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魏忠贤要派太监监军来了(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而,在袁崇焕报捷的奏折送达京师后,曾经一片惊慌的朝廷立时一变。
内阁顾秉谦一伙首先不忘把功劳往魏忠贤身上拉:“九千岁德逾圣贤,乃有上天保佑,从而一战克敌方有宁远之大捷……”
王永光曾经振臂高呼:“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而在私下里,他又不知耻地向魏忠贤的干儿义孙们透风道:“我说的‘中国有人’,当然是指运筹帷幄的九千岁啦!”
有他们这些无耻的小人这么一带头,也就提醒了不少心存私念的朝臣:这可是向九千岁拍马屁的大好机会呀!一时之间,为魏忠贤歌功颂德的奏折象雪片一样送往朝廷——写折子的人当然知道,他们的奏折没有一件不落到九千岁的手里,因之那折子上所写的,又一律都是九千岁所喜欢的“九千岁运筹帷幄,一战克敌而有宁远大捷”!
于是,袁崇焕和一万多名将士、百姓浴血拼战取得“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的“宁远大捷”,就凭着朝廷上这一班无耻之徒的一张张臭嘴、一页页奏折,在一遍又一遍的欢呼声里,一下子全都变成了九千岁魏忠贤一个人的功劳,也顺理成章地成了那班无耻之徒加官领赏的奠脚石了!
袁崇焕耳边不禁响起了前来宁远颁旨的太监那尖尖的嗓音:“宁远挫贼,恢复有机,朕心喜悦。内外文武各官,功既经勘明,具复宜加褒叙。元辅顾秉谦特加进光禄大夫太保,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五十两。辅臣魏广微、黄立极、冯铨各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各荫一子锦衣卫副千户世袭,各赏银四十两。厂臣魏忠贤从容调度,大壮军威,功虽奏于封疆,谋实成于帷幄,特加恩三等,赏银五十两,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都指挥使世袭。王永光加太子太傅,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赏银四十两……”
抛弃:就象扔掉穿旧的鞋子;抢功:就象遇到了金元宝。对宁远这座辽东重镇,朝廷中的那些人竟是这样!
这一切,如何不让袁崇焕心冷呢!
而当朝廷上又一件非同小可的七君子事件也传到了宁远的抚台衙门时,就更让袁崇焕感到周身寒彻——
还在二月间,在苏州作苏杭织造太监的李实向魏忠贤告密道:“前左都御史高攀龙、前应天巡抚周起元、前谕德缪昌期、前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御史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贪脏枉法,图谋不轨……”

这真是魏忠贤想睡觉,李实就递上枕头来!
这七个人,都是东林中人,也是魏忠贤和他的干儿义孙们所恨极的——周宗建,因为曾上疏骂过魏忠贤“目不识丁”,而被魏忠贤首先“开刀”削藉回乡,事后想想又觉得太便宜了他,这次既然有人告他,那就再不客气了;黄尊素和李应升,也曾上疏弹劾魏忠贤,敢在“太岁”头上动土而为魏忠贤所忌恨;高攀龙首发“五虎”之首崔呈秀在淮杨贪贿案,让崔呈秀恨得咬牙切齿;周顺昌,则和去岁被逮杀的杨涟六君子走动频繁,就在魏大中被逮路过苏州时,周顺昌还特地为之接风饯行,甚至怒目告知押送者:“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之男子耶,归语魏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便是!”;缪昌期,有传言说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疏文就是由他代草,此二人,更是早就为魏忠贤所深恨;周起元,则因在巡抚任上多次弹劾贪横不法的李实,李实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二月底,魏忠贤的白皮靴们就去了江南,除了先已投水自尽的高攀龙之外,其他六人悉数被逮。而且在苏州,数万民众为阻止白皮靴们逮捕周顺昌,还发生了民变……
在人们对杨涟六君子的言谈中,袁崇焕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不少情况,对他们的惨死至今尚且记忆犹新。
因此,对同样是东林人士的周宗建、周顺昌等人的被逮,袁崇焕想了许多——他早就听说,东林人士已经被铲除殆尽,如今朝廷上只有“阉党”和“非阉党”之分,而且大都是魏忠贤“阉党”一派的人了。对于那些“非阉党”的人,若不投向“阉党”,那只有及早识趣去职回乡,或者等着被逮乃至惨死,别无他途,正所谓附阉者昌、逆阉者亡!
可自己呢?不也象孙大人那样属于绝不依附“阉党”的“非阉党”之列么,那后果不也是明摆着……想着想着,他不敢再往下想去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最坏的消息又传了来:魏忠贤就要派亲信太监刘应坤、纪用监军来了!
太监监军?这不明摆着是对刚刚打了胜仗的他不信任吗!
袁崇焕顿时浑身发颤,气愤难平:“宁远城被围的时候,王八羔子们都钻到哪去了?如今打了胜仗解了围,一个个倒象猴子一样窜下山来就把桃子摘走了!这且不论,却还要来监军?让那些阴不阴阳不阳的东西骑在将士们头上作福作威,这以后的日子还能平静得了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