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辽东形势变了(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崇焕说得不错,喀喇沁三十六家那边还真有些麻烦,而且麻烦不小。
可这些麻烦是什么?它又从何引出呢?
话还得从被明廷一直视为敌国的蒙古左翼东迁说起——
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退出中原,仓皇逃回到了大漠之中,历史和现实的许多教训大概随着他们的退出中原也都淡忘了,可是至少有两点还深深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一是争权夺利,动辄内战,统一蒙古各部从而成其霸主;二是与明朝为敌,进而灭明、入主中原从而恢复大元帝国天威。
明初,大漠之中的蒙古就分裂为鞑靼、瓦刺和兀哈良三大部,鞑靼居中,东为兀哈良,西为瓦刺。两百多年来,他们亡明之心不死,在他们的心目中,总在梦想着再出一个成吉思汗式的人物,称霸天下。他们之间,无论怎样地你争我夺,也无论胜负输蠃,都一直与明朝为敌,从而在北方形成了对明朝的巨大威胁,且以鞑靼部和瓦刺部为甚。
明英宗朱祁镇时,瓦刺部在首领脱欢率领下统一了蒙古,立元朝皇族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大权则由脱欢及其儿子也先相继把持。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兵四路攻明,并于当年八月十三日在土木堡大败明军,并且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随朱祁镇亲征的文武大臣生还者无几,五十万明军更是死伤大半,二十万骡马及全部辎重尽为也先缴获,这就是震惊当时的“土木之变”。
此后,瓦刺部因内争而四分五裂,鞑靼部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到了明成化年间,鞑靼部的达延汗继承了汗位,经过奋斗,基本结束了蒙古草原部落割据、四分五裂的局面,对明朝又构成了新的威胁。达延汗就是林丹汗的七世祖,勇猛善战,人称“小王子”,曾数度攻入长城。而明朝却由于边防空虚、军备废弛,鞑靼骑兵常常乘虚而入,更是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蒙古各部的管辖,达延汗将其控制下的蒙古地区重新划分了六个万户。这六个万户又分为左、右两翼: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万户、兀良哈万户和喀尔喀万户;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万户、蒙郭勒津万户(蒙郭勒津万户位于明朝大同以北和东、西一带,原来归阿尔苏所有。后来,巴尔斯次子阿勒坦汗实力强大,兼并了蒙郭勒津万户的大部分,只有其中的多罗土蛮部由阿尔苏之子布哲吉尔台吉所领有,其余各部均由阿勒坦汗及其弟拉布克台吉所占。所以,蒙郭勒津万户的名称也逐渐被阿勒坦汗所领的土默特部之名称所取代,称为土默特万户。)和永谢布(哈喇慎、阿苏特)万户。左翼三万户由大汗直接统辖,大汗住帐于察哈尔万户;右翼三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济农住帐于鄂尔多斯万户。

与此同时,达延汗把除兀良哈万户以外的其余五个万户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领有,这就大大加强了大汗的集权地位。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早逝,其嫡裔世袭蒙古大汗汗位;次子已死,无嗣;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任济农,领有右翼三万户;四子阿尔苏博罗特领有蒙郭勒津万户;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和九子格列森扎,共同领有喀尔喀万户;六子斡齐尔博罗特领有察哈尔万户之克什克腾鄂托克;七子格列博罗特领有察哈尔万户之敖汉和乃蛮两个鄂托克;八子阿尔博罗特领有察哈尔万户之浩齐特鄂托克;十子鄂卜衮锡青台吉领有永谢布万户之永谢布和阿苏特两部。
六万户以东,在呼伦贝尔东部和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是成吉思汗二弟拙赤合撒儿后裔所属的科尔沁兀鲁思和明廷所设的以蒙古部落为主的兀良哈、泰宁、福余三卫(即朵颜三卫,初位于潢水之北,明洪武二十二年置,后次第南移。到明中叶以后,逐步形成了“自大宁前抵喜峰近宣府曰朵颜,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的局面)。达延汗没有将他们纳入六万户之中,但对他们采取了相当谨慎态度,并且通过联姻、结盟和互访等方式,逐步将他们纳入了自己的管辖之下。
对于蒙古西部的卫拉特地区,达延汗则采用征讨的方式逼其俯首称臣。
这样一来,全蒙古即六万户蒙古、四卫拉特和大兴安岭东西的蒙古诸部,便都统一在达延汗的号令之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