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谁成全了皇太极?(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远战后八个月,努儿哈赤死去,皇太极接位,也忠实地接过了先汗伐明“砍大树,扶两翼”的构想,继续用老办法拉拢漠南蒙古的一些部落。
天启七年(金天聪元年)五月,皇太极率军攻打锦州、宁远,二十多天后大败而回——因为与明朝开战,遭到了明朝的经济封锁,建州的人参、貂皮等特产失去了传统市场;更兼有漠南蒙古一些部落及朝鲜在旁掣肘,皇太极一时陷入困境;就在这时,建州又恰逢发生饥荒,皇太极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在此前不久皇太极派阿敏入侵朝鲜、威逼朝鲜与之订了兄弟之盟,算是有些收获,但朝鲜并未彻底屈服,建州的困境也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
如果就这样拖下去,对建州对皇太极都是很不利的。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竟有了袁崇焕的被罢斥、新任督师王之臣的撤防锦州以及林丹汗察哈尔部神使鬼差的西迁——皇太极及时地抓到了这个机会,而且轻而易举地让建州和他自己一道渡过了危急、走出了困境。
林丹汗率其察哈尔部西迁,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他在推动蒙古已经又一次走向强盛之际因为经营左翼的失败,导致内喀尔喀和科尔沁等部先后与建州会盟;二是在失去了内喀尔喀和科尔沁等部之后,想在右翼恢复汗权;二是继续获得明朝的抚赏。这仍然是林丹汗从他的先辈那儿继承下来的错误,也把林丹汗自己最终推向了灭亡的不归路上。
西迁经过可以分两个阶段。从天启七年三、四月间起兵到十一月间、占据归化城为第一个阶段,其重点是击溃右翼诸部入据其领地。从天启七年底到崇祯元年秋是第二个阶段,其重点是兼并右翼,巩固其对右翼地区的占领。
早在天启六年,当内喀尔喀五部首领炒花等人遭到努尔哈赤攻击时,林丹汗已经有了西迁的念头了。
西迁是从天启七年初开始的——
首当其冲的是位于归化城土默特部和察哈尔部之间的哈喇慎部。
察哈尔部与哈喇慎部素有嫌隙:其时,“蓟门、辽东各有虎(虎墩兔汗的简称)款赏,其宣府、张家口乃虎贸易之地,虎酋差夷使往来张家口卖与买货,哈喇慎家往往截夺其货物而杀之,赴喜峰口领赏贸易,(朵颜)三十六家截杀亦如之。虎使人讲说,各部傲然不理”。察哈尔部虽位于辽东一隅,仍然在宣府、张家口、蓟门等地同明朝保持互市贸易关系,而这些地区又是哈喇慎部以及属部朵颜三十六家所控制的地域,他们胆敢劫杀大汗同明朝贸易的使臣并掠夺其财物,林丹汗当然不能允许。
林丹汗于是要求哈喇慎首领白言台吉归还这一批人马,遭到拒绝后即扬言要报复喀喇慎部。哈喇慎部因势单力穷,不得不求助于明朝。当明方尚在犹豫之时,林丹汗已经拥兵十万兵临城下、并一举击溃了哈喇慎部,随后又乘胜向西挺进,攻击土默特部。

(喀喇慎其时曾求明廷一起抵御察哈尔的入侵,实际上明廷却采取“阳詟之,阴障之”的手段,犹豫再三而不参战,导致喀喇慎孤军奋战,终被察哈尔击溃,部众多被兼并,只有少部分人“入关内以避之”,喀喇慎自此瓦解。只有驻牧于辽西的朵颜三十六家、以及包括东土默特部在内的喀喇慎部,依着有利的地形得以保存。此后,朵颜三十六家仍打者喀喇沁部的旗号,并会同蒙古右翼诸部、以本部的五万骑兵为主力组织起十万联军在建州支持下,阻止察哈尔西迁。两军于赵大战,消灭察哈尔部大军四万之多。其后,朵颜三十六家便打着喀喇慎部的旗号,走上了举部附金的历程,游牧于明朝的封地、即原朵颜卫的活动范围——摘自百度百科:朵颜反击战)
这年七月,林丹汗到了威宁海子,十一月攻克归化城,逼走顺义王卜石兔于河套。西征初步奏效,林丹汗更加雄心勃勃地向西挺进。
紧接着便是第二阶段——
林丹汗首先兼并了土默特东哨兀慎、摆腰诸部,蚕食永邵不。
崇祯元年初,一路夺关斩将的林丹汗又有了新的杰作:兼并了土默特部强枝那木儿台吉,即五路黄台吉部。
明廷方面密切注视着林丹汗的动向,并且也看出了林丹汗与卜石兔两家火并对自己的不利。延绥巡抚岳和上疏说:“利在插则彼耽新地而移故巢,辽藩已薄;利在宣(卜)两部则彼挟西忿而东媾,辽祸兹”。出于此种考虑,岳氏主张分别派人到这两家,一方面劝说阻止林丹汗西迁,同时调停察哈尔与土默特二部落的矛盾,以免发生火并。
正当明廷还在犹豫不决时,朵颜三十六家与哈喇嗔残部联合鄂尔多斯、阿巴噶等部对林丹汗进行报复,在早(旱)落乌素击败了他,杀伤其人马万余。
此时,其贝勒苏布地杜棱、朵内衮济等致书皇太极,希望建州出兵,乘胜一举歼灭林丹汗。
皇太极正巴不得如此,恰巧辽西锦州撤防、没有了后顾之忧,为表明其联合征讨林丹汗的诚意,当年二月便亲自率军攻打察哈尔多罗特部,侦知该部青巴图鲁塞棱合其部众,俱在敖木轮地方驻主以待。皇太极率军攻打敖木轮,杀台吉古鲁,多尔济哈巴图鲁中伤遁走,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从此拉开了统一漠南蒙古的战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