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围魏救赵(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边来的可是生力军,只要参战,无论是对阵哪一方,都是对手的一个梦魇冉闵已经作好了苦战的准备,他的那匹已经吐着白沫的黑色战马,也感受到了主人炽烈的杀气,不安地狂燥地蹬踏着地面,准备着又一次的冲锋。浑身带血的冉家军骑兵们,在主公冉闵的带领下,也都停止了追击,气喘吁吁地提着武器,骑着同样是虚弱疲惫的战马,静候着暴风雨的到来。跑是来不及了,说不定还死得更快,唯有血拼一场,于死地中求生。
同样是累得没有多少力气的鲜卑骑兵们也放慢了逃跑的脚步,看着他们的援军到来,希望看到对这些可怕而可恨的冉家军的屠杀。
如飞而至的骑兵们近了,可以看清衣甲的颜色了,是冉家军传统的黑色盔甲,是冉家军的部队!冲在最前面的一员猛将,魁梧彪悍,犹如张飞在世一般,使一柄巨斧,骁勇不可挡,这人正是冉闵的猛将之一徐德。他的后面依次跟着司马杰、苏亥、周成三人,再后面就是那二千多去龙城北门处劫粮草的骑兵队。
原来徐德他们的这支队伍行进得非常隐密,在没有被鲜卑探子发觉的情况下潜到了离龙城北外五十余里的官道边埋伏起来,这里是通往辽东的必经之道。冉闵的消息极其可靠,远袭的冉家军骑兵还没有等多久,从辽东过来的粮草车队就来了。由于是在自己的后方,鲜卑人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些人手护车,其余运粮的全是征调来的民夫。所以苏亥他们没有费多少功夫,不损一兵一卒就打跑了那些官兵和民夫。除了每匹战马驮一口袋粮食外,为了行动方便,他们不敢贪多,其余的放把火,统统地全烧了。
在冲天的大火中,奇袭成功的冉家军骑兵队依照原路,潜入密林中的小道,往回赶。这天当二千多冉家军骑兵正沿着湎水边的密林里潜行时,忽然听得西边的旷野中杀声震天,好象有两军正在厮杀。
他们出林一看,远远的就见许多骑兵正在进行追逐战。此时双方的旗号已经分不大清楚了,确定不了到底是敌还是友。徐德心急,不顾苏亥等人的阻拦,策马趟水过河,欲去看个究竟。
过了河,立在河岸上,徐德索性直接站上了马背,手搭凉棚地向交战的地方望去。在夕阳下,早就被鲜血染红了的双方兵士,已经分不出衣甲的本色了。只是有一个在乱军中犹入无人之境地奔突冲杀的身影吸引了徐德的注意力,他的头盔在夕阳下反射着点点金光。那种身手,那种气势,一身金色铠甲,除了冉闵还有谁。徐德激动得向身后的冉家军大喊:“是主公,是主公他们!”说完丢下马鞍上的粮食,提着他的巨斧,策马往远处的战团快速地冲了过去。
听到了徐德的呼喊,所有的冉家军骑兵都渡河过来,象徐德那样将粮袋抛在岸上,拿出武器冲了过去。
见了冲过来的骑兵队中一杆大书着冉字的旌旗,慕容兄弟才知道是空欢喜一场,原来是对方的人马。刚缓下来的马步,又开始拼命地往龙城方向奔逃起来。这一追,徐德他们将对方一直追到了看见龙城的墙头才罢手,期间又歼敌无数,此役是大获全胜,让鲜卑人不仅粮草尽失,而且能够成功回到城里的人马还不足三千人,损失过半。慕容兄弟遭受了他们出道以来的最惨重的失败,想当初,两位少将平段氏,挫宇文,征高丽,他们是多么的意气风发,所向无敌。
再说冉闵一帮人见自己的生力军来了,也就都停止了行动,将追击的任务交给了徐德、司马杰、苏亥、周成等二千骑兵去了。一下子放松了的士兵们,全都下马来,就地躺下,喘息起来。那些战马也累得连草也没心思吃,站在那里喘粗气去了。
冉闵虽然也累,但是他不能够象其它士兵那样随地就倒下了,他还得有个主将的样子。虽然他比所有的人都年轻,可是由于他肩上承担的责任,让他比所有的人更具韧性和责任心。他下马来,将马鞍解了下来,好让战马快点恢复过来。而他则亲自去清点人数,查看伤员,直到对自己的这剩下的一多百骑兵了解一遍,比起刚开始冲锋时的二百六十人少了近百人,这让冉闵有些伤心,这些可都是他冉家军的精华啊。可是对于伤亡数千的鲜卑骑兵来说,他们的战损率已经算是低得惊人了。
所有的工作都作完了,他才静下心来在一快大石头上坐下休息,手中仍然握着他的铁枪,亲自担任着这支队伍的警戒。时不时往烟尘滚滚的北方眺望,有些焦急地等待着徐德他们那队追兵的归来。刚才冉闵觉得自己大意了,忘了嘱咐徐德他们千万要适可而止,不要冒进贪功,出现什么意外。
好在不多一会儿,徐德他们就得胜而归,主臣相见分外高兴。徐德他们重新回到河边将刚才冲锋时抛弃的粮食放在马背上,一行人这才往回与赶,与后面的步兵们会合。
此时的冉家军步兵们正在灭火,收集仍然完好的粮草。鲜卑人的近千车粮草只有三分之一被火毁了,其余的仍然完好如初。这些都是冉家军急需的粮草,加上徐德他们远道取回的粮草,最少也可以也够这不足万人的冉家军支撑一个多月了。更好的是,在这些粮草辎重中,还有许多军队急需的药材和军需用品,还缴获了许多的鲜卑良马与兵器,这一仗真的是一个大丰收。
战利品被整理得井井有条,战场也被打扫得差不多了。冉闵很是高兴,下马走过去就夸赞了窦兴一番。

