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魏忠贤要派太监监军来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气暖了,冰雪融了,大地绿了——跨进三月天,辽东才真正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宁远城也渐渐展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生机……然而,袁崇焕的身心,却似乎依然被冬日里那种刺骨的严寒所包围,没有一点的暖意。
尽管他已升任辽东巡抚,稍后又加兵部右侍郎、赏银并世荫锦衣千户,不久又赐从二品服俸。
尽管他的部属也都一一获准升迁并得到了赏赐:满桂、赵率教各升右都督,荫一子本卫副千户世袭,各赏银二十两;左辅实授都督佥事,赏银二十两;朱梅授署都督佥事,祖大寿授副总兵,各赏银一十五两;何可纲升都司佥书,赏银十两;宋世英、谢尚政升守备,赏银五两;罗立授把总,赏银二十两……
尽管为保卫宁远英勇献身的人员也都得到了表彰:金启倧赠三级袭升三级,仍给优恤银八两;王胜、尝明德等阵亡将士各照本职赠一级,袭升一级,各给优恤银一两……
他心里明白,这次宁远大捷的代价太大太大了,其实也只是“险胜”,或者说只是“惨胜”:制造出“万人敌”并在危急关头发挥了关键作用的金启倧不幸身亡了,王胜、尝明德等几百名将士不是倒在城下就是战死在城墙上,仗固然是打赢了,可这些奋不顾身的弟兄们却再也不会复生;一万多名守城将士凡是还活着的无一不伤——从他自己,到满桂、左辅、朱梅、祖大寿,到宋世英、谢尚政,到每个兵丁士卒,全都挂了彩;更不要说城内弹药已尽、矢石俱无,而四面城墙更是千疮百孔了……
也还有不顺心的,就是宁远城内一部分百姓在危急时刻对他那种不信任甚至抱怨的态度,却让袁崇焕耿耿于怀——
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可对那些只顾自己逃命却不管一城危亡又要说三道四的甚至骂他指责他的,他能够无动于衷不痛心吗?
突然,他想起了崇福寺的玄通大师所说的那些话语:“一个人要想作忠臣、作英雄,要想为群体干点事,就得有最后可能会被群体出卖被残忍对待的准备,还要做得无怨无悔哪……”
他苦笑着摇摇头,自言自语道:“唉,忠臣当然要作,英雄当然也想作,可这无怨无悔么——谁又能做得到?至少,我现在是难得做到哇!”
但是,一想到为保卫宁远而战死的军民,袁崇焕就特别地痛心疾首,他们在他心中早就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象;而尽数被屠的觉华岛一万多名军民,特别是三千名原籍两广的水师弟兄们的身影音容,更是总在他的脑海里萦绕……每每想起,都让他痛断肝肠,都让他忘不了啊——

宁远战后,他曾经专门写了一篇《祭觉华岛阵亡将士》的祭文。当时,他一边写一边念一边痛哭失声,任凭泪水滴滴答答洒在那篇祭文之上……
他甚至还没有觉察出他在写祭文时,母亲牵着小如蕙来了,佘洪和他的妻子也来了。她们默默地站在袁崇焕的身后,默默地看他写,又默默地听他念。听着听着,小如蕙情不自禁地扑在奶奶怀里大声哭起来,当他闻声抹泪一转身时,这才看到母亲她们早就来到了他的身后。
他记得他眼含热泪对娘说:“娘——鞑子兵被打退了,宁远城也保住了,可觉华岛……”
“好儿子,娘都知道了……”母亲擦擦眼泪,爱怜地看着袁崇焕。
“娘,儿子过一会就去为阵亡的弟兄们送行——”袁崇焕声音哽咽,“下午还要去觉华岛祭奠……”
“祭奠走了的兄弟们,娘去;觉华岛,娘……娘也去——去送送他们……”母亲拉着小如蕙坐下来,泪水不住地往下落,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前些日子,东莞老家来人带了些家乡的……家乡的特产‘东莞腊肠’、‘荔枝酒’还有‘糖柚皮’……下午也一并带去吧,让这些兄弟们再尝尝……尝尝这家乡的……家乡的小吃……”
“夫君,为妻也去。不论广东的……广西的……河南的……河北的……还是天南海北的,都是我们的好乡亲好弟兄啊——”妻子叶氏眼睛也哭得红红的,“我这就去做几道家乡的小菜,让那些兄弟们也都尝尝,好上路……”
“爹爹,我也去——”小如蕙边哭边说,“我要做几朵小白花,送给那些叔叔伯伯们……”
但是,朝廷上的一些人又是如何对待这次宁远之战的?
就在他祭奠宁远和觉华岛水师阵亡将士之后的日子里,当他得知宁远战前战后朝廷上一些人的作派时,他的心立时就冷了——
就在努尔哈赤渡河西犯的当时,袁崇焕的求援奏折送到京师的时候,朝廷上先是一片惊慌。“王八尚书”王永光、“煨蹄侍郎”阎鸣泰和内阁辅臣顾秉谦、魏广微、黄立极、冯铨等人更是束手无策。
在那段时间里,几乎人人都在说:“宁远一定要完了!就是山海关也不知能不能保得住……”而魏忠贤和他的干儿义孙们也只有祷告皇天的份:“老天保佑,千万让高第守住山海关吧!”
于是,就有了袁崇焕求援奏折的被置之不理——大战在即,宁远十万火急的求援奏折就这样象泥牛入海没有了消息,宁远真正成了孤城,它在鞑子未到之前就已经被抛弃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