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朝廷又欠饷了(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元年十月,虽然还在初冬的时节,但严寒还是比往常提早许多来到了山海关外。
已经下了两场大雪,鸡不叫,狗不跳,流水也悄无声息。山白了,树白了,城堡村庄全都白了,整个辽东广袤的原野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在静寂的千里雪地上,宁远城无声无息地屹立着。
宁远城头的大炮,一而再地轰碎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挽救了大明在关外的危局——这些神话般的奇迹,使宁远城和袁崇焕一起声名大震:袁崇焕,成了明、金双方都非常注目的一员名将;宁远城,也便成了大明抗拒金兵的前哨阵地;尤其是在袁崇焕被重新起用、并将督师衙门移至此地之后,宁远城便是成了固守河西疆土和收复河东失地的大本营。
可是,正当袁崇焕踌躇满志、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之际,他所担心而皇上又郑重承诺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发生了——朝廷欠饷欠粮,就是他眼前最难迈过去的一道坎。
督饷衙门这些日子最为忙碌,天天都有关内关外来要饷要粮的,天天又有派出到京师去向户部讨饷讨粮的。来要饷要粮的拍桌子摔椅子吵翻了天非要到不可,去讨饷讨粮的又总是一个接一个愁眉苦脸地跑回来叫苦不迭讨不到。
事情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朝廷积欠饷银已达七十四万两,督饷郎中为此奔波已被弄得焦头烂额。就连袁崇焕急送朝廷请发粮饷的几道奏折,也都象泥牛入海一般没有了音信。
程本直为此征得袁崇焕的同意特地去了京师两趟,可带回来的消息一次更比一次差——
第一次进京回来,程本直向袁崇焕报告道:“看来,户部所积欠的饷银,目前也还没有着落,就连大人上疏请求买马的四万两银子也泡汤了……”
袁崇焕十分惊讶:“皇上不是御批照准了么?”
程本直却答道:“皇上御批倒是照准了,可随后不久就又反悔了!大人想想,为啥至今还没有音信——早就泡汤了哇!”

第二次进京,程本直去见了钱龙锡钱阁老,却又带着一些疑问回来:“听钱阁老的言下之意,皇上似乎对大人已经有些许不满了……”
袁崇焕也感觉到十分意外:“不满?何事不满?”
程本直答道:“连钱阁老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也只是一点感觉,好象是关于平变处理的事——”
袁崇焕反倒更糊塗了:“皇上在圣旨里不是对平变大加赞赏么?字里行间也没有一丁点儿的不满哪?”
程本直道:“所以钱阁老说,他自己也弄不清楚究竟是怎么的一回事?但从皇上深夜急召的问话中,他明显地感觉到了皇上对大人的些许不满。钱阁老还说,大人在平台召对后的上疏之中所写‘驭边臣者,与廷臣异……’那些话,皇上也似乎颇有异议。”
袁崇焕心里不禁一震:皇上不是亲口说‘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么?不是还亲笔御批‘战守悉听便宜从事,浮言朕自有鉴别,切勿瞻顾’么?可是,还不到三个月——不到三个月啊,就不满了?有异议了?他这么想,却不便说出,又问道:“钱阁老还说什么没有?”
程本直道:“钱阁老还特别嘱咐卑职,关于朝廷欠饷一事,要大人慎重,催归催、要归要,但千万莫提什么内帑……”
袁崇焕这才真正意识到他要走的路是一条绝对艰难绝对危险的路:他一心一意以‘五年复辽’报效朝廷,舍生忘死誓与辽事相始终;可皇上言之凿凿的许诺却既不可靠又不长久,在重用他的同时又在时时怀疑他,甚至名为‘从之’而实为制肘……他该怎么办呢?
“怎么办?”袁崇焕在心底一边问自己,一边又立刻回答自己:“还是要一路走到底吧!”
的确,他的性格决定着他仍然要继续走这条路,“知其不可而为”和“尽其在我”一直铭刻在他的心中,一直鼓励着他、引导着他勇往直前。他不愧是一位不避艰险而且极富勇气和信心的人,更有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气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