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城既复,安可轻撤?(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崇焕从山海关回到宁远的第三天,经略衙门的传令官跟着也就来了。
可传令官还没有把经略大人的撤防令宣读完毕,袁崇焕就已经按捺不住了。他猛地跳了起来,大声吼叫道:"什么?撤防?这是高大人下的命令么?"
中军何可纲和通判金启倧好不容易才劝住他没有再发火,他们静静地听完传令官宣读的撤防令,静静地看着一名书吏从传令官手中接过那纸撤防令,又静静地望着传令官转身离去的身影,一时之间也都没有什么话说。
而当传令官刚刚走出二门,袁崇焕就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骂起来:"他妈的什么经略大人,他妈的什么撤防令,混帐东西!一旦关外各城堡的驻军全都撤进关内,大明关外这四百里防地,不就拱手让给了辫子兵了么?孙大人三年多的心血全白费了!辽东军民三年多的辛苦全白费了!弟兄们千难万难流血流汗挣来的大好情势全给葬送了!‘主守而后战‘的守辽复辽大计也都给葬送了!辽东,还有我们这十几万将士和数十万百姓,都让这个混帐王八蛋给卖了啊!"
待袁崇焕慢慢平静下来之后,何可纲又报告道:"据报,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昨日已经开始撤了……"
"唉--"袁崇焕没有再发怒,只是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招呼何可纲和金启倧一起走到挂着河西防务图的那面墙前,拿起一根长鞭指着地图对他们说:"宁远防线建成后,我们又建成了锦右防线,前哨已到辽河西岸,我大明这才几乎收复了河西的全部失地,也将边防线从山海关向东北推进了四百里。我和孙大人曾经高兴地说:‘这两条防线和宁远,就是我们守辽复辽的根本和大本营。有了这个根本和大本营,五年左右收复河东失地,也就有了可靠保障了。‘……"
"是啊,大人。"金启倧道:"好多难民都说,再过几年,他们就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辽东各营的将士们也都巴巴望着--"何可纲也道:"他们说,等收复了河东,也要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回家看看,那山那水那田地那村落……那里就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啊。"
"可你们再看--"袁崇焕将长鞭指着锦州、右屯和大凌河:"如今,锦右防线居前,而锦州、右屯和大凌河三城更是前锋要地,三城撤防,则锦右防线必垮无疑,宁远到辽河西岸的这二百里防地就全归努酋所有了。这时候,宁远又成了前哨……倘若也有一点闪失,我们就又要失去山海关到宁远这二百里的防地。辫子兵西来,一下子就要冲到山海关城下去了!"
"大人,那……那……"何可纲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他越是怕回忆起三年前那恶梦般的一幕,却越是萦绕于心:"那不是又要回到天启二年王化贞惨败大军溃逃的时候了?"
"是啊!而且比那时更加不妙--"袁崇焕神情有点忧郁,给何可纲和金启倧进一步分析道:"已经收复的四百里失地得而复失,重又沦于努酋之手,军心何能再固?士气何以再振?而军心不固,士气不振,即使撤往关内,打起仗来,他们还能有杀敌的勇气和再胜的信心吗?"
"还有民心--"金启倧也插话道:"宁远筑城至今,远近望为乐土:百姓安居,百业兴旺。各处难民纷纷来归,再也不受颠簸流浪之苦……可三城一旦撤防,百姓又不得被迫迁离,刚建的新家就又没有了。百姓们安全感没有了,民心也必然大失啊!"
"自古以来,还没有未曾开战就已拱手让出四百里防地的先例。可高第居然作出了这种令人不齿的决定,还有脸在那儿高谈阔论什么太乙理数,真是恬不知耻,恬不知耻啊……"袁崇焕不无鄙夷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