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永生___扞卫自己的尊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06年5月18日是第30个世界博物馆日,作为沟通文化桥梁的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上网看了看,几乎全球各大博物馆都有特别活动以示纪念,国内的报道则多是文物专家帮助收藏爱好者现场鉴宝。看到这里,我突然心生担忧,如果这个纪念日一朝也被炒热的话,能否有一天,某些官场的重要人物也坐在那里为藏家鉴定艺术品呢?
与穷人怕年关相似,越来越多的节日或庆典也让人疲于应对。普通人还好,但对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来说,确是一件犯难的事。君不见各大重要场合,重大工程奠基、竣工,各重大会议开闭幕,都有重要人物出席,或讲话,或者填土植树,或剪彩按动电钮,笑容满面地和电视观众频频见面。
谁都不能否认公共场所的传播能量,它历来是人们吸引眼球、施展个人风采的地方,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说得直白点,专家艺术家们都苦苦钻研探索了大半辈子,没有创造力也有阅历了,如果仅仅因为某人是一个地方暂时的领导,某人为此次活动提供了赞助,某人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然后就取得了在作协大会上作诗、在书画展览厅里作画或是在学术研讨会上口若悬河的权力,岂不是有损于他们本身的“重要”形象?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至今也没有搞懂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站在公众面前。

其实往深处想想,这样的风气都应该归咎于某些所谓的文人学者自己,他们喜欢做一些大而无当之事,让好好的人在他们赞美的掌声里献丑。著名诗人鲍里斯当年曾接到过斯大林寄的诗,虽然斯大林称是他朋友写的,但鲍里斯仍是一眼就看出是伟大领袖的作品,他想了好久,终于对斯大林说,麻烦你告诉你的那位朋友,以后最好别写诗了。
让道义传播,捍卫自己劳动的尊严,是做人的本分。我们都要尽自己的义务,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就行了。世间的无常处处都在,人生的复杂让我们不能尽情抒发真的情感,但是对于一些让人不能忍受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表示大不敬,而不是违心的掌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