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信王进宫(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继大统者乃信王朱由检。
朱由检——登基只有一个月的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第五子、朱由校的亲弟弟。其母刘氏,是朱常洛当太子时的一个淑女(明时,太子的正妻称太子妃,而其他妻妾则依次称之为才人、选侍和淑女)。刘氏生下朱由检后不久即失宠于朱常洛,接着又被幽禁,因此而郁郁寡欢,和小由检凄凉孤苦地生活在禁宫里。
万历四十三年,刘氏一病不起,撇下只有六岁的小由检、带着不尽的忧伤和愤怨离开了人世。她留给小由检的,只有一枚洋钱(即银元,一种圆形的银币。十五世纪开铸于欧洲,又称“大洋”、“花边钱”。十六世纪初,西班牙在美洲大量铸造并于万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和一幅帛画。
那枚洋钱,一面刻的是西班牙皇帝的头像,另一面则刻有双柱。那时候,这种洋钱刚从欧美流入中国没多久,为稀罕之物,被宫中人视为至宝,都称这种有皇帝头像的洋钱叫做佛头银。这是刘氏被选为太子淑女时,朱常洛送给她的一件信物。
那幅帛画,画的是一只立在山岩上之上展翅欲飞的雄鹰——画面上那钩形的上嘴、警觉的眼睛、苍劲有力的双翅和长而锐利的脚爪,栩栩如生一副机警勇猛凶狠的形象!帛画不知谁人所作,也不知画于何年何月,那是朱常洛偶尔在民间所得,在刘氏生下小由检时送给他的一件礼物。
皇太子的慈庆宫里,还有二李选侍,时称东李、西李。西李为朱常洛所宠幸,刘氏死后,朱常洛让西李照看小由检,但恃宠而傲的西李又哪里把小由检放在眼里呢!三年后,西李生了个女儿,从此越发无所顾及了,小由检的日子也因此而越来越难过。时有万历皇帝的昭妃刘氏见怜,让朱常洛将小由检交待给东李抚视——东李为人仁慈,也很爱见小由检——这时候小由检的景况才有所好转。但是,从懂事起就失去了母爱的小由检已经在西李宫中孤独地长到了九岁,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除了养成他的勤勉刻苦、刚毅果敢的性格之外,同时也助长了他那孤疑多变、固执暴戾品性的形成。
他常常一个坐在那儿,呆呆地看着那幅帛画上的那只雄鹰出神,由此而在小小的心灵中开始崇尚那鹰的机警、勇猛和凶狠。长大些时,他从《全唐诗》中又读到杜甫一首题画鹰的诗:“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心底的深处更是充满着对雄鹰的神往。

他也常常独自猜枚——将那枚佛头银或者转动后高高地抛起、任它落下,或者让它在桌子上快速旋转、由它自停,然后去猜它的正反……久而久之,每当遇到什么重大事项而且难以决断时,他便抛起或者旋转这枚佛头银,以皇帝头像在上而作出他或行或止的最后决定。在它上面,他期待着生母的庇佑……
朱由检是不幸的,可他幸而有一个当了皇帝的哥哥朱由校,朱由校对这位比他小五岁的皇五弟有情有义——天启二年九月,朱由校册封五弟为信王,入居勖勤宫;天启六年十一月,朱由校下旨破例在京城为五弟建了信王府;很快,朱由检就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心情舒畅地开始了自己的藩王生活;天启七年二月,还在病中的朱由校又让张皇后和刘昭妃一道为五弟选定了王妃,并在当月初三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当朱由校自知不久于人世时,便要魏忠贤传旨召五弟信王朱由检入宫,意在托付后事。
魏忠贤自然也加快了他的步子,一面拖着不去信王府宣召朱由检;一面则更是紧锣密鼓地加紧了暗地的活动——五个宫女的肚子早已经凸显,很快就要生产了,魏忠贤和客氏却喜中有忧:原本想,等生下来后要朱由校点头认可就是,但如今已经行不通了,还必须按后宫的老规矩由张皇后亲自认可才成。而张皇后从不与客、魏来往,前些年甚至将客氏召之后宫,意欲对其绳之以法、还以《赵高传》里的大奸大恶来隐喻魏忠贤呢!
不过,此时的魏忠贤自恃大权在握,忧则忧矣,却也并不十分在意。他自信张皇后最终一定会点头的——此一时彼一时也,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况各地都纷纷在为自己建生祠,他以为这朱姓的天下已经属于他的了,靠他的淫威已足以箝天下之口,一个张皇后何足道哉!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命心腹王体乾前去晓喻张皇后,要她按他的意愿点头认可这五个宫女的身孕为龙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