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阅兵(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各种攻讦马世龙的奏折雪片似的涌往朝廷上时,既让孙承宗费了不少精力去对付,也让马世龙一直陷在苦恼之中。为了摆脱困境,他也在苦思冥想种种办法,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恩公孙大人。
他想:身为武将,有了军功自然就可止谤。可他,最缺少的恰恰也就是军功--突出重围的办法有了,接下来就应该努力去寻找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宁远阅兵后,马世龙领孙承宗之命,带兵到广宁查看边情形势。而耀州刘伯漒等三名降人也在这时候到了广宁。当他们找到马世龙的时候,他正在署衙和部属议事。
听报说刘伯漒带来了耀州降人欲起事的消息,马世龙立刻暂停议事,亲自接见了他。刘伯漒告诉马世龙,他家世居耀州,自从耀州和周围许多村寨落入鞑子手里以后,鞑子兵强令汉人剃发梳辫,不从者杀;强令汉人集体搬迁,不从者杀:强令汉人做苦役,不从者杀;强令汉人交出粮食,不从者杀……汉人已经没有活路了。
刘伯漒指着自己的心窝,说:"我们也是不得已才降了鞑子,可这心里还是向着咱大明朝。对鞑子们的种种暴行,我们也都恨在心头,并且早就开始秘密联络,组织到一起了。喏,这就是--"他一边绘声绘色地说着,一边从怀里取出厚厚的一沓名册,递给了马世龙。
马世龙听得很认真,再看那名册,只见上面一页一页密密麻麻记了许多汉人名字。他从前往后仔细在翻,翻着看着又默地默数着,想不到竟有好几千人。马世龙不禁心头一震:乖乖!此时就派兵去攻打耀州,里应外合,必将马到成功--这不是立功的好机会么?
刘伯漒看马世龙动了心,又进一步给他加油,道:"大人,耀州汉人盼大人如大旱之盼甘露。此时出兵,不只名册上这几千降人起事,耀州周边村寨所有受尽鞑子欺侮的汉人都会群起响应啊。下令吧,大人。"
可要马世龙下令出兵,他又有点犹豫了。
刘伯漒又使激将法:"大人,这几千人就如同一堆干柴,就等着大人去点燃呐。大人,熊熊大火,点燃在即,可不能让耀州汉人寒了心哪!"
与刘伯漒同来的另一名降人拍拍胸脯道:"大人不信的话,我愿留在大人营中,直到大军收复耀州……"
刘伯漒却打断了他:"我留下来,你们给大军带路。大人,如此可行?"
这么一来,马世龙放心了,他立时召开紧急会议,与部属们商议此事。尤世禄赞成:"里应外合,我们已有十分胜算,干吧!让朝中那帮混帐东西们看看,我们也不是饭桶孬种!"
也有人提出了异议:"大帅,这三个耀州降人来得蹊跷,怕不可靠吧?"
马世龙道:"起初本帅也不大信,可看了名册,又有刘伯漒主动请求留作人质。想了又想,还真不能不相信他们。再说,有几千汉民作内应,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

尤世禄接道:"姓刘的犯不着拿自己的命开玩笑,既然敢说留下来,那就不会是假的。"
马世龙看看众人,提高了声音道:"本帅决意出兵,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与会的其他将领看主帅坚决,也大都持赞成态度。于是,马世龙拍板决定:遣前锋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率兵袭取耀州!大军出发时,马世龙置酒为大军壮行。他拉着鲁之甲和李承先的手,道:"祝二位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本帅,在此专等你们的捷报了。"
不料,大军出发的次日,便有残兵败将狼狈奔逃回到广宁大营。他们带回来的当然不是捷报,而是噩耗!
他们报告说:大军在娘娘宫悄悄渡河,可是还没有到耀州,就在中途的柳河中了鞑子兵的埋伏--鲁之甲、李承先二人先后中箭身亡,随行将士死者四百多、弃甲逃者六百多。
夜袭耀州不成,反倒是全军覆没了!大营里,刘伯漒也早就没有了踪影。马世龙在听报的当场就昏了过去,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上了鞑子的当了……"
马世龙垂头丧气地回到山海关,懊悔异常地向孙承宗负荆请罪道:"大人,卑职擅自出兵耀州,损兵折将,越发地连累老大人了……"
孙承宗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毛文龙盲目出战,积小胜而致大败,自吹奇功却实为奇祸,坏了熊廷弼大人的《三方布置策》;而你又误信降人,夜袭不成,以至全军覆没。不仅损兵折将,更是给了那些奸邪小人们以攻讦我等的口实。唉,老夫罢职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一走了之。可是,不是时候啊--据报,努酋也在阅兵,要不了多久,他一定要率兵西来--老夫实在担心:老夫罢职之后朝廷再派人来,会毁了袁崇焕‘守宁远‘的守辽复辽大计;而努酋西来,我等三年多来的心血也会因此而付之东流哇……"
果然,孙承宗不久就因此而被罢职,按魏忠贤的说法:让他回高阳老家抱孙子去了!
消息传来,努尔哈赤高兴地对皇太极说:"干得好!现在看来,已经不只是一石二鸟,而是三鸟了--"
"三鸟?"皇太极故意装作不懂。
"前几天你才报告的南朝情势,就忘掉了?"努尔哈赤笑着捣了皇太极一拳,"你呀,不是说南朝朝廷中有些人跟那个孙承宗过不去吗?这第三只鸟么,就是他从辽东滚蛋了--有马世龙柳河这一败,那些找他别扭的人还能轻饶了他?"
"父汗高瞻远瞩,儿臣万不及一。"皇太极和往常一样十分谦虚,"这些年跟着父汗打天下,儿臣可长见识啦。"
"算来,南朝也没啥能人了……不过,你还是要速速派人弄清楚:谁到辽东代替孙承宗,这是一;二,不管是谁代替孙承宗,咱们都要加快步子,准备第二次西进攻占河西!"
"是,父汗。"皇太极答应道。
就在往回走的路上,皇太极心里也在想:"是啊,有谁能到辽东代替这个孙承宗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