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快乐 99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理上,我狂妄地目空了一切,东方的神秘,西方的哲学,当世的名人,都从局限的角度对他们来了一番“疯子”般地批判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所见全是过”的视角在佛教的天台宗里叫“假观——不执著于一法”。并同时了解到,仅仅有“假观”还不对,还要结合“空观”和“中观”,做到一心三观,才能圆融。
佛教的博大就在这里,你想要什么样的理论,无论错误和正确都能找到。我怀疑佛经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一人所说,是五百罗汉及其后人集体创作的结果。否则,会有这么全面多样的道理和方法?
可,十分奇怪,我虽然对佛法的理论很感兴趣,自己的许多感悟都被佛经说了。但佛经的三世轮回,无论如何我都无法深信。我只把三世理解成心理的“作为-记忆-习惯”。
今天,我在“中华佛教在线”读到了一篇《出家》署名叫悲心小和尚的帖子后,又犯了评判的毛病,写下了如下文字:
出家是大志小用——
《出家.亲身经历》的作者是大学毕业青年,有公职和好的家庭,他能抛弃这些优越条件到寺庙实现他的精神理想,这种能舍的勇气和宏大志向确实让我钦佩。作者把自己的出家心理感受写得很细腻真实。诸如,连自己养老、父母身边人的看法等等细小问题都想到写到了。

可看后,恕我直言,我对他的作为和佛教的认识有些不同看法。
首先,成佛的精神追求在寺庙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和环境,烦恼即菩提,真正的大修行是在尘世的烦恼中,找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加以修正。跑到深山,避开俗务,烦恼自然少了,可要改正的对象也看不到了。
这不是修行,而是享福,享清静之福去了。如果执迷这种精神清静而跳不出来,别说成佛,连俗人都不会做了。
其次,释迦牟尼设立了出家制度,那是当时教育环境和生存条件的缺乏决定的……
写到这里我就打住了,并把发出去的也删除了。
虽然我一再相信自己的理论认识是正确的,科学的,也逐步被实践所检验。但是,我的客观行为虽然流转,却是低俗肤浅的。如果出家清静是享受,那我这种安处流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叫我出家,我能舍弃现在所有?做不到!”
“清静还能成就出世间的大定。低俗流转会失去世间的名利,出世的大定,两头都不得。”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流转快乐了。开始向快乐攻击。
2008年12月28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