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金未出兵,高第已撤防(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冷场片刻之后,皇太极首先开口道:"父汗,孩儿还记得,是一个叫刘伯温的人写的。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元朝末年,写的也就是当时的时政状况。文章的意思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刘伯温自己说的八个字--"
"八个字?"
"嗯,八个字。"
"哪八个字?"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说得好!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八个字啊,说的也就是如今的南朝,活脱脱又一个走进了死胡同的元朝!元朝已经灭亡了,这南朝呢,也就要随它而去,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努尔哈赤手捋胡须,显得十分兴奋,但他又很快地就让自己冷静下来,紧接着就变换了语气:"不过,你们也要牢牢记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朝尽管就是刚才的那枝老山参,尽管它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但以我大金之力灭掉它,尚须时日--俗话说得好:路,得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有些事啊,该马上去做,慢了就失去了良机。可有些事呢,却又急不得,急了反倒更坏事。伐明,就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我们要‘缓缓进行‘。哦,前些日子,我让笔帖式抄给你们的那几句话,都还背得下来么?"
"背得。"四大贝勒和三个一等大臣异口同声回答。
"那好,背来听听。"
"是--"七个人立时起身,一齐站在殿下,面向努尔哈赤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齐声背诵道:"欲伐大木,岂能骤折?必以斧斤伐之,渐至微细,然后能折。相等之国,欲一举取之,岂能尽灭乎?且将所属城郭,尽削平之,独存其都城。如此,则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
"好,背得好!和南朝这样的大国对抗,我们要有耐心,得有熬时间的准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哇,是不是?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反反复复给你们说‘缓缓进行‘的道理--刚才让你们背的那几句话,是我思考许久确定下来的伐明大计,我要你们时常诵读,谨记在心,一以贯之。"努尔哈赤古铜色的脸上泛着光,声音也渐渐地大起来,"不过,你们也要记住:马上得天下,就不要讲什么仁义呀道德呀。要想创业,要想干大事,就得不择手段!就拿眼前来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粮少衣。因此呢,我总在强调:‘每破一城,即屠一城‘,而且还是那个老规矩:三日后再下封刀令。这样做,不光是惩罚那些对抗者、让他们怕我们,也不光是让士卒们杀戮尽兴、获取杀人猎物的痛快,更主要的是要弄到我们所缺少的那些东西,借以壮大我们自己--这些道理,你们都要心里明白。"
"是。"
"都坐下吧,中间我插了这么几句题外话,现在该进入我们的正题--议议进兵河西的事了……"努尔哈赤接着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宁远城:"看!广宁这一块,眼下还是一片空白。南朝在河西的防务,只是以宁远为主,再加上锦州、右屯、大凌河、杏山等--拿下它们,河西就又到我大金手里了……"
皇太极又道:"父汗,据儿臣所知,这几个城堡都是一个叫袁崇焕的人主持修建。这个人还很有些犟脾气,人称广东蛮子,又很受孙承宗的信任,不然的话,他连一个城堡怕也修不起来!不过,孙承宗这一走,他也就没有了靠山,那防务不松下来才怪呢。"

努尔哈赤称赞道:"说得对!传令八旗各部:作好一切伐明的准备!"
众人无不受到鼓舞,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有一口吞了河西的气势,齐声叫道:"是!"
大贝勒代善看到努尔哈赤又在称赞皇太极,心里不禁一阵酸溜溜地,他也想出出风头:"父汗,儿臣愿领正红、镶红两旗兵马直捣河西!"
阿敏、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也都争相请命。
努尔哈赤却摇摇头,坚定地说:"不,我还要亲征!此行,要一鼓作气,占了河西、打进山海关,还要直捣它的北京城呢!"
没过多久,皇太极又有新消息报告努尔哈赤:"高第下令尽撤宁远、前屯、锦州大凌河、松山等城堡守军到关内……"
原来,高第从马世龙兵败柳河得出的教训是:兵败,是因为出兵!不出兵则败之何来?他想,圈牢自己的部属不再出兵,那就败不了,自然也惹不到祸了……可是,山海关外有四百里防地,前屯、宁远、锦州、右屯、大凌河等等这些城堡都有驻军,一旦其中有哪个的二杆子脾气上来,保不准放了兵马过河,那还不是又一个柳河?又一个马世龙?
咋办?把他们全都撤到关内,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哪个还敢乱说乱动!如此一来,不就万事大吉了?再说,光这十几万兵的粮饷,再加上营舍、衣甲、器械、马匹……等等,足够孝敬九千岁他们,也足够填饱自己的肚皮了……
他还堂而皇之地对身边的几个部属讲:"本经略素讲太乙理数--今年,太乙神在凭城,所以本经略只以保守关门为根本,其它概不理会;而太岁神在东北,本经略如果出兵,岂不犯了太岁?还能打胜仗么?……"
于是,一道撤防的军令派传令官们分头迅速送了下去,高第相信他的下属们一定会雷厉风行,很快就撤了防的。他的自我感觉,似乎也安稳多了。
就这样,努尔哈赤还没有出兵呢,高谈阔论太乙理数的高第已经自动撤防了。
的确,没有比这消息更让努尔哈赤拍手称快的了。他眉飞色舞地对四大贝勒和众臣道:"我说过,南朝马世龙兵败柳河对我大金来说,可收一石二鸟之效。到孙承宗还乡,又加了一鸟,那是南朝皇帝孝敬我大金的。现在看,又要加一鸟了,我说过这又是南朝皇帝和那个忠啊贤的主动送上的,他们送来个高第、高第送来个撤防,大礼呀,一个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大礼--好家伙!前前后后加起来,这可是一石四鸟,自古少有啊!我们真得好好地谢谢他们。伐明的时机已经到了--记住:冰封辽河之日,我将祭天出兵。注意:这一次我大军所向,可是直指山海关、打到北京城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