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袁崇焕为铁牛铁柱解难(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天赦问:“铁牛兄弟,你不是回家挑瓜去了吗?怎么又端起碗吃饭来了?”
“铁牛”开始猛地一愣,继而则哈哈笑起来:“咳,你弄错了,客官——我不是铁牛,铁牛是我哥。我叫铁柱,是给我哥送中饭的。在半道上我碰到了我哥,他说是回家给你们拿瓜种挑西瓜去了,一会儿功夫就回来。”
“你们俩真像是一个人——长像、走路、动作,连说话的声音都一模一样的,你要是不说呀,我还真认不出来呢。”袁天赦啧啧称赞道。
“我和我哥是双胞胎,当然一样啦。”
“难怪,难怪。”
不一会儿,铁牛挑着西瓜就来了,放下担子,一边把一个小包递给袁崇焕,一边说:“客官,我没耽误你们吧——瞧,这是瓜种,你先收好;这十几个西瓜都不错,我和铁柱这就给你们送到马车上……”
袁崇焕接过瓜种,说了声“多谢”,就又摆手道:“不急,不急,你先吃饭,一会儿饭就凉了。”
铁柱也道:“你先吃饭,哥——这瓜我一个人装就行。”
袁崇焕看着铁牛碗里的饭和汤,问:“铁牛兄弟,这就是你们的中午饭?”
铁牛道:“这在我们五里铺已经不错了,有的人家连这红薯叶菜面团子都吃不上啊。客官你想想——官府麦子上场来收‘辽饷’,过了七月又收‘夏税’,我们这些穷人家再把租地的租金给东家送去,还能剩下多少口粮?我爹种瓜,总还有点帮衬,不会种瓜和没有地种瓜的又拿啥来帮衬呢?”
“秋季有杂粮,产量要高一些……”
“也只有苞米产量高一些,可官府收的‘秋粮’也更多呀,客官——我这说的还都是正常年景,一旦碰上了荒年,那就更惨啦,卖儿卖女的、逃荒要饭的,多了去了……”
“唉——”袁崇焕长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出凉棚望着远处的一块红薯地呆了许久,这才又开口问道:“铁牛兄弟,你们这儿红薯地咋也这么少?它的产量比苞米可要高许多呢!还有——这一冬一春拿到城里去卖,那可抢手得很哪。”
“红薯产量是比苞米高,可收到家里却过不了冬,我家去年种了五亩,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在下雪前卖完了,我爹今年强撑着倒是种了十亩,看来又要忙乎,还不知道咋样呐;再说,引种红薯在我们这儿还不到五年,没多少经验不说,春上那红薯苗又贵得很,穷人想栽也买不了许多……”(红薯原产美洲,欧洲第一批红薯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带回,然后经葡萄牙人传入非洲,并由太平洋群岛传入亚洲。红薯最初引入我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当时有福建华侨陈某常到吕宋(菲律宾)经商,发现吕宋出产的红薯产量最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种植之法。后来经过陈氏家族的推广,红薯才逐渐在全国普遍栽种。)
“哦,原来是这样。铁牛铁柱兄弟,我告诉你们——”这时候铁柱和袁天赦已经把要带的西瓜装上了车,也走近了来,袁崇焕拍着他俩的肩膀,认真为他们解难:“红薯,也能保存长久的:我在福建邵武呆过,因为天暖,人们就任它长在地里,吃或卖的时候再挖它;北方不是冷吗?那也好办,可以跟人一样给红薯盖床棉被。这棉被呀,就是地窖。

“蓟州乡下,就有挖地窖的:一种是简单的,就在家里或者空地上,向下挖一个两三尺深的直筒,然后再向下留两条腿,分别向两边开肚,掏出两个大肚子的窑窝来,把刚刚刨下来的新鲜红薯轻轻地排放在里边;再就是复杂些的,窖有一丈多深、一层层阶梯到底,然后再挖出一个高约五六尺的拱形洞,长短宽窄自便,看装红薯多少而已。还有一条必须要做,就是在拱洞上面挖上四五个通气孔。地窖内有湿气,又象棉被那样很暖和,红薯在里面不再挨冻,保存的时间自然很长。我去看过几个有保管经验的人家,听他们说,直到来年春天也不会坏掉。你们这儿土质也不错,挖这样的地窖肯定也行。怎么样?先挖个简单的窖试试,能行的话就再告诉乡亲们……”
“好哇,果真这样,我们就再也不怕红薯保存不到明年春天了——”铁牛铁柱俩兄弟齐声道,“我们回去就跟爹说说先试试挖一个窖,把今年这十亩地的红薯全都装进去,等到下雪以后再开始卖,直到明春,还真能赚回不少钱呐!谢谢客官,你为我们解了大难题。”
“不用谢。你们今年可以先挖个小点的窖试试,成,来年多种红薯了,再挖大窖。不说发财了,起码少吃这红薯叶菜面团子吧。记住:一定要帮衬帮衬乡亲们,让他们也不缺吃少穿挨饿受冻的,是不是?哦,还有一件事——”袁崇焕道,“听他们说红薯入窖后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要注意打开窖口和洞上面的通气孔,以便通风散气,免得窖里面太热烂掉红薯。这也很要紧,可不要忘记哟。”
“客官,我们全都记下了,我们一定教会乡亲们的。谢谢你呀,谢谢。”铁牛铁柱俩兄弟又一次齐声答道。
“这就好,好。铁牛铁柱兄弟,我们也该动身了——”袁崇焕站起身,一面和夫人叶氏、女儿如蕙、袁天赦一道往外走一面向铁牛铁柱兄弟拱手示意,“祝你们地窖挖得好,红薯种得好、卖得好,生活无忧,兄弟俩都娶到好媳妇!”
“谢谢客官吉言,谢谢了,我们兄弟遇到好人啦——”铁牛铁柱兄弟也一齐拱手向袁崇焕回礼,“好人们哪,祝你们一路平安,一路顺风!”
马车向南去了,铁牛突然想到还不知道给他们解难的好人的姓名,急忙喊道:“客官,留下姓名,姓名……”
可马车走得越来越快了。
铁柱回到凉棚,一眼就看到了桌子上放着的那一长串“天启通宝”,连忙抓起回身就交给了铁牛:“客官的钱,钱——哥,这是客官留下的钱!”
铁牛头也没有回,高高举着钱一边向疾驰南去的马车飞快地跑着一边大声叫喊:“客官,你的钱!客官,你的钱!你为我们兄弟解了大难,我们怎么能收你的钱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