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皇太极的谋臣范文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内阁中一位敢说敢做的干练之臣刘鸿训入阁才半年多的时间,因为说了一句牢骚话,就被亲自选他入阁的年轻皇帝一脚踢开了去;就连群臣奉旨会推的十一位新阁臣的人选,最终也被年轻皇帝自己全部推翻——他们,都因此失掉了施展其才能和为国效力的大好机会!
而在距京师一千四百多里的沈阳,一位曾被鞑子兵所掳、又曾在鞑子旗下为奴的汉人却成了金国大汗皇太极的座上客,而且没有顾忌地在海阔天空中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呢。
此人姓范,名文程,字宪斗,乃宋之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其先世在明初自江西谪沈阳,后又迁往抚顺。范文程少好读书,頴敏沉毅,与其兄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率兵攻破抚顺,范文程与范文寀兄弟二人同时被掳,又一同被发往镶红旗下为奴。
就在镶红旗下为奴的日子里,范文程、范文寀两兄弟因为各自不同的选择而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范文寀没有忘其先祖范仲淹,没有忘自己还是一个汉人,更没有忘记自己是大明的子民。他还牢记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千古名句——他因此选择了仇恨,选择了沉默;也因此而一直被鞑子视为奴隶,干的是奴隶的活,吃的是奴隶的饭,遭的是奴隶的罪……
范文程则不同,他虽然和其兄范文寀一样学富五车,但更多了不少的小聪明和机灵。被掳为奴之初,他也像兄长那样傲岸有骨气,但随着明朝在萨尔浒、辽沈和广宁三战三连败,他就开始慢慢地变了:他认定明朝已是强拏之末、朽坏之木,他更信奉“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因此选择了对鞑子的恭顺,选择了与鞑子的合作;也因此渐渐得到了鞑子头人们的认可和赞赏,从必须干重活到只干轻活再到根本不干活,从只能吃稀饭到可以吃干饭再到每餐有肉又有菜,他慢慢地终于成了奴隶中的上等人了……
他是从讲故事开始走上发达之路的,凭着他的学问、聪明、机灵和三寸不烂之舌,什么三皇五帝、什么春秋战国,什么秦皇汉武……都被他讲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他渐渐为周围的鞑子们所另眼相看,到了后来他更是得到了镶红旗旗主的敬重。他如愿以偿地脱下了奴隶的衣衫,堂而皇之地与鞑子们站在了一起,甚至成了他们的老师。
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位大人物的青睐。

那一天,他正在给镶红旗的旗主和旗下的几位头目讲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位身材魁伟的红脸大汉走了进来。旗主一见那人,立即示意他停下来,同时和几位头目一齐起身相迎,并且恭恭敬敬地请那人坐了上座。
奉茶之后,旗主又小声在那人耳边说了些什么,只见那人微微点了点头,又笑着看了范文程一眼,旗主这才回头招呼范文程道:“范先生,你还是从头开始吧,声音再大一点。”
范文程恭恭敬敬地向那人和旗主以及几位鞑子的头目一一施礼之后,便徐徐讲说起来:“话说——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博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一鞑子头目先看了坐在上座的那人和旗主,才又“哼”了一声,撇了撇嘴道:“什么分争不分争?争过之后,不又合到了一处!”
范文程紧跟其后:“大人说得对,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终归还是到了一个‘合’字上。”
又有鞑子问:“禁锢是什么?宦官是谁?中涓又是谁?”
范文程微笑着答道:“禁锢就是限制不准做官——说的是汉朝桓帝时,宦官把持朝政,引起士族反对,结果宦官得势,将士族一网打尽,后虽释放,却终身不准他们做官;宦官和中涓是一回事——都叫宦官,也叫太监,就是没有了那个的、已经不算是男人的男人、在南朝皇宫里伺候皇帝的那些人……”
旗主是个大嗓门:“什么这个那个呀?范先生,你就直说——说他们都被割了*不就得了!”
几个头目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那人也笑了:“范先生讲得好,继续往下讲说吧。”
过后,范文程才知道,那人就是汗王努尔哈赤第八子、大金国最有权势的四大贝勒之一、而且极有希望成为努尔哈赤接班人的皇太极。又过后,范文程就凭着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了皇太极贝勒府中不可或缺的座上客。
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正月,皇太极置文馆。
就在这一年,范文程始入文馆,与宁完我、鲍承先、高鸿中等先后降金的汉人一道成为皇太极身边的重要谋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