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教育改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匈奴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吃晚饭的时候,牛胡兰唉声叹气道:“我苦心改革,还不是为他们好,他们居然不领情。”
我道:“你不是说过么?改革总会有短时间的阵痛,慢慢来。”
杨伯老听我们一口一个改革,又在发愣。
“你的学生教的如何?”我捅捅杨伯老问。
“别提了,匈奴孩子整天嘻嘻哈哈的,根本就不把我放在眼里。”杨伯老沮丧道:“想当年我在长安开课授徒之时,我的学生个个勤奋好学,哪里像匈奴孩子,整天只知道谈论骑射打猎,简直是玩物丧志!”
看来人人都有难念的经啊。我喝了一口酒沉闷不语。
正吃饭间,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有人大喊道:“徐先生,徐先生。”
我急忙出去看时,却是王莽的侍卫长带着四个士兵回来,马背上还驮着獐鹿等猎物。我迎上去笑道:“李大哥多时不见,是不是新都候要回来了?”
侍卫长姓李名傲,曾经在西域身经百战,身手很是了得。
李傲笑道:“新都候还要视察几天,我是回来给你们送野味的。”
说着下马招呼士兵把马背上的猎物卸下,抬进我的房间里。
我拉着他的手进屋坐下道:“难得新都候如此记挂,这些野味是哪来的?”
李傲道:“都是各路王爷送的,新都候再三不收硬是要送,弟兄们又吃不完,新都候就叫我给各位送些回来尝鲜。”
牛胡兰站起来笑道:“李将军一路辛苦,还没有吃饭吧,快坐下一齐吃。”
李傲摇手道:“不了,回去晚了新都候会怪罪的。我回来除了送野味外,新都候还让我带几句话给徐先生和杨先生。”
杨伯老跟着我沾光,也变成杨先生。
“不知道新都候有什么指示,啊,不。有什么命令?”我也和牛胡兰一样总改不了口。
李傲道:“新都候叫我告诉两位:你们要好好教匈奴学生,他回来的时候是要检查的。”
杨伯老大惊问道:“不知新都候几时回来?”
李傲道:“说不准,匈奴百十万人,新都候都要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地查看,时间会很久。”
听了李傲的话,我和杨伯老都默默无言。
送走李傲,杨伯老突然一拍桌子道:“这可如何是好,匈奴孩子连‘天下为公’都不清楚,新都候检查我不是要受罚?”
我安慰他道:“我还不是一样,你别着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嘴上这样说,其实我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想办法?什么办法?圣人之道要是喂鸭子的饲料该多好,我们可以采取填鸭的方法撬开匈奴孩子的嘴巴,不停地往他们嘴里塞饲料,只到他们长大肥胖能上架烧烤。可惜匈奴孩子不是鸭子。
“再不行我就采用在长安时候的教课方法,不好好学的就抓起来打**、打手心。”杨伯老愤愤道:“我就不相信了,板子底下他们会学不进去?”
看来杨伯老是个体罚学生的老手。
我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除了体罚,你还会别的么?”
“什么体罚?”杨伯老茫然道。
牛胡兰赶紧道:“我倒是有个办法,既能解决我的问题也能解决你们的难题?”
“什么办法?”我和杨伯老异口同声问。
“很简单,我把食堂的饭菜分为两个等级,优生等级和差生等级,你们两个专门从学生里面挑出优生和差生,优生奖励给高级的饭菜,差生让他吃低等的饭菜。如此一来,我的贵族伙食制度也能继续实施,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很好,很好。”
杨伯老却一头雾水:“什么是差生?什么是优生?什么又是等级?”看来牛胡兰同志又得浪费不少口水!为了避免杨伯老的“十万个为什么”缠到我身上,我赶紧捂嘴跑了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把匈奴学生召集起来宣布决定:“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成绩,讲学班规定:以后学习好的吃高等的食物,学习差的吃一般的食物。大家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新都候的一片苦心。”
听完杨伯老的翻译,底下的匈奴学生立刻议论纷纷。
我才不管他们放的什么屁,自顾走上吊脚楼去,蛮刀从我身边走过,瞟了我一眼悄悄说道:“俗不可耐!”我马上觉得自己矮了半截,不禁在心里喊冤叫屈道:“怎么能说我俗呢,我也是逼不得已,不相信你来当副校长抓教学质量试试!丫头片子,站着说话不腰疼!”
把食物和学习成绩挂钩的举措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不明显。
对于匈奴学生来说,学不学圣人之道无关紧要,他们来学校主要是为了找乐子。学习好不好关他们屁事!学得好能像汉朝人一样进宫当大官么?再说了,他们自己现在就是王爷,对一般的官职还看不上眼呢!
而且他们以前吃没有滋味的食物照样长这么大,吃一般的饭菜又不会死。他们犯不着为了多加几样特色小菜伤脑筋。
“怎么办?”杨伯老愁眉苦脸找我诉苦:“匈奴孩子个个蠢得像猪,无论怎么敲打都不行,你快帮我想想办法。”
“既然如此,就别怪我出狠招了。”我眼望前方咬牙切齿道:“想跟我斗,你们还嫩呢。”
杨伯老惊喜问:“莫非先生想出办法了?”
“不错,我的办法就是‘饿’。”我斩钉截铁道:“完不成作业就饿他们,不给他们吃饭,只到他们完成为止。”
“我赞成。”牛胡兰高举着手道:“匈奴学生就是没有吃过苦,才会对一切都无所谓,不给他们苦头吃,尝尝饿肚子的滋味,他们是不会听话的。”
“这行得通么?”杨伯老忐忑不安道:“要是新都候知道了会不会发怒?”
我拍拍杨伯老的肩膀道:“你放心,新都候只是不许责打学生,并没有说过不许饿学生。他要是怪罪下来,就由我一个人承担。”
第二天“饿”学生计划开始实施。晚上,杨伯老和牛胡兰就来汇报工作。
“你们班的情况如何?”我问杨伯老。
杨伯老垂头丧气道:“全班一百来号人,只有十几个匈奴学生达到要求吃着饭,其他的都看着干瞪眼。”
“怎么样,那些兔崽子是不是开始向你们哀求讨饶要饭吃,保证以后会好好学习了?”我兴奋地问杨伯老。
“讨饶个屁,他们满不在乎,饿了一天个个都还精神着呢。”牛胡兰撇嘴道。
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饿了一天依然不吵不闹,不可能是匈奴人的做法啊。
第二天我终于找到答案,一大早我看见几个匈奴学生鬼鬼祟祟地从湖边溜回来,身上全被露水打湿,他们身上背着弓箭,手里提着猎得的野鸭,急匆匆地跑进宿舍。
我尾随他们过去偷偷一看,立刻惊得目瞪口呆:只见匈奴学生几下撕开野鸭的皮毛,张开嘴就往野鸭身上!
他们居然在吃生野鸭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