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皇太极的谋臣范文程(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元宵节后,皇太极在大政殿突然召见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降金汉人,就黄泥洼惨败问计于他们。
宁完我与鲍承先主战,他们说黄泥洼之败纯属偶然,是我军轻敌所致,也只是明军的一次侥幸。倘若趁袁崇焕立足未稳而再战,而且象往日成功的围点打援——比如围西平堡而在平阳桥打援那样,则我军必胜、明军必败。
范文程却不以为然:“袁崇焕复出,部署得当而且一步一个脚印,单以其整军练兵来说,已经大见成效了——且不可小看这次黄泥洼之战,想想天命十年的宁远之战,袁崇焕还只是凭坚城用大炮而已;到次年的宁、锦之战时,袁崇焕已经敢派兵出城与我一战了;而这一次的黄泥洼之战,更进一大步,不仅敢出城、也不仅敢打野战,而且大获全胜——微臣因此以为,黄泥洼之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许要不了很久,袁崇焕的关宁军不只能守,就是野战也将成为我军的劲敌。大汗英明,且不可小瞧了这个袁崇焕啊!倘若开战,他一定会攻守兼备、将我八旗兵牢牢地拖在辽东,打一场让我们进退两难不能持久的持久战……待袁崇焕完全掌控了战争的主动权之后,对大金而言,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范先生,这么说——我大金与南朝也只有休战喽?”皇太极依旧亲切地称范文程为“先生”,问道。
“大汗,微臣以为,战非上策——”范文程答道,“不过,也不全是休战。对付袁崇焕和他的关宁军,我们得耐心地等待时机,另辟蹊径。”
“范先生说的是——”皇太极点点头,其实他也知道不另辟蹊径是难以对付袁崇焕的,黄泥洼战后,他苦思冥想近三个月,虽然有了主意,但还拿不太准,所以请来范文程他们几个汉人问计,听范文程这么一说,倒是十分符合自己的思路,于是又问:“依先生之意,朕又该作何决断?”
“大汗,微臣以为——”范文程从容言道,“还是在‘议和’这两个字上做做文章为好……”
“议和?”早在黄泥洼战前,皇太极就想到过议和这一招,也曾在四大贝勒会议时定过,而且确定了使团人选——可后来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全都改变了态度,表示坚决反对,皇太极不得已而作罢。

黄泥洼惨败,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自知有错,不敢再轻言开战,皇太极这才得以重新考虑他的伐明大计。范文程此时说议和,自然与他不谋而合,便道:“范先生,请细说——”
“是,大汗。记得先汗曾经说过,伐明之计,一是砍大树,二是扶两翼——”范文程道:“如今朝鲜已经臣服于大金,至少它不敢与大金为敌,这一翼且不说它了;可蒙古这一翼,虽说林丹汗已经远循,可眼皮底下的喀喇沁三十六家,还阴阳于金、明之间,所以说我们对南朝形成包抄之势还远未完成。与袁崇焕议和,争取些时间再扶起蒙古这一翼。待此二翼之事办妥,再想法对付袁崇焕、再去砍大树,也自然就容易多了。”
“先生说的也是,可是南朝皇帝……他愿意和吗?”这正中皇太极下怀,可他不动声色又提出了疑问。
“大汗,据微臣所知,南朝皇帝当然不愿议和,可是大汗你……你只要袁崇焕愿意就成啊!”
“袁崇焕愿意?”
“微臣以为,他一定也愿意的:此人扬言五年复辽,虽说部署得当,也卓有成效。可要说他完全准备好了,还远远说不上。因此,只要大汗去求和,他必定也很乐意。”
“这么说,此事可行?”
“一定可行。大汗,他是想借议和争取时间,而大汗借议和这段时间也可考虑收了蒙古呀——蒙古插汉虎墩兔(即察哈尔林丹汗)西迁,大汗抓住了这个大好机会笼络喀喇沁等;南朝皇帝又主动将朵颜三十六家往大汗怀抱里推,把朵颜三十六家牢牢捆绑在大金的战马之后,此乃正当其时——至于将来开战嘛,谁准备得充分而且又占了先机,谁就必胜无疑!更何况,袁崇焕愿意谈,而他的皇帝又不肯谈,这么一来,大汗不是又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么?”
“说得好,此事就依先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