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高台堡市米(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由检听到这里,立刻打断钱家修:“前车什么?”
钱家修正要说下去,一听皇上这口气,猛醒自己犯了忌讳,随即闭上了嘴巴。
朱由检又转脸问周延儒:“周爱卿可有所奏?”
周延儒郑重其事道:“皇上英明,明察秋毫——信札上怎么说可以不听不论,但袁崇焕卖粮给束不的以及束不的依附建州这两件事,却是不争的事实。臣听凭皇上明断。”
钱龙锡急忙上前奏道:“皇上,臣以为,袁督师的本意在于‘抚西’:若不卖粮,束不的肯定会彻底倒向建州一边;卖,也许还可以稍为笼络——朵颜卫乃京师之肩背,一旦束不的铁了心依附了建州,其祸……”
朱由检“啪”地一声拍响案几,随即站起身:“钱阁老不必再说了,袁崇焕卖粮,事关重大,朕自有分寸。都下去吧!”
两天后果然有旨,这旨是下给兵部却又似专门说给袁崇焕听的:
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
容听许?你部一面行督抚官,加紧提防,仍着袁崇焕俞
安性详加计度奏。钦此。
袁崇焕独自坐在督师衙门的花厅里,看着刚刚收到的圣旨,立时就陷入了无可奈何的境地:作为皇上,更应该有对大局对战略的通盘考虑,岂可朝令夕改或者臣下刚走了几步便予掣肘的?难道皇上忘掉了万历朝‘抚夷拒奴’和‘用夷攻奴’的朝廷大计了?难道皇上忘记了建州才是大明在辽东最主要的敌人?难道皇上连朵颜卫乃京师肩背这样的战略地位也不承认了?难道皇上不知道大明北部边境稳定多年的原因了?难道皇上这么快就忘掉了自己下旨断赏造成的乱子了?难道皇上真的抛弃了“抚西以拒东”这唯一能补救其过失的对策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自己守辽和复辽还能再有所作为吗?

何可纲和程本直来了,他们明白督师大人心里的愁苦,可也想不通皇上这么干是为什么?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有静静地站在一旁好一阵,情不自禁也发起了牢骚:“大人赴任才勉强八个月时间,复辽部署虽有很大进展但尚未全部完成。就在我们对付一个建州还须花大力气的情况下,难道皇上不把喀喇慎三十六家彻底推向建州就不甘心吗?”
袁崇焕这时候反倒缓过了气,也清醒多了:“唉,算了,就不说这些了——朝廷上不知兵不知辽也不看大局的大员们太多太多,他们反对抚驭蒙古也由来已久,皇上听多了他们的话也情有可原——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事吧,尽心也尽力,如此而已。”
程本直道:“可我们具体做起来就要手足无措了,大人。大局上、战略上的事弄不清,我们可以听大人的,大人又要听谁的?君与臣,君比臣大!大局上、战略上的抉择,说到底只能是皇上说了算啊!”
何可纲也道:“程书史说的对,皇上说了算,可眼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袁崇焕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是“知其不可而为”和“尽其在我”的信念所支撑的决心:“我再向皇上写一奏折,陈述卖粮给喀喇慎三十六家的重要与必要,就算再作最后的努力吧。”
程本直不禁惊讶道:“这不是跟皇上抗辩吗?大人,结果会好吗?”
袁崇焕则持决绝的态度:“顾不了啦——不管结果如何,哪怕是皇上加重罪于我,我也要这么做!倘皇上能纳我之所言,也是朝廷之福、辽东之福、辽民之福,而至于我之进退去留甚至生死,也都无所谓了——天赦,磨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