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子之光(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很喜欢张老师,因为从老师的眼神里感到了对他的疼和爱。他穿的衣服一看就是廉价的,和其他独生子女的穿着相比显得寒酸,张老师经常怜爱地瞅他,有时还拉着他的小手,抚摸他的头发,不时拿出几件好衣服送他。
但他哪里知道,看他的时候,张老师心头早就有了爱人小时候的影子。他知道张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批评起来也很严厉,但从不打骂学生,就像慈母一样体贴着关怀着他们这些孩子。同学们也都爱戴老师,信任老师。
有一次上课,他总觉着力不从心,全身困乏,老想爬在桌上打瞌睡。张老师批评了他,并让他站起来。他支撑了一会,坐下来还是想睡。
张老师从讲台上直奔他而来。他有点惊恐地望着老师。但当老师到他面前,伸出手轻轻的触摸额头时,小小心灵便涌出一股暖流。
他模糊记得张老师惊叫一声:“额头这么烫!”便把他抱了起来。
他好久好久没有依偎在妈妈怀里了,这时候好幸福,**哟!便昏昏沉沉地睡去。他醒来时,已躺在一片洁白的病房里,看见坐在一旁的奶奶千恩万谢着张老师。
老师和同学们来了,带来了问候,带来了鲜花,带来了水果。张老师星期天放弃休息,专门为他补课。这幸福的一幕幕,就如喷涌的清泉浸润着他的心田。
现在,张老师有了需要帮忙的难处,自己能坐视不管吗?于是,他果断地对奶奶说:“既然有这么回事,就把我平时积攒的钱给张老师存去!”
城关储蓄所把老奶奶和小田丹的事反馈给县支行。杨立强听了很感动,把这件事立即给张文君讲了。
张文君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两口子商量了一下,精心购买了一只书包,一个文具盒,还有十本作业本,带上300元钱,专程去看望祖孙俩。奶奶和小田丹接受了书包文具,300元钱却坚辞不收。
有着爱妻的帮助,杨立强的个人揽储任务早就完成了,可他在揽储上却一点也没闲着。
尽管事前吹了风,又多次召开动员会,但当支行把个人10万元揽储任务分配下去,员工们还是一片哗然。
这几年给个人分配揽储任务,对各行来说都已司空见惯,但在山行长手里却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任务分了,调子唱高了,最后没完成,手一抹也就算了。
而这次不一样,任务与工资挂钩,也有奖金鼓励,说得实实在在,看来动真格的了,要有切肤之痛啦,谁还敢不当回事呢?怨言声、喝彩声一起涌来。
有些人还翻起了“老皇历”,真希望大家都学学缩头乌龟,都别动弹,法不治众嘛,制度再硬最后还不是全流产了。
当过军官的杨立强知道,这次如果阵脚松动,以后的硬仗就更难打了。他当领导多年,深知一座房子得几根柱子撑着,干成一件事情,需得一批骨干带动。于是,他多次召集行务会成员、党员和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开会,号召大家带起头来,勇敢冲刺。
但是,有几位老党员面有难色,保卫股的老党员张明苦着脸对杨立强说:“我工作单调,外边没人缘,周围又是穷亲戚、穷朋友,到哪里搞那10万元定期存款呢?总不能让我去偷吧!”房信部的老党员刘霞也说:“让我兢兢业业的干好工作,带个好头没问题。可让我这个半老太婆抛头露面去外边揽回10万元储蓄,难呀!”
杨立强想了又想,就把两人叫来说:“这么办吧,每天下午下了班,我带上你们两个,登门到老朋友、老熟人家里去宣传,去揽储。揽下的存款,只顶你俩的任务,我一分钱也不算,看行不行?”

两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后来都不自然的点点头。杨立强果不食言,带着两人连续跑了10多天,收获颇丰,这儿答应存三千元,那里答应存五千元,累积下来的数字还真不少,两个人的任务已完成大半。
办公室主任吴道兴听说了这件事,着急的去见杨立强,急巴巴地说道:“杨,杨行长呀!你带他俩揽储,至少也该三一,三剩一嘛。要,要知道超,超额揽回1万元奖50元呢。多,多劳多得,天经地义。你,你白干了,也没人说,说你好;这不成了憨,憨人吗?”
杨立强笑道:“我知道你替我着想哩,但我们这些行务会的人首先该替行里着想啊!要打赢这场存款翻身仗,得靠大家力量。要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就需要我们这些人吃点亏,做出一点牺牲!大事小事一个理,战争年代先烈们把性命都赔上了,我们少得点利益算个啥吗!”吴道兴愣了一愣,忙说道:“还,还是行长心胸宽阔。”说完就匆匆离去了。
后来,张明和刘霞也习惯了上门揽储,便各自为战,婉谢了杨立强的帮助。
监察员朱久安这几天故意避着杨立强,心里既憋得慌,又左右为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他长期干行政工作,从来没有陪着笑脸去向别人讨过什么,现在要登门揽储求人办事,多难堪啊!他似让一条无形的软索子套住了腿,心里发怯,好多天也没有迈出这一步。在支行的战果统计表上,他还是一格空白。
杨立强主动找他谈心,他一声不吭。该谈什么呀?大道理都懂,空说那些大话又有什么用处!杨立强叹口气道:“我们还得向年轻人学习啊!方元闿说学会营销,是干银行人的基本功,这话说得多好呀。谁要咱们吃了这碗饭呢,做啥的吆喝啥,登门揽储是咱们的营生,就是咱们的生意,光明正大的事情,有啥难堪的?我给方元闿说说,就让他和你结个对子,跑一跑也就放开了。”
朱久安没有慨然应允。但下午下了班,方元闿主动跑来找他,他也就跟着去干了。他毕竟在县纪检委干过,人缘更熟,锻炼的抹开脸以后,完成那10万元揽储任务也就不在话下了。
杨立强觉得搞协作、结对子的确是有效的方法。他便召集支委朱久安,团支书方元闿,团支委李海洋一块开会。在党团员中挑选出较会营销,揽储能力强的七、八个人,采取“自选对象,支部协调”的办法,鼓励他们去和那些性格较内向,揽储能力差的员工手拉手的联合,实实在在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如此一来,全行都沸水般翻滚起来,消极怨言声没了市场,也随之销声匿迹了。
杨立强和集资股长葛五星,一连三天到县支行下边的五所(储蓄所)两办(办事处)一柜(储蓄专柜)八个网点检查了一遍。形势不算太好,进展参差不齐,动劲有快的,也有慢的,还有干脆未动的。
他俩坐下来商量对策。葛五星盯着“每日战况统计表”说:“就像你抓个人揽储一样,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到最落后的几个所上,促使他们动起来,如果都能赶上进展快的所柜,实现竞赛的预期目标应该是没问题的。”
杨立强盯着统计表,思索了一会,说道:“那样干的话,就不像个竞赛了,倒像组织小学生到城外踏青春游,让走得慢的赶上快的,看着怪齐整的,还是不出活嘛!你没见赛跑运动会上,大家心悬的还是前几名啊,为他们可着劲喊加油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