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重阳节到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秋,一连几天淅淅沥沥的雨,使得宁远的天气渐渐地由凉爽变得阴冷了。从那以后一直到中秋,几乎就没有一个大晴天。而在中秋节后,却又是一连几天的雨,在西北风的阵阵呼啸中一天到晚地下个不停——风也刺骨,雨也刺骨,寒气从四面八方逼来,宁远的天气变得更潮湿也更加冷了。
从双岛回到宁远,袁崇焕处理完一些紧急军政公务之后,接着就是马不停蹄的奔波。他翻山越岭、涉水渡江,走遍了防区的一处处城堡、关隘,看遍了防区的一座座军营、哨卡……袁崇焕风里来雨里去在中秋节前赶回宁远的时候,心里终于感到了些许的踏实:一年多来的努力看来并没有白费功夫,关内关外也准备差不多了;东江改设两协并由新升任副将的刘兴祚管一协且领全岛精兵之后,局面也已稳定——复辽之事该走下一步了。
他徐徐吐了一口气,随即发出他回到督师衙门后的第一道指令:“速调刘兴祚将军到宁远,有要事相商。”
然而就在这时,袁崇焕病倒了——长时间奔走颠簸的劳累,再加上风雨寒气的侵染,他的旧病复发,吸一口凉气便咳个不停喘个不停,坐也不行、躺也不行、上气不接下气地只能半躺半靠在床上,难受极了。
在袁崇焕的卧室里,靠窗的一张桌子了堆着大包小包的中草药,窗外的廊檐下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炉子,大炉子正在烧水,小炉子正在煎药——此刻,药罐子正冒着热气,屋里屋外到处都弥漫着苦涩的中草药味。万有莲、小如蕙和袁天赦轮换着守在袁崇焕的身边,细心地照料着他……
霜降这天,天终于放晴了。
在屋里闷了十来天的袁崇焕想到院子里走动走动,万有莲却劝道:“老爷,外面天太凉,怕有闪失。再说,您这病刚有点起色,还得静养才是啊。”
如蕙跟着劝道:“爹爹,有莲姨说的对——你该静养,过些时天暖和了,再出去走走不行吗?”

袁崇焕道:“我已好多了,也该走动走动了——今年有个闰四月,过了今天这霜降,再有几天就该是重阳节了。我想看看院子里那几株山菊花,是不是开了?那可是从觉华岛上移过来的,那里长眠着许多广东广西的好兄弟,我想他们……”
如蕙噘着嘴道:“那好,就到院子里看看,不能多呆,行不行?爹爹答应了,咱就去;不答应,不成!”
袁崇焕忙道:“爹爹答应——蕙儿,那咱们这就走吧。”
万有莲赶紧拿了一件袍子:“老爷,披上衣服,莫着凉。”
院墙边的一个花池里,几株山菊花枝叶繁茂,上面那密密麻麻的一颗颗花蕾,大都涨得满满的,有的似乎等不及了,已经绽放开来,散发出一阵阵的清香。
袁崇焕站在那儿看了很久很久,如蕙担心爹爹触景生情更伤心,便有意要岔开袁崇焕的思路:“爹爹——你不是说广东老家有个小榄村,那里的家家户户种菊,人们也爱菊、赏菊么?”
袁崇焕这才从万千思绪中回过神:“小榄村在广州府南的香山县,风景幽雅,林木常青。那里的人们种菊赏菊爱菊,从宋朝就开始了。到了本朝,民间还流传一首描述小榄景色的顺口溜:‘五松六路三岔水,一洞梅花十二桥,岁岁黄花花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这顺口溜中的黄花,就是菊花。岁岁黄花而且不尽,可见人们爱菊赏菊种菊又到了何等的地步了。”
如蕙道:“爹爹还说那里的菊花千姿百态,好看极了呢?”
袁崇焕道:“是啊,爹爹曾去小榄村看过那里的菊花,着实好看:重瓣的,单瓣的,卷曲的,舒展的,细长的,浑圆的……菊花的清香弥漫在小榄村的空气里,人行其间,真正是花容满眼,花香弥漫,让人留连忘返呐!”
如蕙高兴地拍起了手:“爹爹说的真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