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袁崇焕为铁牛铁柱解难(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离处署已经不远了,可天气依旧还是那么热。
袁崇焕告别叔叔告别佘洪夫妇,一家人坐着马车一气跑了六十多里,现在不到中午就已经过了良乡县城、话说间就快要到了城南的五里铺了。
如蕙又热又渴,开始还不住地搧扇子,到后来实在是忍不住了,便连连喊道:“爹爹,爹爹——这天热死人了,停车喝口水吧。”
“停车歇会儿吧,老爷——”夫人叶氏接道,“你看黑子,都张着嘴伸着舌头直喘气呢。”
“这天真热——都怪爹爹一心想着赶路,让你们娘俩受委屈了。”袁崇焕歉意地笑了笑,“天赦,就在前头村子边好荫凉处停一下,再去村子里找口水喝……”
“是,老爷。也该歇歇了。哎,老爷你看——”袁天赦答应着,突然又好像发现了什么,“前面村口大树下就有个凉棚,象是摆了个瓜摊……”
“清热解署沙瓤大西瓜喽——”袁天赦话还没说完,那凉棚下就有卖西瓜的吆喝声传了来。
凉棚下摆瓜摊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叫杨铁牛。远远看到一辆张棚的马车自北向南奔过来,铁牛就开始吆喝起来。待袁崇焕一行下了马车向凉棚走来,他又指着旁边的一张小桌和几把椅子,热情地招呼他们:“客官请坐,稍歇一会儿,吃块西瓜去去热消消火?”
袁天赦刚坐下,又站起身走到瓜摊边,一边搬起一个西瓜拍着一边问:“自家种的?”
铁牛颇有些自豪,爽快答道:“是啊,是啊,自家种的——五里铺老杨家种的西瓜,远近都知名,客官,你先尝尝,尝尝就知道它好啊。”
袁崇焕和颜悦色问道:“小伙子,怎么称呼?”
铁牛拿刀切开一个西瓜,又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在一个瓦盆里,小心地端放在小桌子上,这才又答道:“我叫铁牛,杨铁牛——客官,你们尝尝这瓜,不甜不好吃不会要钱的。”
看着淳朴大方的杨铁牛,袁崇焕拿起了一块西瓜咬了一口,便连连称赞道:“好甜,好甜。来,如蕙、夫人、天赦,来呀,大家都吃——”
铁牛看着他们吃瓜,憨厚地笑了:“我说的不错吧,客官。我们庄稼人不会骗人,不会的。”
袁崇焕一边吃,又问:“这瓜早已经罢园了吧?铁牛兄弟,可你家怎么还有这么好的瓜?”
铁牛答道:“客官有所不知——瓜,倒是早就罢了园。可我家这瓜呀,那是在罢园前就专门挑好存起来的。我爹说,种的瓜多,除了卖一部分,这存起来的在罢园后到处署之前还能卖好价钱呢。”

袁崇焕又问:“这西瓜也能保存很久?”
铁牛又答:“能啊。我爹不光种庄稼在行,种瓜也是个好把式,保存瓜那更是个行家,这方圆二十多里种瓜的大都来拜我爹当师傅呢。”
袁崇焕笑着又问:“铁牛兄弟,能不能让我这个门外汉也学一学?”
铁牛回答更爽快:“这不难,客官,我给你说说吧——这保存西瓜呀,方法还真不少,不过我爹这招更简单:选一间两间干净通风凉爽的房屋作库房,地上再铺两三寸厚的细河沙。在阴天或是晴天的黄昏时,采收七成熟的瓜,这每个瓜上留上三个蔓节,而且要保留瓜蒂附近有两到三片绿叶。将瓜蔓剪断之后,立刻用草木灰糊住被剪的截断面,并及时运到库房去。把瓜一个个排放在细沙上,再加盖细沙,只要细沙盖过瓜一到两寸就行。还要注意:一是瓜蒂上的绿叶必须露出沙面;二是当天采收的瓜必须当天贮藏,不能贮藏隔夜瓜。客官,这样保存下来的瓜,最少也能存上一个半月,而且那味道就跟刚采摘下来的一样地甜一样地好,”
袁崇焕十分高兴:“谢谢你,铁牛兄弟——我在外漂泊多年,也没啥本事,回乡后,明年也种几亩西瓜,也学学你爹这办法保存西瓜卖西瓜——哦,铁牛兄弟,麻烦你再给我们多带一些西瓜,好在路上解渴,瓜子也正好留着作明年的种子。天赦,付钱,我们这就动身吧……”
铁牛听说,连忙拦住:“客官再稍等等,我爹早就选好了瓜种,我这就回家给拿去,顺便再选些上好的西瓜给你们带上——你们先吃着先歇着,我家不远,一会儿就回来。”
铁牛说着取了凉棚角落里的一付空挑担就走了。
“这钱就先放在你这桌子上,回来你再数数,啊——”袁天赦把钱放好,而后大声对铁牛说。
“不用,客官。不用了……”铁牛边走边摆手。
望着铁牛远去的背影,袁崇焕不禁感叹道:“真是一个淳厚朴实的好小伙!”
袁天赦也有同感:“北方人脾气直,仗义厚道——老爷,我在北京这几年,也交了一些朋友,都很实在。临走前一天晚上,我们在酒馆小聚,他们都还舍不得我走,我说我们老爷遭了难,我得陪老爷走,他们说:有难大家扛,说说吧,缺钱,一起凑;打架,一起上!老爷,你瞧瞧……”
二人正说着,见铁牛就已经回来了。只是肩上没有了挑担,手里却多了两个大饭碗:一个碗里是堆得高高的红薯叶作的菜面团子,另一个碗里是小白菜煮的咸菜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