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朱由检的斋日菜肴(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气晴和,万里无云。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威严、辉煌、壮观。
乾清宫西暖阁温暖如春,十九岁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在御案前,一边品着香茗,一边审视着一本由内阁呈进请旨的奏折——奏折上列有十几个人的名字,都是要提职晋级的。这些人当中,虽然有的朱由检还算熟悉,但不少还不认识、甚至连名字也是第一次看到。像这种已经由吏部细察并通过内阁会议确定后的例行公文,只要皇上的朱笔御批而已,那些人的升或者不升,也只在他这位九五之尊的朱笔一挥之间。
就在朱由检拿起朱笔准备在奏折上批写“准奏”的时候,他又突然停了笔——原来,朱由检记起了其中有几个好象是内阁次辅钱龙锡的门生。而一想到钱龙锡,他立刻想起了钱龙锡那本批评他执政有“自用之心”、求治又“操之过急”、因之对臣下偏用重刑且多猜忌的奏折。
钱龙锡在奏折中写道:
……陛下所擘画,动出诸臣意表,不免有自用之心。
臣下救过不及,谗谄者因而间之,猜忌之端遂从此起。
夫恃一人之聪明,而使臣下不得尽其忠,则耳目有时壅;
凭一人之英断,而使诸大夫国人不得衷其是,则意见有
时移……陛下求治之心,操之太急。酝酿而为功利;功
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
积为壅蔽……
每当想起这些刺耳的言辞,朱由检心里就感到不自在:自从登极以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朝廷上下、宫内宫外谁不夸他“天纵英明,励精图治”?谁不夸他“沈机独断,刈除奸逆”?谁不夸他“宵旰靡宁,忧勤惕厉”?谁不夸他“无怠于国政,无近于声色,乃大明中兴之君”?……唯独这个钱龙锡,老糊涂了,竟然如此放肆,不识时务地没事找事,折损朕的面子!
从那个时候起,朱由检就已经起意换掉钱龙锡了,但一时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替代,也只好暂时搁置下来。
此刻,朱由检又细细地看了看奏折上那十几个名字,心想:“让厂卫去细查一番再做定夺。只要是钱龙锡的门生,一个也不能提升……”

他一边这么想着,一边用朱笔在他疑为钱龙锡门生的那几个人名字下画了一些圆圈。而后便愤愤地放下朱笔,干脆闭上眼胡思乱想起来……
“皇上,该进午膳了。”尚膳监的一名小太监轻手轻脚地走进西暖阁,又小心翼翼地向朱由检禀报道。
“……”整整一个上午,朱由检都让钱龙锡那些刺耳的言辞搅得心烦意乱,他理也不理向他禀报的太监,依旧端坐在那里,微微闭着眼,就象寺中一尊泥塑的菩萨似的。
“皇上……”一直服侍在侧的秉笔太监曹化淳瞥眼瞄了一下那几个被画了圆圈的名字,立刻就明白了朱由检的所思所想。他是朱由检当信王时的王府太监,长期服侍在朱由检身边,揣摸透了朱由检的脾性,将这位年轻王爷伺候得舒舒服服,因此很受朱由检的信赖。
他这时轻脚轻手地走前几步,俯在朱由检耳旁低声道:“皇上起早睡晚为国事操劳,每月又持斋十日,向善爱民,平时也十分节俭,堪为天下臣民表率。臣民们都说……”
“都说些什么?”朱由检看样子很是受用,他半睁开眼看了看曹化淳,和颜悦色地问道。
“皇上,臣民们都说皇上是旷古少有、万民爱戴的好皇帝!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呀。”曹化淳恭恭敬敬回答,一边说一边看着朱由检的脸色,从朱由检那开心的笑脸上他受到了鼓舞,于是又接着继续说道:“所以,皇上更要注意龙体安康……奴才们只想一心一意地伺候好皇上,这既是臣民们的企盼,也是奴才们的心愿、奴才们的本份哪。”
“朕这个月持斋已有几日了?”朱由检听得十分入耳,伸了伸懒腰又问道。
“回皇上,今日已是最后一天了。”
“那就进膳吧。”
“是,皇上。”曹化淳弯腰低头向退后了几步,车转身便高声叫道:“皇上有旨——进午膳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