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宋世英与岳飞的湛庐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轻人姓宋,名世英,字宇风,二十二岁,辽东开原人,祖藉徐州云龙山下宋家庄。
万历十七年春夏两季,徐州大旱,第二年又遇蝗灾,接连二年庄稼绝收。为了逃命,宋世英的祖父带着全家迁居山东临清。
在亲朋好友们的帮助下,祖父开了一个杂货店,倒也勉强养家糊口。不料,万历皇帝朱翊钧派出的税监马堂到了临清,横行不法、大肆抢劫,直弄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终于酿成了万历二十七年四月的临清民变,民众在商贩王朝佐的带领下放火烧了马堂的官衙,并杀了他的爪牙四十多人。事后,官府严厉镇压,处死了王朝佐,抓了不少的百姓。就在这次民变中,宋世英的祖父惨死狱中,全家赖以生存的杂货店也被官府抢劫一空。
祖父死后,父亲带着已经怀孕的母亲、还没有成家的两个弟弟和十几户店铺倒闭的邻居一道辗转逃到了辽东,落藉在离开原城十几里远的一个小村寨。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宋世英出世了。第二年,弟弟宋世杰也跟着他来到人世。
在辽东的日子也不好过,万历皇帝的矿监高淮和山东的马堂一样残暴。好在他们家住在乡下,开荒种地、砍柴打猎倒也混得下去。十四岁那年,宋世英和父亲去萨尔浒山和铁背山一带挖人参,在山上遭遇五个满鞑子,挖来的人参被抢了,窝棚被烧了,还要抓他们。幸好,遇到一个姓何的采参人挺身而出,带一帮穷兄弟救了他们,又留他们在自家的窝棚里住下,他们父子俩才算逃得一劫。
从那时起,在宋世英的心里,除了对欺压他们一家几代的那些当官的刻骨仇恨之外,又加上了对满鞑子的刻骨仇恨。
到了万历四十六年,鞑子兵占抚顺、陷清河。
从此,汉人又遭鞑子践害。鞑子每陷一城一寨,即屠一城一寨:房子被烧了,粮食布匹被抢走了,老人小孩子被杀死了、成年男子都被捉去作牛马干苦力、女人也被抓走白天作奴婢夜晚被**……
宋世英一家从此也大祸频临:万历四十六年冬月,弟弟宋世杰和两个叔叔去辽阳,半道上遇到了鞑子兵,宋世杰被抓,一个叔叔被打死,一个叔叔侥幸逃回。万历四十七年六月,鞑子攻占开原城,到处烧杀抢掠,叔叔为保护全家逃离,和十几个鞑子打斗,力竭被杀。天启元年三月,宋世英在辽阳的新家还没有安生半年,鞑子又攻占了辽阳,一个鞑子兵窜到宋世英家,欲图对他母亲施暴,被及时赶回的宋世英一剑刺死,可母亲也已断了气。宋世英草草埋葬了母亲,趁着混乱,和父亲一道逃出了辽阳城,昼伏夜行,忍饥挨饿,最后才到了锦州。
父子二人原本打算回临清去,却不料父亲又病倒了。为了给父亲治病,宋世英替人扛活,直到秋天,父亲病才有点好转。父子俩商议再继续打工,挣点钱就回临清老家。谁知道年才刚过去,鞑子兵又占了广宁城,河西的汉人都往关里跑,宋世英和父亲也随着逃难的人流向西走。
离开锦州,过了宁远,还没有走到前屯,又冻又饿的父亲又一次病倒了。
这一次,父亲再也没有起来,就和沿途的许多冻饿而死的难民一样,倒在了逃回关内的路途中。父亲临终前告诉宋世英:“你母亲死在辽东,两个叔叔死在辽东,我这身子骨也不行了看来也要留在这辽东了……世英啊,我们一家在辽东生活了二十多年,可现在,你弟弟杳无音信,咱家怕……怕只剩下你一个人了……有朝一日咱们大明朝强盛了,收复了辽东,你可一定要回来,看看我和你母亲、看看你的两个叔叔、再找找你弟弟。你可要记住:鞑子占我辽东,是国恨;杀我亲人,是家仇。报这国恨家仇,咱家可就指靠你一个人了……”宋世英眼含热泪在路边的高岗上埋葬了父亲,孤独一人回到关内,到处流浪。今天也才来到此镇,恰恰又遇到刚才的那一个场面……

“我已经失去了母亲,失去了两个叔叔,又不见了弟弟,只剩父亲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家没有了……”痛苦不堪的宋世英泪流满面,再也说不下去了。
“壮士节哀,也不要太伤心了——”袁崇焕非常同情宋世英的遭遇,又问:“一直没有你弟弟的消息?”
