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孙承宗要“清君侧”?(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可是一个可怕的消息!
消息是魏广微报告的--魏广微,河间人,庸劣阴狡,以同乡同姓巴结上了魏忠贤。起初,互相还常以兄弟相称。到后来,他干脆自降一辈,直呼魏忠贤为叔叔了。甚至在他入阁之后,凡给魏忠贤写信,还肉麻地在信封上签上"内阁家书"的字样……
爬到大学士这样的位子,魏广微又担心一旦在魏忠贤面前失宠,就会丢了它。所以他也总在找机会,以求表现对"叔叔"的忠心。功夫果真不负有心人,他的机会来了--在山海关做生意的一位富商来京,请他去吃花酒。酒还未过三巡,那富商话匣打开,无意间告诉他一件道听途说的事:孙承宗就要回京了。
魏广微当时就一愣,心想:这些日子自己天天在内阁当值,咋没有看到孙承宗要回京的呈文?难道这位大学士突然回京要找内阁的毛病来了?他是帝师,不只自己惹不起,就连顾秉谦和冯铨也惹不起。可他们三个,在内阁中枢这个要害部位,一直都看魏忠贤的眼色行事,秉承魏忠贤的意旨,确实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这时候要是叫孙承宗全给抖落出来,那还得了!况且,孙承宗还能直接找皇上,只要他向皇上那儿奏一本,他们头上这大学士的帽子不被拿掉才怪,那可是好不容易才弄到手的呀……
做贼心虚的魏广微想到这里,立时就出了一头冷汗。那富商见魏广微突然间满头大汗,还以为他生了病,关心地问:"哟,魏大人,哪儿不舒服?要不要请个郎中来瞧瞧?"
魏广微摇摇头,随即又没头没脑地问:"带了多少兵啊?"
那富商倒给弄糊涂了:"谁?谁带兵啊?"
魏广微自知失言,连忙掩饰道:"误会,误会--昨日接到山海关塘报,也说了孙承宗孙大人回京之事,只是没有交待具体回程时间和带兵多少的事。魏某冒然一问,唐突了,实在唐突了。"
那富商摆摆手道:"没什么,没什么。孙大人回京的事,小人只是耳闻,带不带兵,那就更不知晓了。可魏大人在举杯之间,还一心想着国事,小人佩服,佩服之至啊。来,就为这‘佩服‘二字--小人再敬大人三杯!"
魏广微醉醺醺地回到私宅,还在想着孙承宗回京的事。酒醒后,突然之间他倒有了一个讨"叔叔"欢心的大好主意:孙承宗不是要回京么?毫无疑问,那一定要带兵回京了。可他带兵回京又想干什么?不就是要"清君侧"吗?对,我说他是"清君侧",那他就一定是"清君侧"!清谁?当然是叔叔首当其冲了,不清他,他还能清谁啊--在事态这样严重的时候,我魏广微第一个报告给叔叔,岂不是大功一件?
想到了,就要不失时机地去说到做到。魏广微立马动身,坐了轿子去魏府。
在魏忠贤面前,魏广微更是把这件事扩大到了极至,他说得活灵活现,不由魏忠贤不信:"叔叔,不好了!孙承宗拥兵自重,这次带兵回京,他是冲着叔叔来要‘清君侧‘的!还有东林在朝尚有兵部侍郎李邦华几个,别看他们人少,可一旦闹起里应外合来,叔叔和我们这些跟着叔叔的,都要没命了……"

魏忠贤当然知道"清君侧"的典故,这还是帝师孙承宗给皇上讲课时讲的呢。魏忠贤虽说大字不识一个,但记性却特别好,魏广微一提起"清君侧",他就想起了孙承宗讲的那个典故--那是唐武宗李炎时,太监仇士良以"援立之功"被封为楚国公,从此把持了朝政,气焰熏天,有忠君爱国者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反对仇士良--"清君侧"者,清除皇上身边的奸贼也。
"什么?你说什么?孙承宗他……他要清君侧?"魏忠贤气急败坏吼叫起来。
"是啊,是啊。叔叔--"魏广微一直站在那儿,看着魏忠贤的脸色,"这个孙承宗仗着他是帝师,就如此狗胆包天,他是要下叔叔的手哇!"
"就凭他?咱家有‘内丁‘一万,也不是吃素的……"魏忠贤正要说下去,突然想到孙承宗的辽东大军就有十几万,不禁由气馁到恐惧,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他在那儿怔了半晌,才又发话道:"快去喊良卿、应星、呈秀和、顾秉谦他们几个过来……给咱家想想办法,还有奉圣夫人……快去,越快越好!"
奉圣府离魏府最近,客氏自然最先到,她听完魏广微的话,不禁撇撇嘴:"怕什么呀!咱们手里不是还有皇上吗?就是他姓孙的真敢带兵杀进京来,大不了咱们拿皇上去顶,看他还清……清什么?清他妈的脚去!"
几句话说得魏忠贤和魏广微都乐了。
魏忠贤紧绷着的神经也松了下来,看了看这个过去总在他之上而今已臣服于他的女人,心里突然生出对她的些许愧意:她还真不简单,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前些日子咱家对她也太过分了点--唉,只有以后多多体贴她,补补过就是了。毕竟对食这么多年,她的心还是向着咱家,咱家也不能太小气了不是?……
要来的人陆陆续续都来了,听魏广微重又叙说一遍,便争先恐后地说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听得魏忠贤不住地点头称是。
但细论起来,要数顾秉谦说的最好也最实际--他到底入阁已久,对官场上的许多奥妙也最熟悉--因此也最合魏忠贤的心思:"疆臣无旨离汛地,非祖宗之法,违者不宥。孙承宗既然督师辽东,没有奉旨就不能随便离开山海关!九千岁可据此下一道严旨,要孙承宗速速退回就是。"
魏广微出的主意也不错:"另外也须防他抗旨进京:这只要关闭九门严防死守即可;第二,从周边调集兵马助守京师,对孙承宗也是一个威慑;第三,让东厂严密监视李邦华等,若有风吹草动,当即诛杀,也就断了孙承宗的后援;第四,即使孙承宗抗旨带兵到了京师,也只许他一人进城,就由不得他胡作非为了。"
不甘落后的崔呈秀说办法,更让魏忠贤拍手叫绝:"爹爹,还有两件事更要紧:一是由孩儿们群起弹劾孙承宗,就借着他无旨擅离汛地这件事闹腾闹腾,在朝廷上造成一种声势,先就让他下不了台;二是速派锦衣卫精干人员,一路侦探孙承宗的一举一动,万不得已时,就伺机宰了他,不就万事大吉了?"
魏忠贤很快就拍了板,干儿义孙们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