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沈阳新城与北京的木工作坊(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命八年(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努尔哈赤在辽阳新城已经渡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辽阳新城位于太子河东,距离老城只有八里。
这是大金国的新都城,是努尔哈赤攻占辽阳老城后所修筑:城高三丈五,周六里,城门八座,东为迎阳、韶阳,南为龙源、大顺,西为大辽、显德,北为怀远、安远--去年正月,大金兵陷广宁及河西四十余座城堡之后,虽欲乘胜进逼山海关,却因为熊廷弼尽焚沿途村堡坚壁清野,使得大军粮草无以为继而退军。二月,大军返回辽阳老城后,努尔哈赤随即下令迁都于刚建成不久的新城。
三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努尔哈赤处理完旗务政务,又仔细看了看新绘制的地图,再一次兴致勃勃地登上新城城楼--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曾经多次登城。每一次,他都仔细查看,在审视自己的这件新作中又一次获得得意与快感;每一次,他都极目远望,在傲视大金国望不到边的版土中又一次获得兴奋与满足。
这一次,他从迎阳门登城,在众多随从的簇拥下沿着城墙缓缓向安远门走去。
在东北角的角楼上,努尔哈赤凭堞伫立,眺望着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沃野千里,心底又一次涌起那种为己占有的得意与快感、兴奋与满足--自二十五岁起兵,在此后四十年的征战中,他的地盘已经从小小的建州左卫扩展到了今天的局面。瞧瞧啊,连这偌大的辽东,十之八、九都已经属于他的了!
去年秋天,努尔哈赤又开始了他在沈阳城再建新城的构想。这是他雄心勃发、意欲扩张的需要啊--他很清楚:沈阳在辽东的地理位置优于辽阳,从那里发兵西伐南朝、北攻蒙古、南征朝鲜,都是十分地便捷。
他为此专程去了沈阳一趟,一住就是好多天,城里城外大街小巷逐一察看……
回到辽阳,努尔哈赤又废寝忘食地忙碌着,严寒即将来临之际,他终于拿出了扩建沈阳的一套规划蓝图。
在他的规划中,未来的沈阳城要比辽阳新城大多了:其城周即有九里多长、高三丈五,城门也有八座,都由他亲自命名,东曰抚近、内治,南曰德盛、天佑,西曰怀远、外攘,北曰地载、福胜;未来的汗宫是两进的长方形院落:前面是威武壮观的宫门,宫门内的前院很大,大院中筑高台,台上建宏伟空前的一座大殿,也由他自己命名,曰"大政殿",大殿整体的造型是亭子式的八角重檐建筑,白石基台、阶梯、栏杆、朱红圆柱;大殿前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两旁各有五亭,分别是左右翼王亭、两黄旗亭、两红旗亭、两白旗亭、两蓝旗亭;内院也建在高台之上,坐北朝南中宫三间,顶黄琉璃瓦镶绿翦边;东西厢房各三间,用绿色琉璃瓦顶。

这座沈阳新城,就是大金国未来的都城。
正因为此,在努尔哈赤的心目中,新都城就一定要建得有王者的气势,有立足厚重的气势,有开拓进取的气势,有传之千年万代的气势。
他将建设新都的任务交给了他最为信赖的四貝勒皇太极,并且郑重地告诉他:"南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还没有夺得江山时曾经说过:‘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不称王‘是他的障眼法,南朝人一贯会耍弄虚伪那一套!可我绝不慌称什么‘不称王‘,我不只称汗称王,还要到北京去当皇帝呐!不过在眼下,我们还要取用他的那前两句。你这次去沈阳,花一两年的时间,按我的规划把新城尽快地建起来,就在那里高筑墙、广积粮,为我大金国再攻南朝储蓄更多的力量。"
皇太极依旧是一副至忠至诚的模样:"父汗放心--孩儿一定全力以赴。"
努尔哈赤点了点头,又重重地拍了拍皇太极的肩膀:"记住:我们将来也要象南朝那样,以‘京‘来命名我大金国的都城。我都想好了:过去的赫图阿拉,叫兴京;现在的辽阳,叫东京;未来的沈阳,叫盛京--何时宣布呢?等迁都以后吧,还要看看天意再说。开春后,你还是抓紧时间用心用力去筑沈阳新城吧!"
和煦温暖的阳光照在努尔哈赤那古铜色的长方形脸庞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光。
此刻,精力充沛、从容自信的努尔哈赤站在安远门城楼上,微微笑着再一次向北方眺望--在离辽阳一百二十里的地方,就是沈阳。他知道:在那里,他的规划正一步步地实施。皇太极和他率领的镶白旗人马,正在用鞭子棍棒驱赶着十数万名从十三山俘虏来的汉人奴隶日夜不停地修筑着沈阳新城。
回到寝宫,努尔哈赤草草地用过晚餐,就俯在灯下给皇太极写信。信中,他嘱咐皇太极不惜一切代价抓紧时间赶进度,尽快地筑城建汗宫。并且告诉他,将过去每隔半月报告一次进度的定制改为每十日报告一次。而在晚些时候,他还将亲自去沈阳,在那里住几天到处看看呢!
这一年,努尔哈赤六十五岁。
为了大金国的日益强盛和不断扩张,为了子子孙孙的千秋大业,几十年来,努尔哈赤一直都是这样在忙碌着,废寝忘食地忙碌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