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袁崇焕知道这一次上疏未必成功,但内心仍然寄予一丝的希望。
这些天,他天天都要登上南门城楼,望着南面那西去的驿道,企盼着朝廷派来宣旨的使者出人意料地来到宁远。然而,二十多天过去,朝廷的使者连影子也没有,倒是山海关经略衙门来宁远催促撤防的专员到了。
专员姓梁名廷栋,河南鄢陵人,和袁崇焕同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此人贪杯好色、缺德少才却极好钻营,又占了一个有钱有权的优势--其曾祖为开封府巨商,家累万贯、富甲一方;其父梁克从,与"煨蹄侍郎"阎鸣泰、"王八尚书"王永光辈打得十分火热,由他们搭桥也攀上了高枝,不仅自己坐上了太常寺少卿的位子,也让儿子梁廷栋得了不少好处--因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梁廷栋才能从南京兵部的六品主事,钻营到京在兵部由车驾司主事过渡不久,便历礼部五品仪制郎中而到从四品的抚治西宁参议。前不久,听到高第攀上高枝即将出任辽东经略的消息,梁廷栋和他的父亲就又打点起来,白花花的银子也终于为他谋到了正四品永平兵备副使的职位。就这样,高第还未走出京师,麾下就有了梁廷栋这样一个主动上门又臭味相投的亲信。
到关门和袁崇焕刚一见面,梁廷栋心里就不是滋味:"他袁蛮子凭什么如此春风得意?"继而又想:"不就是有孙承宗那个靠山么!靠山了倒,高大人这又一撤防,他不什么事也干不成了?在新经略手下,也该我梁某人露一露脸捞一把了!"
琢磨几天之后,梁廷栋向高第要来了去宁远催促袁崇焕撤防的差事。
在梁廷栋的随从之中,自然少不了他称之为"小诸葛"的梁庆长--这是梁廷栋在南京逛妓院时结识的一个广东无赖举子,尖嘴猴腮却能言善辩,还有一肚子的花花肠子,人们背地都叫他"猴精"。离开南京时,梁廷栋就把"猴精"带在了身边。这几年"猴精"鞍前马后为主子出了不少的鬼点子,梁廷栋真还离不开他了。这一次呢,还正儿八经地给他捐了一个正八品的知事,俩人一起跟在高第的**后头就来到了关门。

去宁远的差事就是这个"猴精"出的主意,他绘声绘色地对梁廷栋说道:"梁大人,虽说经略衙门的传令官碰了一鼻子灰,可军令如山,不管袁崇焕他再蛮再犟,最后还得听命于经略大人,胳膊总扭不过大腿嘛。大人不是和袁崇焕同年吗?过几天大人去宁远劝说袁崇焕撤防,他该给大人一些面子吧。再加上一位吹胡子瞪眼睛手拿军令的给这个蛮子来个下马威,他还不乖乖的撤了防了事?如此一来,在高大人面前,大人不就先立了一大功么?"
就连吹胡子瞪眼睛手拿军令的人,"猴精"也都物色好了--他叫朱一龙,经略衙门的一个都司,长得肥头大耳,仗着是高第的远房亲戚,见人总是吆三喝四耍威风,人们背地里叫他"猪瘟"。
梁廷栋和他的随从来到宁远参政府,刚一落坐,坐在下首的梁庆长向梁廷栋使一个眼色,梁廷栋便起身向袁崇焕拱手一礼,和颜悦色道:"元素兄,前些日子只在经略衙门匆匆一面,未及叙谈,实为憾事一件。今日小弟初到贵地,很想与元素兄促膝长谈一番。我的同年,也该略尽地主之谊了吧?"
"上茶--"袁崇焕也真的给了梁廷栋一个大面子,起身拱手,向梁廷栋还礼道:"梁兄,坐下来,坐下来,咱们坐下说话。"
"老夫人可好?嫂夫人可好?还有一个小侄女,也好吧?"梁廷栋接着就极其热情地和袁崇焕拉起了家常,"听说她们还都住在前屯?日子过得好么?"
"好,好,她们都好。谢梁兄吉言--"袁崇焕答道,"自天启二年搬家到前屯,她们一直住在那儿,快四年了。日子么,过得也挺不错的。"
"前屯毕竟是关外呀,和关内比呢,那可就差老鼻子喽。袁兄--"梁廷栋似乎不经意地搓着手,感叹道:"关外太苦了,真是太苦太苦了!还让老夫人、嫂夫人和小侄女住在那儿,小弟也过意不去呀……怎么样?如果袁兄有意的话,这就把家搬到京师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