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爱兵是根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真是按下葫芦漂起瓢:宁远这边的事才刚刚平息,锦州那儿又要出事了——
宁远兵变平息,借饷大功告成,袁崇焕一直悬着的那颗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他想,足饷一事总算告一段落,接下来该轮到解决集权和整军这两件大事了。一连好几天他都在苦苦思索,也终于有了一个明晰的轮廓:整军,当以宁远闹饷为戒,要整顿军纪稳定军心,要象当年在山海关训练新兵那样让岳飞的湛庐剑和“尽忠报国”“还我河山”深入到每一个将士的心中,还要抓紧训练打野战,为收复失土作好打硬仗的准备;对于集权,他也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了。
这一天,袁崇焕在督师衙门的书房里还在琢磨这些事呢,锦州总兵祖大寿突然来了,向他报告:锦州驻军欠饷也已两个多月,士兵们听说宁远在闹饷,还把巡抚和总兵官通判推官都吊到了樵楼上,也都想闹一闹解解恨出出气……
袁崇焕的那颗心立时又悬了起来:“也闹起来啦?”
祖大寿连忙答道:“大帅,还没有。要是真闹起来,卑职这个总兵官怕也早就被吊起来,哪还能来到山海关再见大帅?”
袁崇焕仍然放心不下:“怎么回事?”
祖大寿道:“卑职母亲知道了,教训卑职:‘自古当兵吃粮,可几个月缺饷少粮,没有钱养家糊口,自己又饿着肚子,哪有不生变的?这样的时候,领兵的当官的更要多想着士兵,要舍得起自个小家,不可只顾自己而忘了那些饿着肚子的士兵们!’母亲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卑职夫人拿出出嫁时的陪嫁细软,弟弟和弟妹们也倾囊相助。当卑职拿着这些钱、物交各营主官要他们分发给士兵们时,主官们很感动,回营后也都纷纷解囊济饷。此举也感动了士兵们,想闹事的也不闹了……”
袁崇焕也为之深深感动:“祖将军,你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好母亲,有一个懂事理的好夫人——宁远上下倘能如此,宁远哪会生此变故?辽东上下倘能如此,辽东平定则指日可待!”
祖大寿又道:“谢大帅称赞——大帅,卑职以为,以私银济饷,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并非解决欠饷的长久之计。卑职这次没有奉命而急急赶来见大帅,就是想向大帅说明其中隐情,也求大人早作谋划,寻一个长久的治本之法。”
袁崇焕却只能苦笑:“祖将军,欠饷已成平辽的一大障碍,我也为此也头痛不已。好在程书吏献计借饷,借饷也幸而成功。不过——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能暂解燃眉之急。眼下要办必办的事不少,所以说此举已经很不错了,至少让我们缓一口气。祖将军,据程书吏的估算,所借之银除了还欠饷,大约还能维持周转两个月。两个月还能做不少事,我们得抓紧哪……两个月之后呢,朝廷总不能还欠吧?老天有眼,总不会让我们无路可走!这次你回锦州,先带走以前欠饷和两个月的粮饷,稳定军心民心,加强防区防务——锦州乃前锋要塞,万不可有丝毫疏忽!”
祖大寿当然清楚这位老上司的苦衷,也知道自己无力帮助老上司,所以答话也非常简短:“卑职明白——请大帅放心,卑职保证锦州万无一失。卑职要走了,大帅还有什么吩咐?”
袁崇焕道:“过几天我就要宣布对兵变有关人员的处置。我想把杨正朝张思顺十几人安置到锦州立功赎罪。他们都是宁远血战时的老兵,祖将军,你要严格要求,也要照顾好他们……”

祖大寿的回答也很干脆:“大帅放心,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好兄弟,有错改错,立功受奖——卑职决不会亏待他们!”
几天后,袁崇焕回到宁远。
练兵场上,宁远数万将士和辽东各处驻军的主官都凝神肃立,静静地听着袁崇焕高声宣布:
兵备副使郭广安抚得力、平变有功,报请朝廷授奖;都司程大乐管束士兵有方,一营不曾从变,特受奖赏。
杨正朝、张思顺等十几人带头闹事有罪,但念其事出有因,且能自首悔过,发往锦州前线立功赎罪。
参将彭簪古、都司左良玉管束士兵不力,降职留用。
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贪虐致变,解京问罪;田汝栋、舒朝兰等十五人乃兵变首恶,罪不容赦,立斩;中军吴国琦包藏祸心暗中指使并操纵兵变,推波助澜,罪大恶极,立斩。
袁崇焕当场为杨正朝、张思顺等十几人解缚松绑,道:“你们有罪,但已知罪也思悔过,不追究了。我知道你们是饿着肚子站岗放哨巡城的,没有忘记为国尽忠,没有忘记守辽复辽,你们辛苦了;我知道你们是忍无可忍才做错事犯了罪,你们受委屈了;我也知道你们都是有血性的汉子、都是我的好兄弟,我盼着你们去锦州后早日立功,我盼着你们和我、和所有的弟兄们一道,守住辽东、收复失土——辽东会永远记住你们的,辽东的百姓也会永远记住你们的!”
杨正朝、张思顺等十几人全都眼含热泪,齐声道:“大帅放心,我等一定牢记大帅教诲,不忘为国尽忠,不忘守辽复辽。此去锦州,也一定戴罪立功,一定,一定……”
袁崇焕又向站在前面的辽东驻军各主官说道:“你们都是带兵治军打仗的,打仗,有讲究;治军,有讲究;带兵,也有讲究啊!要问这讲究是什么?我请你们牢牢记住十四个字:‘爱兵,方可带兵,方可治军,方可打仗!’爱兵是根本,爱兵最最关键哪!”
“大帅——有大帅‘爱兵’这两个字,我们知足了……”杨正朝和张思顺等正要退下,忽然听到袁崇焕给各处主官们说到这些话,立刻齐刷刷跪在地上,眼含热泪道。
“请起,快快请起——”袁崇焕连忙将他们一一扶起,深情而又坚定地说道:“弟兄们,还记得岳飞、记得那把湛庐剑吗?记得他背上的刺字‘尽忠报国’吗?记得他写过的条幅‘还我河山’吗?”
“忘不了!”十几个人齐声回答。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忘不了。我们当兵来到辽东,不就是为了收复失土?不就是为了守住辽东?所以,我们要整军要练兵;我们都是兄弟,兄弟间就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当官的更应该爱护我们的每一个士兵——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辽东驻军练成一支铁军、一支能打野战能打硬仗的关宁铁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大帅,我们一定能练成铁军,也一定能收复失土、守住辽东……”杨正朝激动地说。
“关宁铁军,铁军!”张思顺大声喊道。
“关宁铁军,铁军!”杨正朝等十几个人跟着喊起来。
“关宁铁军,铁军!”练兵场上的数万将士一齐喊起来。
“关宁铁军,铁军!……”惊天动地的呐喊声震响在练兵场的上空,震响在宁远城的上空,震响在每一个将士的心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