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炮伤可治,心病难医(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袁崇焕同样感受不到明媚春光的还有努尔哈赤。
自从宁远战败之后,努尔哈赤身心俱疲,回到盛京也一直郁郁寡欢。一个多月来,炮伤虽然慢慢地痊愈了,但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却难以医治,这种伤害所产生的恶劣影响甚至与日俱增。接近他的人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大汗话说得少了、饭吃得少了、觉睡得少了、甚至例行的会议也不再召开了,往日一刻也离不了的地图更不消说——他根本连看也懒得再看一眼了……
只有在偶尔回忆起过去的那些赫赫战功时,他那愁怅百结的脸上才显露出一丝丝的苦笑——这些,才是唯一能让他感到安慰的事啊!
但是,往日的业绩虽然不朽,可那辉煌如今却不能再;大汗自己呢,也已步入地狱的门口,徒自留下一些颇为自豪的回忆而已。
宁远城头的大炮粉碎了努尔哈赤的雄心、勇气与自信,他的心情已经沮丧到了极点,往日的成功也驱散不了他那无穷无尽的苦闷。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喜欢独处,整日地默默无言闷闷不乐,呆呆地坐在那儿想着心事。而在痛苦、愤恨、懊悔、失意不断地袭扰下,他那本来就烦躁的心也更加难得有片刻的平静。
四月间,虽然有过征服喀尔喀蒙古巴林部的短暂欢喜,却又像一个临死之人最后的回光返照一般,成了他传奇一生中的最后辉煌。
五月初,努尔哈赤回到盛京,胜利的喜悦也随之而去,他又陷入那无穷无尽的苦闷之中。
到了七月中旬,一直摆脱不了宁远战败那种痛苦折磨的他终于积郁成疾——他的背上突然长了一颗瘤子,而且在急速地恶化:也只是几天的时间,那颗瘤就开始红肿、扩大,进而溃烂,很快便又转化成了痈疽。
七月二十三日,经多方医治无效,努尔哈赤才接受了医生们的建议,在四大贝勒的陪护下乘船去清河温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对他说:“清河的汤泉能治皮肤顽疾,去那里一试或许能消减痈疽。”
可他,是多么的不情愿哪。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努尔哈赤躺在船舱里,静静地听着水流的声响,惆怅之中又加惆怅:“岁月不饶人,属于自己的时光越来越少了哇!”
他不禁悲从中来:入主中原的愿望眼看着已成空想,只能靠后辈的继承人替自己实现这个宏愿了。
而一经触及到继承人这一重大而且敏感的问题,他的眉间又添一片愁云——
四年前,鉴于他的弟弟舒尔哈齐与他“争权”以及他的长子褚英急不可耐“抢权”的教训,经过慎重而又周密的考虑,他颁发了八大贝勒共治国政的《汗谕》。《汗谕》说:“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以若人为君,惧其尚力自恣,获罪于天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亦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在他的构想之中,新任大汗须由八大贝勒推举,并与之并肩共坐,共议国政;如果新任大汗不再为善,八大贝勒也有权罢黜而另行择立。

两年前,由于努尔哈赤的一个妃子德因泽的“告发”,说大贝勒代善与大妃阿巴亥有暧昧关系,使得极有希望接任新汗的大贝勒代善一时间声名狼藉。此事后来虽说不了了之,但在努尔哈赤心里已经深深地划了一个印记。而在背后指使德因泽的人,据说就是四贝勒皇太极。
一年前,经过几番周折,他终于选定了八和硕贝勒的最后人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其中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恰恰是他和大妃阿巴亥所生的三个爱子,而且多尔衮又是他心目中的又一个和皇太极一般的人物。从私心来说,他更偏爱小小年纪心直口快的多尔衮;而对皇太极呢,除了看重之外,对其心机之深也有所觉察,他虽然嘴上未说,但在心里也还有不少的疑虑。可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又如何斗得过一个才智过人、如今威望正高、又会使心计又会耍手段的成年人呢?
“唉,这些事都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考虑如何处置,就遇到了宁远战败这件倒霉的事!看来——”他心急火燎却又无可奈何地在心里悄悄对自己说:“这一切也都只有凭天意了……”
当然,如何才能入主中原,圆他那个坐上金銮殿龙椅的皇帝梦,还是他考虑最多的,而铲除挡在大金国前往北京路上的袁崇焕和那个宁远城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可是,他也感觉到自己恐怕已经无能为力,只能靠他的继承人去干了。所以,他又多次对身边的四大贝勒唠叨:“你们一定要弄清楚宁远城头大炮的来历,想出对付它的好办法来……拿下宁远和那个袁蛮子、进军中原的大事,也都要靠你们去完成了……”
他一次重复一次地说着——只是说话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弱,到后来甚至连他自己也听不清楚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