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毛文龙占皮岛(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精明的毛文龙早就打好了自己的小算盘:鞑子没有水师,而有大海阻隔的皮岛当然十分安全。鞑子如果打过鸭绿江来,我就上岛,让他追不到也打不着;鞑子退走了,我再上岸到铁山去,不是依旧有吃有喝风光无限么!再说,既然你们请我占了这座小岛,将来还能再要回去吗?
这时候,朝廷又派了闽兵三千、淮兵八千并浙兵三千一百支援毛文龙——这一万四千多援军又称南兵,他们的到来无疑大大增强了毛文龙的实力。
天启二年冬月,实力大增之后的毛文龙遂率众入据皮岛。
接着,毛文龙便召集流民、通行商贾,不久就强行收税并一步步开始了劫掠沿海百姓和客商的勾当。与此同时,又向身弥、大和、獐子以及鹿岛等岛派兵驻守,对外则一概称东江雄镇,向朝廷要饷,向朝鲜国要粮。
占据皮岛之后不久,毛文龙即被擢升为总兵。
次年初,毛文龙与部下商议:辽东要地惟金州南通旅顺口、西通广宁,此城若得,陆路可扼鞑子骑兵,水路可往登州运粮停泊。金州很快就被毛文龙部将张盘攻下,并驻守在那里——以此战告捷,朝廷又提升毛文龙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从此也算正式认可了他在皮岛设镇。
设在岛上的总兵府很快就扩建成了都督府,规模更大也更富丽堂皇了。
毛文龙不识字,却在他的都督府专门建了一间面积不小的书房,书房左隔壁是他的住室,右隔壁是他的餐厅。书房里除了书和字画和古董之外,在墙上还特地挂着一幅包括辽东、朝鲜在内的特大地图。地图上,以皮岛为中心的东江雄镇标得十分醒目;除此之外,镇江、金州、甜水站、董骨寨、凉马甸、牛毛寨、清河等处也都非常显眼。
这间书房是毛文龙活动的重要场所,平日里他会客在此,商议战事在此,甚至连发号施令也在此。
每当有客来皮岛,毛文龙都要在这间书房给他们讲镇江大捷和金州大捷,讲这两次大捷给他带来接连高升的官运,当然也少不了还给他们展示将军印和尚方剑。而接着,一定又要讲他为什么从军的故事。
按毛文龙自己的说法:他之所以从军,是因为一个梦的缘故——
那还是毛文龙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到杭州去游西湖,因为敬仰于谦这位大英雄,所以特地去了一趟于庙。
于谦也是钱塘人,忠心义烈,有功于国: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也先发兵四路攻明,英宗朱祁镇于仓促之间率五十万大军亲征,但很快就败于土木堡,朱祁镇被俘,五十万大军死伤大半。这年十月,也先挟朱祁镇兵围北京。当此危难之际,于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率军击退也先,保卫了北京,安定了国家。这样一位为明朝立了大功的人,八年后却又被皇帝杀了。其遗骸归葬杭州西湖三台山麓,弘治年间又立庙于墓侧,与栖霞岭下的岳坟遥遥相望。

在于庙大殿里,仰望着于谦那高大的神像,年轻的毛文龙不禁浮想联翩,热血沸腾。他也想作英雄,作一个像于谦那样领兵打仗、抗击外敌的大英雄,他甚至想到了将来有一天,他自己也能在这西湖边占有一席之地,也会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瞻仰他的神象……
他虔诚地叩头、默默地祈求,祈求同乡于谦能给他一个梦。
不知不觉中他睡着了——好像看到于谦微微笑着走到他的身边,又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你很有志气,而且才可比淮阴、义可比田横,日后必定能成大事,将来更是贵不可言哪!”
淮阴?田横?他们都是谁呀?
毛文龙逢人便问,后来在一个教私塾的先生那儿才知道:淮阴乃楚、汉相争中事汉灭楚的那个鼎鼎有名的大将军淮阴侯韩信,很有军事才干,有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流传于世;田横则是秦末重建起来的齐国的一名宰相,以其贤与义而得到人们的拥戴,韩信灭齐后,田横与其徒五百人入海居岛中,田横死,五百人也同时自杀,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每次讲到这里,毛文龙都感到非常自豪。
他说,能与韩信、田横相比,他已是欣喜万分了,而“能成大事,贵不可言”这八个字更让他激动无比。于是,他决定从军;于是,他从一个小卒子干起,一步一步到把总、到千总、到守备、都司、游击;于是,由镇江、金州大捷而到副将、总兵、左都督;于是,也就有了他今天的将军印和尚方剑……
他讲得绘影绘声、真假难辩,不由人不相信他;他讲得眉飞色舞、得意非常,而众多听者也乐意为他鼓掌。
来客中拍马屁者自然大有人在:“大帅乃朝廷之柱石,大明今日所恃海外长城者,亦非大帅莫属——今后大帅更是前途无量,于谦老前辈所说贵不可言者,也当不会太远了!”
毛文龙也不客气,一副当仁不让的模样:“那是,那是。不是有十(拭)目以待的说法么?哪还要得了十目——要不了那么多,你们只须瞪大两只眼,等着瞧好吧!总会有那么一天,老子请你们来岛上吃大餐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