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熊廷弼之死(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到了经筵的日子,轮到了冯铨和顾秉谦给朱由校讲课。
冯铨将那本《辽东传》揣在衣袖里,又带着准备了好几天的"材料",早早就到了文华殿。
待朱由校南面坐定,顾秉谦和冯铨上前行礼。
礼毕,先由顾秉谦开讲《中庸》,接着由冯铨讲授经、史。讲课中,顾、冯二人都竭尽所能,可那朱由校却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依旧昏昏然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好像是没事人似的。
两人心里都明白,皇上除了做木工活和玩女人之外,几乎没有再让他感兴趣的事情了。冯铨虽然一时也有了一点点的犹豫,可很快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机会难得,要耐心再等等,等等吧……
中间有片刻的休息,奉茶之后再讲授时,冯铨就开始讲起人才之忠奸正邪来。他从唐朝刘禹锡作诗讽刺朝廷讲起,讲到北宋朝的蔡确效法刘禹锡把对朝廷的不满溶于自己的诗中,有所谓"何处机心惊白鸟,谁人怒剑逐青蝇"和"叶底出巢黄口闹,波间逐队小鱼忙",借以讽刺朝廷用人之不当。又讲到苏东坡自恃才高、妄自尊大,作诗语涉牢骚甚至对皇上也大不敬,"乌台诗案"就是当时朝廷对他和他那一类人的惩治。
接下来他又讲本朝先祖太祖高皇帝重处那些吟诗拟文讽刺朝廷的乱臣贼子的例子:有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在《谢增俸表》中写"作则垂宪"句,以"作则"谐音"作贼"刺太祖;有常州府学训导蒋镇在《正旦贺表》中写"睿性生知"句,以"生"谐音"僧"刺太祖;有翰林院编修高启写《宫女诗》"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归。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刺后宫秘事等等……
冯铨一本正经地讲着,耿耿忠心溢于言表:"皇上,自古以来,朝廷对那些以诗文作谤的乱臣贼子,无不给以严惩。而本朝先祖太祖皇帝更是洞悉那些诗文中的恶言秽语,对那些邪恶之徒,一个也不曾放过,以免留下后患……"
讲过历史上的这些例子后,冯铨这才不慌不忙地从衣袖中取出那本《辽东传》来,呈递给朱由校,并且激昂慷慨地又讲起来:"如今,又有了乱臣贼子以书为谤。这本《辽东传》,即一例也。此书为熊廷弼指使人所作,借以吹嘘自己有守辽东的功劳,正是企图开脱他不战而逃的罪责!更可恶者,书中还有讽刺皇上之语,胆大包天,实乃当诛之。臣已摘其要列于后,请皇上玉览明察。"

朱由校听到最后,才算明白一些--原来,《辽东传》这本书是冲着朕来的,他那不容冒犯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这时候的他也不再是昏昏然的朱由校了--他看看书中熊廷弼被描画得威风凛凛的绣像,又看看冯铨呈上的摘句,登时大怒,即刻要魏忠贤下旨立斩熊廷弼,并传首九边。
然而所有这些都是熊廷弼所不知道的,他被关在狱中两三年,几乎与外界断了联系,哪里晓得还有什么《辽东传》这样一本小书?哪里晓得当年被他依法处置的冯盛明还有个儿子冯铨一步登上了天?又哪里晓得正是这个一步登天的冯铨拿一本小书最终置他于身首异处呢?
八月二十六日清晨,熊廷弼刚刚醒来,便听到狱卒在大牢门口喊道:"熊大人,堂上有请。"熊廷弼觉得奇怪,关在这里几年了,从无人问,不想今日突然来喊。虽然不知何事,可他也不不去细想便从容梳洗,又取出很早已经写好的《辩冤疏》,随即走出了牢门。走近大堂时,只见一个刑部主事大步迎来,向他施礼道:"恭喜熊大人,奉旨今日送大人去西市。"
熊廷弼先是一惊,他想不到囚禁数载无人过问的今天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但很快也就平静下来,拿出那本辩冤疏,从容道:"失守封疆,罪人久已应死,也不惜一死。只是其中有莫大的冤情,唯请弄清而已。主事大人,这是罪人的一本辩冤疏,求大人代为呈上,熊某死也瞑目了。"
不料那主事并不接疏,只冷冷说道:"上本也无用了。"
熊廷弼也不言语,将手中的辩冤疏一把撕得粉碎,愤愤地甩向空中,而后便从容就缚。
午时三刻,熊廷弼仰望苍天一声叹息:"今日无人为我伸冤,自有后来者替我辩明。所恨所可惜者,是我不能再为收复辽东失土尽力了。"说罢挺胸引颈以待。
冯铨入阁才及半月,就巧妙设计杀了熊廷弼,着实让魏忠贤高兴了不少日子。他甚至为此事专门设宴庆贺,并当众夸奖冯铨道:"朝廷百官若都象冯大学士这样用心为朝廷办事,何愁天下不宁啊!"
两颗宝石为自己换来了宰辅的高位和俸禄,一条人命又博得了"九千岁"的喝采和青睐。在冯铨看来,这都是极光彩而且最划得来的买卖,他靠在舒适的太师椅里,一边养神,一边有滋有味地品味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