窦兴也不抢功,说军队的战事指挥是他,而这些军务杂事,都是由杨运打理的。先前曾经说过,这次的冉家军并不全都是以前冉闵的嫡系,由于冉闵是当地汉人武装的盟主,在冉闵出征时,各坞壁都派出来自己的部曲武装加入冉家军,共同北伐,象苏亥、周成就是这种情况。这杨运是邺城地区坞壁武装杨氏家族派出来的代表,此次随冉闵远征。虽然各坞壁都有着自己不小的势力,但是都敬于冉闵的威名,全部恭敬地称呼冉闵为主公。
冉闵这才注意到平日里这个有些腼腆的小伙子,在先前打仗时冉闵惊奇于杨运与他腼腆的外貌不相符的勇猛,就已经在心里对他有些印象,这番看见他还有这种能力,不禁对他大加赞赏。
这个比冉闵都还要大两三岁的大小伙面对赞扬,只是面带喜悦恭敬地对着冉拱手一礼道:“多谢主公的夸赞,这都是末将的分内之事。”能够得到冉闵的赞赏,任凭是腼腆的杨运也掩饰不住的喜悦。
在出征北伐时,冉闵碍于家里还需要人打理,只有将善于管理军务的王亘留在了襄国的冉家军大本营,管理军队的日常事宜,并协助汪重操练家里的军队。虽然司马杰也有管理方面的才能,但是少了王亘的那种如女人般心细的小心,终究让冉闵感到了些王亘不在军中的不便。这番无意中发现了杨运这个人才,此人的能力和王亘不相上下,这怎么不让冉闵高兴呢。
对于人才的发掘,除了徐德、张楚、司马杰三人都是自己的兄弟,暂且不算。最成功的应该就是冉闵提拔了王亘和窦兴二人,他们都不负所望地成为了冉家军中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如今又冒出了个杨运,还有先前就已经有所表现的苏亥、周成,这就是冉家军未来强大的基础。
这时有军士前来询问冉闵将营寨安扎在哪里,冉闵扫视了一眼众将,笑着问道:“各位将军看我军最好将营寨安于何处为好呢?”
司马杰首先说道:“照理说在这旷野上安营,哪里区别都不大。可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防守,也为了生活的方便。我们还是选择河岸的高处立营,这样也好兼备攻守。”
冉闵点头,司马杰这番话虽然说得对,但是过于笼统了,没有多少明确的指向。这时刚才受到了冉闵表扬的杨运禀报:“末将倒觅得一处安营之地,刚才无事,末将策马前往,认为那地方适合我大军。距离此处往北行五里开外,湎水左岸,有一浅丘,水环山抱。登高而望,视野开阔,可攻可守,相比其它地方,应该是最好的了。况且主公此番欲行围魏救赵之计,越靠近龙城,这戏就越真一些。据捕获的俘虏们交待,鲜卑大军急于吃掉被困的石遂等后赵军队,已经调集了倾国之兵,此时龙城的守军,除去今天损折的人马,应该连五万之数都不到了。只要我大军近龙城一步,鲜卑人的恐慌就要多一分。”
其实冉闵刚才在回军途中,已经选择了一处营地,如果没错,应该就是杨运口中的那处地方。冉闵对于杨运的勤恳聪明非常颀赏,料定此人将来必成大气,于是只是高兴地说了句:“好!就依杨将军的。”
不想自己的随意之说就被冉闵采纳了,杨运真是身逢伯乐般的兴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表现得更加的主动敬业,很快就成为了冉闵的重要能臣之一。这杨运本来就不简单,再加上成了冉闵的亲信,每朝耳濡目染,一身的本事就更加的了得了。终于到了他的孙辈,他们杨家厚积薄发,出了位一统中华的英雄。
吃了败仗的慕容兄弟回到龙城里,长跪在慕容皝面前请罪。虽然丢了那么多粮草让慕容皝又气又急,但是由于慕容皝自己都差点被冉闵活捉,知道冉闵的利害。再加上兄长慕容翰在旁边劝解,所以只是责备了两个儿子几句,也就没有深究。
得到了父王原谅的慕容儁请求让他再次带兵出战,此番将功赎罪,定将冉闵缚来龙城面王。慕容皝知道儿子说的是大话,于是训斥道:“冉闵是何许人也,岂是尔等能轻易战胜的。这回只有看你伯父亲自出马,看能否敌得过他了,我几十万鲜卑大军又屯兵前线,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分身不得,冉闵这次可能有直取龙城之势啊!”言语中掩饰不住的担忧。
在王权争夺战中早就被弟弟慕容皝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慕容翰见弟弟不计前嫌地夸赞自己,于是连忙向燕王慕容皝跪拜道:“我王不必担心,替王分忧是老臣之责。虽然现在龙城兵力吃紧,可是也有三四万之数,又都是我王的精锐亲兵,对付冉闵那厮的万把人马应该足够了。”
见哥哥说得气势很壮,慕容皝放心了不少,于是连忙笑着叫慕容翰平身,并询问他可有了破敌之策。
慕容翰年级不算很大,可能由于操劳过度,须发竟有些花白了。他一掳花白的胡子说道:“那冉闵不过是想要围魏救赵的小把戏,他其实是不敢来围攻沟深墙高的龙城的。为了疏通粮道和解除我王的忧虑,明天就请我王赐老臣一支令箭,老臣将亲率二万铁骑,痛击冉闵小儿于城南,以护我慕容家族尊严,树鲜卑铁骑的军威。”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慕容翰一眼就看出了冉闵的意图。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