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君子之光(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埂中学家属楼里,有一套面积不大、两室一厅的房子,住着张德昭老师。张老师和老伴住一室,他的大女儿张文殊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后,丢给娘家的女儿住另一室。老先生想给自己搞一个书房,却没有地方了。他只好买一张小桌挤占阳台一角,权做书房。不过,这小书房却有个好听的名字“养心斋”。
每逢节假日,杨立强和妻子都要来探望二老。这天,他俩来到这个小家。张文君和老母亲与侄女说个不休,杨立强则去了老岳父的养心斋。
张德昭带着老花镜正翻阅一沓资料,见女婿来了便转身招呼。杨立强问候过岳父,搬了个小凳坐了下来。他趁机说起张县长给呈文上批字的事。张德昭呵呵一笑,找出筹编申请报告的复印件,递给他看。
杨立强看到在“愿借夕阳微光,为我县旅游事业发挥余热”一句,张县长在其下划了一杠,旁批“君子之光,其晖吉也。所需经费,同意拨付”等一行字。他仍然象做学生时那样,恭敬的请教老岳父:“前面这句话大概是易经上的卜辞,什么意思啊?”
张老先生积习难改,乐为人师,情绪一下子提了起来,讲道:“是啊,这是易经上的话。意思是说因为有君子的光辉,办事就会吉利。你可别以为卜辞都是迷信,细嚼一些话,很有些因果辩证的道理呢。‘君子之光,其晖吉也’,也可以说包含有仁德善心的好人,一定会得到好报的意思,这大概就是‘善有善报’的道理吧!”
杨立强笑道:“看来,张县长写这句话也是图吉利呢。他也很尊崇道教哇!”张德昭却答道:“张县长这个人很好学。他多次去通灵观向吕道长求教,懂得不少。不过,他算不上个信教的。”杨立强笑应道:“那是自然的,他为发展县上的旅游业学一点、用一点,热蒸现卖嘛。”张德昭笑道:“我也是这个感觉。”
老岳母周雯忽然闯了过来,问老伴道:“你活期存折上还有多少钱?”张德昭答:“问这干嘛?”“凑够两万元存个一年定期,给立强顶揽储任务。”“明白啦,能凑够,能凑够。”
回家路上,杨立强埋怨妻子道:“你给老人家提这话干啥吗?”张文君笑道:“操心你的事么,帮你完成任务哪。”杨立强感激地望了妻子一眼,笑道:“妈做事立竿见影呢!”张文君笑答:“你知道她的心就行了。”
代办员张微和吕玉玲刚清扫完毕,新拖的地板光亮湿润,柜台和窗玻璃也一尘不染,所内外一片清新。
一矮一高两位妙龄女郎穿着统一制作的新行服白衬衫、黑裤裙,带着领花,显得格外精神。
她俩刚在柜台坐定,门外就走进来一老一少两位储户。
老祖母白发苍苍,年过七旬,背有点驼了,脸如霜杀的秋菊,满是皱纹且失去了鲜艳的光泽,干瘦的手上青筋暴露、纵横交错。小孙子十岁左右,个子却不算低,略显窄长的脸上有双秀眉和炯炯有神的大眼,映现出孩子的聪灵。
白皙漂亮的张微,按支行规定,不施粉黛,不带首饰,有种白月季般的自然美。她笑眯眯地站起来,亲切地询问:“老奶奶,请问你办什么业务?是存钱呢,还是取钱!”
老奶奶原来还有点紧张,小孙子也有点怯怯的样子,见张微这样和蔼地问话,心头似乎一下子放松了。小孙子胆也壮了,口齿清楚地用普通话回答:“我来这里给张老师存钱。”边说边递上了三把用皮筋扎着的一元钱,刚好有300元。

张微笑问:“给那个张老师?”
小孩认真地回答:“给张文君老师。”
张微似乎猜到了什么,仍微笑着轻声问道:“为什么要给她存钱呢?”
小孩一时答不上来。旁边站着的老奶奶虽然身体瘦弱,但精神还算健旺,说话声腔响亮。
她替孙子答道:“听说张老师的爱人在你们银行里干事,要完成个什么任务,好些学生家长都替张老师存了款。我这孙子叫田丹。张老师平时待他最好,他就把积攒的零钱拿到这里来,添不了斤啦,还添不了两!也为张老师存点钱。”
身材高挑,脸如芙蓉花的出纳吕玉玲,不由得笑出声来,对张微说:“又是一户要替杨行长完成个人揽储任务的。”
突然间她不笑了,还有些严肃地沉思起来。她本来想说:“才拿三百元就来了。”但话到嘴边猛然悟到芝麻虽小,却代表了孩子的一颗心,这里边味道深呢!就似心头挂了秤锤,刹那间把脸上笑容拉坠得不见影了。
张微也极感动、声音有点发颤,仍微笑着,声调更甜地对老奶奶讲:“张老师的爱人就在我们J行里,姓杨,是我们的行长。小田丹要替他完成揽储任务是不是?”
老奶奶和小孙子都兴奋地点点头,说:“是的。”
张微就耐心地解释说:“存钱还是写你们的名字,钱还是你们的钱,张老师不会要的。不过,这些钱要存上一年定期,我们这里只替杨行长记个帐,报上去说明是他揽回来的任务就完了。听明白了吗?”
老奶奶恍然大悟,说道:“哎呀,钱还是我的钱啊,只是给他顶个任务。我明白了,存这一点太少了,我把家里攒的一点钱也存过来。”
她先办完小田丹存300元定期存款的手续,又带着孙子回家取来2000元,存了一年定期。
小田丹瘦瘦的,长得可爱,有女孩子般的文静,玩起来也有男孩子的顽皮,但他很懂事,有节制,从不过分嬉闹,学习很用功,是班里的尖子学生。
他的父母都是县纺织厂的下岗职工,一块到外地打工去了。爷爷前年病逝,花完了家里积蓄,只留下奶奶在家照看他了。奶奶平时临街摆台冰柜,卖些冰棒、饮料、香烟之类贴补家用。
她心疼孙子,每天都给丹丹一元零花钱。小田丹知道家里艰难,经常舍不得花,都攒在自己的小钱罐里。
最近几天,他听班里几位同学课余议论,这个说我家给张老师存了两万元,那个说我家给张老师存了三万元,心里直纳闷,为啥都给张老师存钱呢?他知道自己家穷,不愿向那些有富爸爸、富妈妈的同学打听这些,便回到家告诉了奶奶。
奶奶的脑子就像磨损的唱片、碟片,回忆眼前的事老是打滑,好不容易才记起了一点浅浅印象。
那次学校开家长会,五年级班主任张文君老师和大家把正题说完,又笑道:“求各位家长帮个忙,我家老头子在县j行上班,每个人都有10万元揽储一年定期的任务。谁家里有要存的钱了,就请存到j行去,说明是替我家老头子完成揽储任务就行啦。不勉其难,不勉强啊!”说完又和几位有钱的家长开玩笑:“这个忙我看你们几个得帮哩。”
奶奶记不全,聆不清,知道自己是没钱的人,也没放在心上,回来就忘了。现在孙子问起来,她也模模糊糊的说不清楚。
小田丹心里很急,虽然搞不清真相,但明白了一点,这是张老师需要帮助的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