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悠长假期(下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佶进到后间一看,周济民和赵一贴正吵的面红耳赤,周济民道:“几十年前的仇就不是仇了,辽人占我土地,杀我同袍,你给辽人治病,就是我大宋的罪人!”
赵一贴哭丧着脸道:“师兄,就算你说的对,可这天道医馆的规矩是赵公子定的,定的时候又没说契丹人就不给治,人家按规矩拿了那么多银子,我们不是也得按规矩来吗?再说了,我也不过是用公子传的方法暂时保住了他的命,能不能活命还不知道呢。”
周济民道:“公子定的时候是没想到,他要是想到了能让我们给辽狗治病?不信等公子回来,你自去问他。”
赵一贴道:“师兄,你这么说却没有道理,我大宋是礼仪之邦,难道看着辽人死了也不救吗,传出去岂不难听,我看公子若是在也一定会救那契丹人的。”
赵佶轻咳一声,道:“两位到底为何事争吵?”
两人见赵佶回来的,大喜过望,讲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当夜萧无敌虽然挨了一刀,不过并没刺到心脏和大血管,而是伤了肺部,后来失血休克昏迷。汪先生和耶律大石将他送到天道医馆,又连夜花重金请了赵一帖前来,经过输液治疗,总算吊住了性命,今日周济民知道了却大发雷霆,和赵一帖吵了起来,认为他给辽人治病实在是不忠不义,赵一帖不服,说那都是以前的恩怨了,所以才有了以上的对话。
两人说完,都盯着赵佶问道:“公子,那辽人还在馆内,危在旦夕,到底救他不救?”
赵佶问道:“方才赵兄说那辽人拿了许多银钱来,想来也不是普通人吧,再说他被砍了难道官府也不管吗?”
赵一贴道:“据说此人是辽国南院大王萧路长的侄儿,这几天已经送来白银千两。当时有呼将军在场,官府那边也没敢胡乱抓人。”
辽国北部属于塞外,多是契丹人,南部却是长城以南,汉人更多,所以分成北院和南院,各行其是,也算是一国两制了,南院大王就是南部的头头,官很大了。
赵佶一听,此人居然这么有来头,点头道:“救,怎么能不救呢?赵兄先去看病,我和周兄随后就到。”拉着周济民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周济民进去坐下,一言不发,显是对赵佶治疗辽人很是不满。赵佶道:“周兄为何这么痛恨辽人。”周济民道:“我家本在宋辽边境居住,我祖父和我爹爹都是被辽人杀死的,若不是师傅收留,我早就死了。那些辽人连孕妇都杀,真是一帮畜生,公子你却要救他们,我”有心要离开天道医馆,却说不出口。
赵佶道:“想不到周兄还有如此身世,眼前却有个报仇的大好机会,只是不知周兄是否舍得眼前的一切?”
周济民呆呆的望着赵佶不知他何意。赵佶继续道:“实不相瞒,这次赵某出门其实是受了官家的召见,命我秘密选人潜入辽国,为我大军将来收复燕云收集情报。那伤者既然是辽国的南院大王的侄子,救了他正好趁机潜入辽国,只是难免遭到百姓一时的唾骂,不知周兄是否舍得?”
周济民道:“若是给辽人治病,固然能搜集情报,不免也让他们一时活命,岂不是助纣为虐?”
赵佶道:“那也未必。”一番耳语。
第二日,周济民经过一夜深思,下定决心,为萧无畏手术救了他的性命(当然是在赵佶的帮助下),萧无畏却因脑缺血时间过长成了傻子(其实是用药搞得),之后坊间传闻因赵公子不喜周济民救助辽人之举,两人不合。再后来耶律大石收到辽王病危的消息,重金聘了周济民返回辽国,忙于内斗和照顾痴呆的萧无畏,再无力理会大宋的局势。

再说赵佶回宫后连夜召见了北军大将呼延赞,先问了北部边防等等,最后问道:“听说有个辽人被人暗算了,当时爱卿也在场?”
呼延赞道:“那辽狗活该被砍,当晚在丰乐楼臣正和师师姑娘吃酒,他们三人进来就口出狂言,当时十多个人都出手了,到底是谁砍的那辽狗臣也没看清。”
赵佶听他居然能跟李师师喝酒,很是奇怪,问道:“不知爱卿和师师姑娘谈了什么?”
呼延赞道:“臣一直在喝酒,师师姑娘倒是说她最恨辽人,盼着臣多杀了辽狗。”
赵佶让呼延赞退下,想到李师师更是疑惑,她跟辽人还有仇吗?真是摸不着头脑,又传了刘公公问道:“朕让你查的柳氏查得怎样了?”
刘公公道:“师师姑娘确实是柳氏在陈州抚养长大的,柳氏早年本是汴梁名妓,后来做了狄将军的小妾,当年狄将军被贬陈州,据说只带了她去。柳氏晚年在李大人府上教授琴艺,两年前病死在陈州。官家所说的那座碑倒是李师师到了汴梁之后立的。”
赵佶心想:这李师师不会是狄青的后人吧,算算年份又觉得不对,不过总算弄清楚了李师师怎么会和李清照在一起,又为什么对狄青这么在意,这时候人人看不起士兵,连歌姬也看不起这些脸上刺字的,呼延赞能见到李师师恐怕也是粘了狄青的光吧,看来要求得师师的原谅,还要在这上面下点功夫。又想到呼延赞既然回来了,西北的事情也该着手办了吧,还有张三,林冲,沈浪,要忙的事情还真不少啊。
第二日,久已经不上早朝的赵佶难得的出现在龙椅上,底下大臣个个兴奋的不得了,曾布第一个蹦了出来,道:“臣听闻昨日有宋兴国献良种于官家,此真天佑我大宋。”
韩忠彦颤颤巍巍出列道:“此乃陛下虚心纳谏,勤修德政的功劳,还望陛下仍能不言兵事,则我大宋万年无忧矣。”赵佶整顿军队虽然对外打的是剿匪,对内打的是裁军的旗号,可韩忠彦总觉得皇上年轻气盛,只怕还是要动刀兵的,到时陷万民于水火,弄得生灵涂炭岂不是臣子的罪过,所以有了机会就要说这不言兵事。
赵佶当然不屑于与他争论,缓缓道:“那粮食耐旱耐涝,真是好东西,朕已命宋兴国大力推广,相信明年百姓的日子应该能好过不少。”
赵挺之对韩忠彦老的行动都不利索,还要站在前面早有不满,跳出说道:“这粮食既然能在荒地上耕种,臣请再议将荒地收归国家的括田之法。”
赵佶道:“若是真能在荒地种植当然不错,朕只怕底下官员胡乱行事,将百姓的良田收了进来,反倒不美。”
赵挺之道:“臣愿请命先在汴梁附近进行,保证不饶百姓,若有差错,甘愿受罚。”他和张商英都是支持变法的,如今张商英将邮局搞得红红火火,他却每天在朝廷上站桩,如何甘心,自然要把握住这难得的机会。
赵佶心想这眼看就要到四月了,若是不快点,今年就种不上了,让他在小范围先试试也好,言明了绝不许借机抢占百姓的田地,交给他去办了。
不过这括田并不是今天的主题,他看着底下的群臣,缓缓道:“上次谈到我朝弊政,那冗兵之事朕已深知,不如今日各位爱卿就谈谈对于困扰我朝的另一难题,钱荒,都有什么应对的良策啊?”
行了,下章开始办正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