此番请狐某前来,有何见教。”韩陵看到了狐婴的这个小动作,佯装惊惶道:“亚卿大人为何手按宝剑?莫非还怕妾身一个弱质女流不成?”狐婴道:“某按剑以待并非为公主。”韩陵奇道:“那是为何事?”
狐婴起身,朗声道:“屏风后的兄台,为何不出来一叙?莫非是嫌婴身份卑鄙,不堪一见?”
韩陵大惊。
屏风之后的那人见狐婴说破,慨然走出。只见他骨骼清奇,满面春风,三十有余,四十不足,施礼作揖道:“洛阳乘轩里苏秦,见过狐亚卿。”
狐婴放下酒爵,一边还礼,一边心道:照历史,苏秦应该已经是燕国国相,入齐行死间之事……为何会在这里呢?
苏秦落座,自有下人添了酒爵,也是韩陵亲自斟酒。苏秦举酒道:“某素以青春有为自信自满,今日得见狐亚卿,顿生仰慕之心,回想过去实在是自惭形秽。若亚卿大人不弃,敬请满饮。”说罢,衣袖一遮,已经满饮了。
狐婴自读史书,对苏秦好感颇深,当下举爵道:“婴年幼,初见先生,却犹如神交久矣。蒙先生错爱,此酒还敬先生。”说着也一饮而尽。
韩陵宽袖掩口,笑道:“你们一个是国相,一个是亚卿,怎的像是乡里莽夫?”狐婴听韩陵这么一说,才知道苏秦只是自谦,其实已经身配燕国相印,不禁释然。苏秦笑道:“公主这是笑我们喝酒如饮水呢。”狐婴道:“燕赵自古乃慷慨悲歌之地,喝酒自然如此。狐某再敬国相。”
苏秦饮了,笑道:“你我既然一见如故,何必国相亚卿如此见外,何不姓名称呼?”狐婴笑道:“正是。婴本就粗鲁,不惯客套,既然国相不以为过,婴便称呼先生了。”
苏秦道:“早年某在邯郸,时日虽短,却耳闻小狐子聪慧。不过数年,小狐子居然已经身居亚卿之位,可喜可叹。”狐婴奇道:“先生叹从何来啊?”苏秦道:“小狐子得宠于赵王,年不过弱冠便已经是亚卿之尊。又为王使,建功之日立马可待。只可惜啊,赵王天命所召之时,小狐子正当壮年。这赵国最忌异姓权大,到时候小狐子岂不可叹?”狐婴一脸虚心,避席拜道:“先生定有教我。”
苏秦笑道:“不敢。只是有一避祸之道,不知小狐子是否听得啊?”狐婴再拜,道:“婴洗耳恭听。”苏秦道:“当今天下,所强者不过秦赵与齐。小狐子身为赵人,与秦人一脉,事秦如事赵。且秦国行商鞅之道,赏功罚过,不拘国别人等,小狐子何不入秦?”狐婴冷笑道:“秦赵之争久矣。我身为赵人,怎能投敌?先生太小看我狐婴了。”
苏秦大笑道:“哈哈哈,小狐子既然有敌我之心,我言可行矣。”狐婴问道:“是何言?”苏秦道:“我齐国自与秦国为敌,赵国不可留,何不东向齐国?当今齐国有孟尝君为相,定能善待国士。”
狐婴心道:好你个苏秦,我以国士待你,与你交心,你居然与我来虚的。齐国这么好,你何必还要为燕王卖死命?狐婴拿定主意,笑道:“我只道苏先生周游列国,见识定然广博,谁知不过尔尔。”苏秦微笑道:“还请小狐子教我。”
狐婴道:“小子尝闻人言:惟真英雄能惜英雄,非真国士不能待国士。苏先生以为如何?”苏秦点头道:“言之有理。”狐婴又道:“孟尝君,呵呵,非国士也。他又如何能以国士待我?”苏秦一脸惊异,道:“孟尝君乃靖郭君之后,年少有志,颇承父风。养客三千,天下归心,相齐相秦,如此还不算得国士么?”
狐婴起身,踱步言道:“所谓国士者,当为一国之士。孟尝君善私地,聚私财,养私客,不过是个私人,哪里算得上国士?”苏秦一听倒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又听狐婴道:“再者,孟尝君养客三千,居然没有一人是真国士。若有国士在彼,他又怎会沦落到从秦国颓然逃回齐国?又怎会事到临头却依仗那鸡鸣狗盗之小人?”苏秦无言以对。其实苏秦的内心也是如此看待孟尝君的,只是以他现在的身份,实在不能和狐婴一样想说什么说什么。
狐婴自顾自落座斟酒。韩陵见有冷场,正要调笑两句,突然见有门人在帷幔之后手舞足蹈,知道有事,致歉而出。等听完那奴仆所言,不禁脸色变了又变,只道了一个“诺”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