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忍说还山是,难言出塞非(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是一连几天让人心烦的雨——不大,却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正因为这讨厌的阴雨,袁崇焕一家到了江西大庾县时,就没有再去城南的大庾驿,而是直接进了县城,住在城内一处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客栈里——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
人定时,何氏和如蕙已经在内室安歇,袁崇焕独自一人还在外室秉烛读书。这时又有从南昌来的三个落第的广东举子来到了客栈,店掌柜安排他们住进袁崇焕房间的隔壁后,又特地来向袁崇焕一家表示歉意:“天太晚,多有打搅了。”
袁崇焕好奇地问道:“京城会试是在天启五年,这都过去两年多了,怎么这时候他们才回家去?”
店掌柜道:“他们说,落第后在北京浪荡了大半年,这才往回走。到了南昌,一个张姓举子去府衙作了幕僚,另两位王举人和李举人在一家大户作西席,又呆了这么两年,所以……”
袁崇焕道:“哦,是这么回事——没什么打搅不打搅的,都是行路人,将就住下来避避风躲躲雨吧,没关系的。”
过了不多一会儿,店掌柜又在门口轻声叫道:“客官,三位举子听说客官也是广东人,想请客官过去喝杯酒叙叙话……”
袁崇焕推辞道:“不用,不用,心领了——烦请掌柜代我谢谢他们的盛情。”
又是一会儿的工夫,隔壁就热闹了起来——先是酒杯频频碰响,接着话也就多了,时不时还有那店掌柜的声音……
过不多久,就听那店掌柜在说:“三位落第,只是一时失手而已。明年又要会试了,倘若不去应试,不就丢了功名了么?多可惜呀!”
“功名?”只听得一位举子哂笑道,“还说什么功名啊?就说我们的同乡袁崇焕吧,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自天启二年到六年,短短的五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高升到了从二品衔的兵部右侍郎、辽东巡抚——真可谓功成名就了。我们这些广东士子,无不以他为楷模。可是转眼之间,就给罢职回乡了——他才四十来岁,不是正当大展宏图之时?这是为何?掌柜的,听听京师里的那些传闻逸事,那就什么都清楚喽!怎么样,王兄,你先说说?”

“好哇,我先说——”被叫作王兄的王举人接道,“在朝阳门运河码头,听人说起一个姓曹名钦程者的事。他原是国子监的助教。为了攀附九千岁魏忠贤,先去谄事魏忠贤的心腹李永贞,自然是想求其搭桥喽。此人常去李永贞的私宅,送钱送礼自不消说,单说他为李永贞洗脚,也真算费尽了心机:有一次竟捧着李永贞的脚,道:‘李爷的脚何其香也!’那李永贞将脚搁在曹钦程的脖子上,笑道:‘只听人说拍马,你却连脚也拍起来了!’这个姓曹的,终于由此搭上了魏忠贤的线,当上了魏忠贤的‘十狗’之一,那官儿也很快就升到了太仆寺的少卿。”
“天底下竟有这些无耻之人!”店掌柜嗤之以鼻道。
“咳,还有比曹钦程这种人更下作的呢!”开始说话的那个举子接道。
“张兄,这些时日在南昌知府衙门,一定见多识广,也说说吧。”王举人道。
“在南昌知府衙门听到的,还不是京师里的那些——”只听张举人“滋”地一声喝干了杯中酒,便说起来,“我就说一个胡须的故事吧:有一个叫乔应甲的,无须,一副女人模样娘娘腔。原本因为贪墨被削了职,可是走了崔呈秀的门子后,也认了魏忠贤当他的干爹,对魏忠贤可真是百般地奉迎,所以很快也就复了原职,去年又升了陕西巡抚。
“有一天,魏忠贤学着前朝权阉刘谨的话问他:‘何故无须?’你们猜猜他怎么答?——也是那句无脸无耻的回答:‘干爹无须,儿子岂敢有须!’再看看大学士顾秉谦吧,他倒是有须,却也不甘落后,厚着老脸带着儿子拜见魏忠贤:‘老臣也想拜依膝下,只恐九千岁不喜我这个白须老儿,故令我儿来认爷。’果然,其子不久就当上了正六品的尚宝丞……看,这就是大明朝如今的功名——拍马溜须来的功名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