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袁崇焕虔诚地点燃了香烛(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在袁崇焕旁边的谢尚政稍稍挪错了一下身子,看了袁崇焕一眼,插话道:"佛门四大皆空,大师还有什么不能忘记的?何况又是国家大事?"
玄通大师继续转动着手中的铁球,慢慢悠悠地回答道:"阿弥陀佛,这位施主言之谬也。佛门以普渡众生为要旨,众生与国事又至关重要。是以老纳出世却不能弃世,礼佛亦未忘国事。何况寺僧米粮袈裟皆取自众生,也是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者!老纳今年已七十有五,身入佛门六十载,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深知国事兴则佛事兴、国事衰则佛事亦衰之理。大明近百年来,政益乱、民益困、国益衰,而边事益急。佛门也随之衰败,许多寺院已是颓而不修,甚至连香火也难以为继了。这些年,鞑虏崛起建州,已为大明之巨患。而域内则无官不贪,无民不困,朝廷既纲纪日坏,辽东又战事吃紧。想三百多年之前,大宋亡于异族之手,然而今日大明之情势,又何异于宋季?国事如此不堪,亦我佛门之大不幸矣!我佛慈悲,老纳又岂能不为此焦虑万分?"
谢尚政自知失言,脸色徒然红了起来,头也随之低了下去。
袁崇焕向玄通大师合什致意,道:"多谢大师指教,舍弟也已知错了。然则于今之计,何以纠政之乱、解民之困、止国之衰、救边之急?也望大师赐示。"
玄通大师没有马上作答,只是放下手中的铁球,取过身旁桌子上放着的一个灰布包裹着的物什。他小心翼翼地解开灰布包,里面原来是一只漆得油光发亮的小木匣。打开小木匣,玄通大师从匣中取出一幅帛书。道:"这是老纳于治理国事的一点心得,借南宋岳飞岳将军的话写在上面,请袁大人一览。"
打开帛书,映入三人眼帘的,便是岳飞的那一句至理名言: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看着帛书上这熟悉的话语,袁崇焕不由地想起母亲的再三教诲。他激动地站起身,双手合什道:"治国治边之良策,在此一句耳!真正是千古不绝之道,难怪古今的忠臣良将英雄豪杰,于此也都颇有见地。"
"袁大人,这只是事情的一面。可它的另外一面,就不怎么样了--"玄通大师这时又取了铁球放在右手中转动着,言语中不乏伤感之情:"英雄,终于末路;忠臣,少有善终。自古以来莫不如此啊。商之比干、汉之韩信、晋之马援、宋之岳飞、大明正统朝之于谦、嘉靖朝之杨继盛……一个个都被极其残忍地对待,最终死于非命。唉,历朝历代之中,个人只有随大流和群体一道沉浮上下,才可能无福无祸地不被无情吞噬。那些忠臣,那些英雄,大都是些极优秀又极爱独行其事的。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太优秀、太独行其事了,也就决定了他们最容易遭到残忍的对待、特别是群体的残忍对待。尤其是在大难临头之时,更是如此,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呀!所以,一个人要想作忠臣、作英雄,要想为群体干点事,就得有最后可能会被群体出卖被残忍对待的准备,还要做到无悔无怨哪……"
"怎么会是这样?"袁崇焕不禁惊讶道。
"说来让人很难信服:一个人,只有当他亲身遇此劫,才会有更深的体会。那时候,他可能依旧忠于朝廷,但却对朝廷中的一些人深恶痛绝;甚至--他也可能依旧深深爱着这个国家,但却不愿再爱这个欲置他于死地的朝廷。比如熊廷弼大人,他三赴辽东、建功立业,却总不能见容于朝廷,他的结局必将为老纳所说立一鲜活的现实例证。当然,在事实真相大白之后,英雄和忠臣也可能重新为群体所感恩戴德,所怀念、所歌颂、所崇拜。但毕竟事过境迁了……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历朝历代总有忠臣和英雄,他们无怨无悔地走着,甘愿为群体牺牲自己--他们,才真正是群体的脊梁;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了群体的利益所在。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在事过境迁后群体又会怀念、歌颂和崇拜他们的原由吧。"

袁崇焕没有再说话,神情很有一些凄楚。谢尚政却情不自禁地嚷叫起来:"忠臣,英雄,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那真是太可怕,太可怕了!"
玄通大师却依然转动着手里的铁球,表情趋于祥和自然:"施主,其实也并不可怕,此乃人性使然。在老纳看来,人的本性原本都是清净的,为善为恶全都是由心而生。念念起恶,便为蛇蝎,执迷不悟,即入地狱;一念向善,便生智慧,豁然开悟,你即是佛。所以说,禅--有一种健康而优美的风格,所有进入禅智的人都会有一个光明的心,有一个庄严伟大的内在。这就是禅心。人们只要有了禅心,就可以用以打开心结,可以透过自我的改善,去掉心灵的一切染着、束缚、蒙蔽、障碍、愚痴、**等等,使他们找到真实、本有和光明的自我。
"可惜的是,在芸芸众生之中却很少有这样的人。相反,大难当头时,垂头丧气者、优柔寡断者、消极萎糜者、暴戾恣睢者、趋利避害者、告密邀宠者、卖身献媚者、杀人越货者……更是应有尽有。即如岳飞所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之语,历朝历代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试想想,一个太优秀又爱独行其事的人,如何不可能受到攻击和摧残而最终作了群体的牺牲品呢?我佛慈悲,所以常常告诉人们要有一个平常心。一切都顺其自然吧,这也许就是佛的旨意!阿弥陀佛。"
玄通大师手中的两只铁球依旧转动着,袁崇焕听着大师说佛,耳边又传来那两只铁球转动时所发出的轻轻的有节奏的撞击声。随着铁球转动速度的越来越快,袁崇焕感到那有节奏的撞击声慢慢变成了龙啸凤鸣,轻柔悦耳、动听至极。顿时,在四处弥漫着的丁香花的清香里,他觉得自己有一种飘飘欲仙、如赴瑶池之感,仿佛整个身心也都与佛连在了一起。
走出崇福寺山门时,袁崇焕不自由主地回身望了望那并立的三座大门。他静静地立在山门前,在他的脑海里,崇福寺的情景不断交替出现着:一会儿是佛的庄严、佛的伟大、佛的永恒和佛的深邃,一会儿是悯忠阁的遗址,一会儿是那位出世不弃世、礼佛未忘国的玄通大师,最终又回到大师给他看的那幅帛书上。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岳飞那句留给后世的名言……
"老爷,该回去了。"佘洪在他的耳边轻声唤道。
"哦--"听到佘洪的呼唤,袁崇焕才从遐想中回过神来,却仍然不自主地重复着玄通大师的那句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历朝历代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