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肤公雅奏图(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个是黎密(字缜之),他写道:
罗浮春色动征轮,壮岁功名日转新。
三锡恩波酬騕袤,千秋茅土重麒麟。
彤弓欲挂扶桑日,玉剑还清翰海尘。
元老壮猷谁得似?折冲长藉济时身。
第四个是傅于亮(字贞父),他写道:
运筹前后著殊勋,拊髀频催入帝都。
圯上有书留报汉,胸中操算立降胡。
天山自昔凭三箭,辽左而今仗一夫。
秉钺纷纷论制胜,笑谈尊俎似君无。
第五个是陶标(字摇光),他写道:
马邑龙堆战未休,四朝独运九边筹。
早传黄石奇人秘,未许赤松仙子游。
铁骑临戈频报塞,金河度雁急防秋。
从兹载起汾阳老,围打西山火夜收。
梁国栋和黎密重在祝贺,而博于亮和陶标又一次分别提到了黄石公,还有赤松子和圯上。圯上,就是张良接受黄石公授书之处。
袁崇焕明白——他们恐怕也不大相信当今这位皇上,也不相信皇上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重用他,所以他们也特别强调张良的“功成身退”。
接下来,是区必元(字子建)、邓桢、吴邦佐(字用潜)、韩暧、戴柱(字安仲)、区怀年(字叔永)、彭昌翰、释通岸(字智海)、李膺、邝瑞露(字湛若)、吕非熊、释超逸(字修六)、秋通炯(字普光)、梁稷(字非馨)等,这十四个人也都先后在画上题了诗。
(赵惇夫的画连同陈子壮的题字以及十九个人的题诗,被后人称之为“肤公雅奏图”。这幅画原本有上款,但后来因为袁崇焕的被逮与继而被杀,上款给收藏者挖掉了,在那样的年代,此举能够理解,但却实在可惜!)
在这十九个人的题诗中,共有八人在十处地方提到了黄石公、赤松子、圯上和素书。
袁崇焕当然知道这些典故。素书,讲的是黄石公授书张良受书的又一故事——黄石公在授书给张良之前,曾多次折辱他,让他给自己拾鞋、给自己穿鞋,其意是在考验张良。直到黄石公自己完全满意,认为张良过了关,这才将《素书》给了他。黄石公这样作,其实就等于在传给张良一个“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法宝的同时,也非常明确地告诉他:凡事都得忍着点,这样才会有好处!

这当然不会是巧合!袁崇焕明白——朋友们像罗浮道长和陈子壮一样,在提醒自己要激流勇退。不仅如此,而且告诉他,凡事也得学会忍。是啊,当年的张良靠一部《素书》兴刘灭项,功成身退,不就是得益于一个“忍”字吗?
他站在桌边一篇一篇地默读着,也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喊着:“谢谢,谢谢各位,谢谢了……”
很快就要走了,可他又舍不得走——他不想离开家,不想离开母亲,不想离开妻子,不想离开女儿,他想起昨夜一家人话别的场景:这是他在家乡土地上的最后一夜啊!母亲哭了,妻子哭了,如蕙哭了,有莲流泪,崇煜流泪,他也流了泪……
可是不走也不成啊,返乡未曾百日,圣主已两次颁诏,尽管他这些年有许多挫折,也见识了种种污浊,但毕竟皇上恩重,朝廷恩重,所以他只有以国事为念,以边事为念,走吧!
还有朋友们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反复提醒、以及罗浮道长的提醒,他都没有忘,也不能忘啊!虽然这次罢职没能躬耕于乡,那就再等一等吧,待辽东事毕,崇焕再回来!
升任新职重返辽东的喜悦、难割难舍的亲情、罢职赋闲的苦闷、屡经挫折的阴影、朋友们的提醒……苦甜酸辣一齐涌上了心头——
“也写点东西留下吧,留给娘亲,留给妻子,留给朋友们,留给关心崇焕的所有的人们……”想到这里,袁崇焕俯身拿起笔,刷刷刷地写起来:
耳边金鼓梦犹惊,又荷丹书圣主情。
草野喜逢新雨露,河山重忆旧功名。
痛心老母牵衣泣,挥手全家忍泪行。
只为君恩辞不得,未曾百日事躬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