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解之缘(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明提起笔,突然问道:“写什么呀?”杨立强等人正在沉思,围在前排的一位颇显儒雅的老干部随口念道:
乐于奉献满腔热情暖万家
笑迎客户优质服务在J行
大家齐声说好,郭明笑道:“公众评价嘛,就写这副吧。”
他挥毫用行书一气呵成,果然不同凡响,笔势流畅,婉转劲利,结体疏密得当,迎让错落有致,纵横变化因势而发,从意适度简捷练达,众人啧啧叹羡。书法家也就在一片喝彩声中告辞离去。
一切又恢复到老样子,小王扛着摄像机前后左右不同角度的选拍着。此时,一位虎腾腾的小伙子对杨立强道:“老先生,给咱写副对联吧!”杨立强一怔,下意识地摸摸嘴边多日来顾不得剃掉的胡子,拿摸拿样地说道:“可以嘛!”指指那本“集锦”小册子,让小伙子自己去挑。
小伙子却道:“我想借你们银行的财气,帮我交好运发财哩。请老先生编一副吧!”杨立强再摸了摸胡须,稍加思索,说道:“我编副对联你看行不行?”接着念道:“
借重财气财气重
时来运转运转来
横批是:喜接鸿运。你看咋样?”
小伙子连声说道:“好极了。”并掏出10元钱给他。杨立强一本正经地说道:“我要是收了钱,你就借不上银行财气了,钱还是装回去吧。”小伙子连称感谢,将钱又装回口袋,待对联写好晾干,拿上要走。
老杨却说道:“甭忙,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你借了我们银行财气,该怎么还啊。”小伙子笑道:“我要是发了财,就把钱都存到J行来。”“好!答得好。”旁边摄像的小王与小邓赞叹着,摄录了这一幕。
第三天,恰好是个传统集日,门口涌来的群众更多。杨立强正忙的不可开交,忽听一人叫他,抬头一看,是位三十来岁的农村青年,身体粗壮,一脸络腮胡儿。
他放下笔,笑着打招呼道:“是李学贵哇!走吧,到里边谈谈。”边说边安排人整理桌子,自己转身回行上楼。只见这小伙子挤出人群,带着另一位青年,各扛一大袋红枣,跟杨行长进了办公室。两人放下枣子,杨立强问道:“这是干啥呢?”李学贵笑答:“吃水不忘打井人,结枣不忘扶贫的。给你们送两袋子红枣,都是今年才收的鲜枣哇。”杨立强高兴地说:“打开让我看看。”
老杨从袋里拿出一颗红枣放入嘴中,边吃边赞道:“个大味甜,很不错呀!”接着打电话叫来办公室主任吴道兴,说道:“扶贫的那几件事办妥了吧?”
吴道兴急忙答道:“办,办妥啦。一、一台VCD机,还有酸、酸枣结大枣,养蝎子的碟片都买好啦!”杨立强笑问:“给各户买的油笔和笔记本呢?”“都,都准备好了。”“好,你现在叫人把这两袋红枣拿去,按行里人数,装成小袋分下去,让大家都尝尝。再把VCD机和碟片,还有油笔与笔记本装好,都交给他们。”吴道兴答应一声“好”,下去办理。
原来,李学贵是汉台乡东沟村的村长。自1993年起,由县委扶贫办牵线,J行青埂县支行就和东沟村结成了扶贫对子。

当时,杨立强还是副行长,成了扶贫的责任联系人。其实,他对这个紧挨沟边的小村子并不陌生。当年张文君插队的汉台村距这儿不远。他看望张文君时,就常去东沟村漫步。一对恋人经常沿着沟边的路曲曲弯弯的下到沟底。
在他深藏的记忆里,自己和心爱的文君在小溪旁戏水,在崖边草地上诉说那些令人心跳的话语,青春涌动的甜蜜影像都印在了崖沟溪畔。
就在自己到汉台村接张文君去部队的最后那一次,两人与东沟话别时,他清楚地记得这条沟坡上遍是酸枣树,秋风扫去落叶,满坡红珠般的酸枣似繁星点点。
他心血来潮,攀上崖坡去摘酸枣,谁知手扳干崖缝时,却被一只土蝎蜇了,就如被烧红的火钳烫伤般灼痛,“哎呀”一声跌了下来。
张文君急忙扶起他,得知蝎蜇,便急速抽出鞋带,扎住被蜇指头的根部,使劲挤出一些毒液,用手绢擦去。然后两人快步上坡,奔到东沟村,恰遇当时的生产队长李丁。
老李把他俩带到家里,捉了只活蜘蛛捣成糊状涂到伤口上。杨立强顿时觉得凉嗖嗖的,疼痛减轻了许多。
老杨和这东沟村老李家真有着不解之缘。山不转水转,东沟村又成了支行的扶贫对象。杨立强以支行领导身份头一次去村里,还专门带上妻子张文君故地重游。村长李学贵把他俩和朱久安及司机引到家里。
那李学贵的父亲正是老队长李丁。故交相见,格外亲热。老李苍老多了,满头白发,背也驼了,走路颤巍巍的。他的老伴虽亦苍老,但腿脚还灵便些,给客人端茶倒水,又忙着去做饭。
李丁谈吐清楚,热热火火地说过杨立强当年的历险记,脸上便恢复一片凄凉,说道:“这村子解放前就是逃荒要饭的落脚地方,旱塬地薄,沟边风又大,穷根挖不了啊!你看,我这家还是老样子,学贵还说不下媳妇哩,过的真牺惶。”
杨立强看老李两眼呆呆的,少了当年的英气,一阵伤感。他迅既缓过神来,笑问:“你家学陈呢?”老李眼里掠过一丝安慰,说道:“学陈能吃苦,会木匠活,一直在城里打工,现在把媳妇,孩子都接到城里住去了。”“那学永呢?”老李脸上立马换成无奈的悲哀,叹道:“那是个懒虫啊!占着学陈的大院子,光靠救济过日子,啥都不干,现在怕又到村口晒暖暖去啦,都是我遭的孽呀!”
李学贵急忙拦道:“爸,别说他,讲讲咱们的事呗。杨行长今天带人来就是扶持咱们村哩,还是先谈谈咱们那一套吧。”杨立强盯着李学贵看了看,在他身上似乎见到了老李当年的影子。
李丁那个时候在汉台大队乃至汉台公社都算是个叫得响的人物。他带着东沟生产队的社员学大寨、修梯田是出了名的,曾发誓要把酸枣树根刨完,让坡地变成良田。
但冬天刨了,酸枣刺春天又长了上来,到底未实现他的誓愿。他还有一件事几乎成了汉台塬上的经典传说。这传说杨立强还是从张文君嘴里听到的,讲的是李丁为三个儿子起名字的故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