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颗径长一寸的特大珍珠(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转眼之间,就已经到了天启四年的夏天。
宁远的筑城和练兵,尽管困难重重,但也总算顺利地走了过来。那城,已快筑就;那兵,也都练出个样儿了。只是苦了一万二千多将士和夫役,也更苦了袁崇焕--原本又黑又瘦的他,如今更黑更瘦了。
辽东的夏天不算很热,夜晚更凉爽。袁崇焕很高兴有这样的好天气,既可让筑城练兵的将士和夫役们少受酷暑之苦,也使他能够白天黑夜地连轴转了。当又劳累了一整天的袁崇焕回摸黑回到府衙住处,还象往常一样,顾不得疲劳也顾不得洗漱,就钻进了书房。待佘洪点好蜡烛,他便一头扎进了一大堆公文里--他的家还在前屯没有搬来,身边也只有佘洪一人服侍。虽然佘洪常常抱怨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可他只是一笑了之。
一轮明月当空,银辉洒满大地。凉风习习,树影婆娑,整个府衙显得格外的幽静。快到了三更的时候,公文才一一披阅完了。袁崇焕起身走到窗前舒展一下身子,刚刚回到桌前,只见佘洪端来一碗葱花面条,道:"老爷,趁热快吃了吧。"
袁崇焕狼吞虎咽似的吃过面,佘洪却没有立刻收拾碗筷,袁崇焕看看他,问:"有事吗?"
佘洪这才慢吞吞说道:"再过几天,就是老夫人的生日。老爷,你也该回去拜寿了。"
袁崇焕抹了抹嘴巴:"我知道,早就托人给老夫人买了一件貂皮背心,还有两瓶虎骨酒,正想找你说这事呢。你回去一下,也代我向老夫人祝寿。"
佘洪道:"老爷,从去年十月到此地,就快年把时间了,可你连一次也都没有回去过。这一次,又是给老夫人祝寿,老爷无论如何也该回去看看了。"
袁崇焕笑道:"你也知道,公务在身,军务在身,筑城、练兵,一天到晚都是忙,实在离不开呀。"
佘洪急了:"我说老爷呀,你就是再忙,一天的时间总该能挤出来吧。"
袁崇焕站起身,正色道:"这宁远城早一天筑就,百姓就早一天安生,朝廷就早一天放心--昨天,一个姓万名有贵的梧州兵还对我说,过几天就是他母亲的生日了,远天远地回不去,就在这儿多干些活,算是给母亲祝寿了--看看,一个小兵尚且如此,我就更不能离开这宁远一步了,筑城和练兵,可是一天也不能耽搁的大事啊。"
佘洪又道:"老爷说的是在道理,可是,谢尚政谢把总都说要去给老夫人祝寿的。人家当干儿子的都要去祝寿,你这个亲儿子这么近却不回去,老爷呀,你就不怕外人指你的脊梁骨骂你不孝吗?"

袁崇焕却哈哈笑了起来:"我说佘洪啊,你也太马后炮了吧,谢尚政他已经给我说过了这事,我呢,也给他说啦:这是非常时期,一天也不能离开兵营。你想想,老夫人通情达理,她会原谅我这个作儿子的。至于外人的话,那就更不必计较它了--喏,貂皮背心和两瓶洒,还有尚政那一份寿礼,你都带回去。宁远到前屯有九十里的路,一个来回只给你两天的时间,可要准时回来哟。"
佘洪收拾了碗筷,怏怏地去了。袁崇焕便又下来,随手取过一沓筑城工料开支单,刚刚翻开正准备详细核对检查时,一名衙役进来报告说:"督饷郎中杨呈秀求见大人。"
袁崇焕连头也没有抬,道:"你去告诉他,本官正忙,请他明天再来。"
衙役答应着出去了,可不大一会儿,又进来报告说:"杨郎中说有要紧事,恳请大人接见。"
袁崇焕觉得奇怪--他曾经说过筑城练兵期间,夜晚是他处理公文的时间,一律不见部属各官,若有紧急事务也须由中军传禀--他想:"杨呈秀有什么要紧事,非得深夜里来见不可?也许他没有找到何中军,没有法子请他传禀,只好直接找来了……再说,杨呈秀也官居五品,虽为部属,但也不可太怠慢了人家,就破一次例吧。"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就放下了手里的那沓开支单,吩咐衙役道:"那就请他进来吧。"
杨呈秀进了书房,拱手一礼,道:"袁大人为国为民日夜操劳,功绩卓著,实为我辈楷模。"
袁崇焕微微笑道:"杨大人督饷有方,才有了宁远筑城和练兵的今日,功不可没呀。"
杨呈秀连连摆手,道:"下官督饷,这是份内之事,应该的,应该的。可袁大人请缨出关,就在这短短两年多些的时间里,已经三次名震辽东和京师,更令下官佩服之至。"
袁崇焕不想跟他多扯这些闲话,便问:"杨大人请坐--不知深夜到此,有何贵干?"
杨呈秀慢慢从袖中取出一个装饰精致的小木盒,又慢慢打开它,只见一颗径长一寸的特大珍珠立刻显露出来,在烛光下熠熠生辉,越发显得晶莹剔透。他小心翼翼地把木盒放在袁崇焕的面前,又干咳了两声,这才说话:"前些时听谢把总说,令堂老夫人生日在即,下官便托了一位珠宝商人,为下官备下这区区薄礼,略表心意,万望袁大人笑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