“没有。听一些从鞑子窝里逃出来的人说,汉人一旦被他们捉去,没有不倍受折磨虐待、很少能有生还的……我想我弟弟也难熬过来……”宋世英说着说着,眼泪又流下来了。
“多方打听打听,我想你们兄弟会团圆的——”袁崇焕缓缓说道,稍停,又改了话题由衷称赞道:“宋壮士,适才舍己救人实在高尚之至。且武艺高强,更令人佩服敬畏。”
“承官爷夸奖,小人实在不敢当。”宋世英抹去眼泪道。
“壮士习武多久了?”袁崇焕摸着放在包袱上的剑,问道。
“小人自小便随父亲习文识字、练武强身,长大些时,偶遇一深山隐士,拜他为师习武。这多年总算未辱父命、未辱师门,于文于武都略略有些长进。只是埋没了祖传的这把湛庐剑,我心有愧呀,愧对先祖,愧对岳飞岳将军……”
“就是岳飞岳将军的那把湛庐剑?”
“是。先祖宋云中曾是岳将军的一员偏将,岳将军遇难前曾将这把湛庐剑交给先祖,要他转交给还在杨州养伤的爱将王贵。岳将军同时还给王贵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岳将军特别写了一句话——‘剑赠王贵兄弟:切记尽忠报国,莫忘还我河山。’王贵将军弥留之时,又将湛庐剑交与先祖,再三叮嘱他不要忘了岳将军之托。先祖后来与金兵激战,不幸身亡,湛庐剑也落于金兵之手。直到元末,在一次与元军的拼战中,湛庐剑才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和太祖高皇帝一道起义的我们宋家后人的手里,就这样,湛庐剑得以在宋家庄隐伏、并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宋壮士,今后作何打算?去京师?还是回山东老家?”袁崇焕又问。
“官爷,小人如今没有了亲人,已是无家可归,只能浪迹天涯了……”
“依我看你现下的状况,亦当为国效力才是。如你父亲所说,驱逐鞑子,报仇雪恨——”袁崇焕着实喜欢这个身怀绝技又纯厚朴实的年轻人,心想:留他在自己身边作个帮手,那该多好!可又不知宋世英是不是愿意,便试探着问他道:“此去关门,我想察看一下关内关外形势,不知壮士可否随我一行?”
“官爷,小人愿意。”宋世英爽快答道,“家父也曾说过,小人先祖曾征战疆场,为国尽过力,只我等这般没有出息。如果小人这点技艺能为官爷赏识,出而为国效力,也算是有了些许用武之地,不辱没祖宗了。”
“如此甚是。”袁崇焕高兴地说。
“谢官爷赏识收留——小人从此追随官爷,即以此身此剑许国。老天在上,我宋世英定当奋发努力,尽忠报国,为国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做一个无愧于先祖、无愧于岳将军和王贵将军、无愧于这把湛庐剑的有用之人!”宋世英肃然起誓道。
“说得好!只要有尽忠报国这份心,何愁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袁崇焕用力拍了拍宋世英的肩膀,那副神态无疑也是对他自己说的,随即吩咐佘洪:“这里去驿站不远,你这就带上关防找驿丞调一匹好马,明日我们就去山海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