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高台堡市米(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高台堡北面城楼上,袁崇焕见到了喀喇沁三十六家部落首领的代表台吉布尔噶都、卓尔毕、束不的三人。
而在城外,三十六家部落其余首领以及他们的妻子都在那儿引颈相望,急切地等候他们的代表能给他们带回袁督师允许通市救命的好消息。
布尔噶都等详细说明了彼处连年荒旱及穷迫情状,再三恳请天朝同意通市高台堡,以救三十六家子民性命……
袁崇焕痛快地答应了,并向他们提出了通市的两个条件。
布尔噶都等当即跪地表示遵守,并且指天起誓:督师通市救命,我三十六家必不忘天朝恩德。他们又指着守候在城外那三十六家部落首领的妻与子,道:“汉人有句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等既受天朝恩德,决不做忘恩负义之徒——愿以妻、子为人质,断不敢引敌入犯蓟、辽!”
袁崇焕将他们一一扶起,点头道:“本督师同情贵部落的窘迫情状,同意通市而救贵部落民众之命,也相信各位所言,人质就不必再留了。各位放心请回吧,本督师也望贵部落平平安安地顺利度过灾年。”
高台堡开市没有多久,就有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可陈仁锡还没有回京呢,他在辽东的一些见闻就有人已经报告给礼部的两位侍郎周延儒和温体仁了。二人商讨之后,立即又向朱由检报告,说陈仁锡出使辽东发现袁崇焕有“接应东夷,藉寇资盗”的重大问题。
朱由检不禁怒火冲天,正要下旨立即查处这个他曾经付以重任的蓟辽督师时,辅臣钱龙锡在一旁特意提醒道:“弄清原委,查处不迟。”
朱由检不满意地盯了钱龙锡一眼,抬手一指周延儒:“卿且念给他们听听,看这原委清也不清?”
周延儒一声“遵旨”,打开一笺便念起来:
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使辽东,未出都,报建州兵十五
万攻宁远,及抵关不见一骑,问之,曰往朝鲜矣。抵南
台堡,知朵颜束不的为插汉买妇女,为建州积谷。宁远
武进士王振远陈国威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
仇插汉,其实昵之,又建州姻也。驻宁远关外者六七千
人,此地开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备,乘夜掩而杀之,傅
介子所以斩楼兰也。建州哨在束不的部内计四百余人,
不将弓矢,插汉远在漠外,驰援不及,斩头寝内,敌氛
可息。失此机会,四月间四汗先至,秋冬诸王子尽入,

必舍辽而攻蓟、宣矣。
刚一念完,钱龙锡便道:“札中所述,恐多有误……”
温体仁瞄了一眼仍旧怒气冲冲的朱由检,接过了钱龙锡的话:“钱阁老,温某愚昧,不知误在何处?”
钱龙锡朗声道:“于紧要处几乎句句有误——温大人,先看这第一句,尽是谎言:‘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使辽东,未出都,报建州兵十五万攻宁远,及抵关不见一骑,问之,曰往朝鲜矣。’十五万建州兵来攻,这可是天大的事,军情这么紧急,兵部未见报告,内阁一概不知,究竟是有还是无?有,为什么不上报?蓟辽督师袁崇焕又该当何罪?无,为什么又谎报?是谁在谎报?陈仁锡?或者报信人?又欲图何为?还说什么往朝鲜了,这不是鬼话吗?陈仁锡离京至今这么多天,蓟辽督师衙门和朝鲜方面都没有建州兵往朝鲜的军情报告。这信札从开首就在说谎,那下面所讲,谁又能指望它是可信的?”
兵部职方郎中余大成接道:“第二句,更是荒唐:‘抵南台堡,知朵颜束不的为插汉买妇女,为建州积谷。’前年秋冬以来,插汉一战击溃喀喇慎,作为喀喇慎别属的朵颜三十六家已经和插汉势不两立啦,去岁初与哈喇嗔残部联合鄂尔多斯、阿巴噶等部对林丹汗进行报复,打败了他。就在这样的时候,怎么还可能‘为插汉买妇女’?”
温体仁仍不服气:“陈仁锡可是有人证的……”
兵科给事中钱家修打断了温体仁:“人证?不就是第三句说的‘宁远武进士王振远陈国威’吗?人证说的该是人话吧?可是这两个武进士呢,‘入谒仁锡,曰:束不的居关外,阳仇插汉,其实昵之,又建州姻也。’两部落刚刚打过仗,一方曾被击溃、后又报复取胜,正在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之际,居然还‘阳仇插汉,其实昵之’,不觉得太牵强了吗?退一万步说,即使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背地里又握手言好如陈仁锡所闻束不的之流,既然阳奉阴违于插汉、建州之间,再加上我大明,那他不是左右逢源一脚踏三船了?这不更说明它尚未彻底投降建州,它还在那儿观望呢、在心里掂量轻重呢,能死心踏地到明目张胆地干这种难得再讨好的事?真是这样的话,这时候就更加显得笼络之重要,前车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