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历史的潮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摇了摇头,道:“你说的‘食神‘是那个‘弹剑奏歌作苦声‘的苏仪么?我不是他,不过我跟他还算是有点关系的,他就跟我一个院子,住我对面。”
那大小姐见我不是“食神”,似乎脸色好了点,不过她还是显出好奇的神色,道:“近来外面盛传贵府的‘食神‘之名,三头六臂,血盆大口,一餐能吃掉一个饭桶?你既住他对面,自然见过,不知这些说的,可都是真的?”看来外界已经把“食神”给妖魔化了。
这都是些什么谣言阿,我不由失笑一声,道:“这,这个,我也一时说不清楚,不如这样吧,以后你若有机会到陶府来,我便带你去看看,如何?”说着这话,心中暗道:怎么把那苏仪有点当作动物园里的动物了。
那大小姐想来禁不住心中对“食神”的好奇,沉吟一下,便道:“好啊。你叫什么名字,我有机会就去陶府找你,到时你可不要食言,可一定要把‘食神‘介绍给我认识认识。”
我道:“我名字叫‘羽‘,也是刚进陶府不久,现是陶府的三级食客。你若到了陶府,向那管事的打听,应该知道我的。”其实现在我因为“羽护”的事,也还算是薄有名声,但我并没有告诉她,免得有自吹之嫌。
此人果然有些不寻常,已是陶府的上级食客了。陶府门客八百,想进去都难,更何况作一名上级食客了。这大小姐在这里沉吟,我见状问她道:“还不知姑娘你的芳名呢,能否见告?”我还不太知道这里的习俗,若依原来的古代,一个大小姐的闺名恐怕是不会轻易告诉一个陌生人的。
果然旁边的那个丫环阿兰在道:“小姐,别告诉他。”哪知那大小姐十分坦然的告诉我道:“我叫令恒盈。”
令恒盈?我听了心中不由一动,这女子姓令恒,看来多半是城中令恒氏家中的小姐了。而这时,旁边的那个丫环阿兰已经有些诧异的看着自己的小姐了,想不出为什么小姐就这么把名字告诉给一个似乎仅仅是初次相识的陌生人了,不过好像小姐看到这人后,心情就好了许多,也许这也算是一个异数吧。
那令恒盈看着我的眼神透出些微的好奇和疑惑,清声问我道:“羽子,我看你,似乎不是本地之人。不知你的家乡是哪里呢?”
我觉出这女子眼光倒还挺厉害的,就不知她是如何看出来的,但当然不能跟她说出实情,便道:“我来自西方的蛮荒之地,这次是出家远游,才到了此地。”
那令恒盈微点了点头,也不再多问,又说了几句,便道:“我们还有事,先走了,改日再聊。阿兰,我们回去。”旁边的阿兰早有些耐不住了,闻言应了一声,两人正要打马离去,却见远处林荫道上朝这里奔来数骑,卷起一道烟尘。那令恒盈在马上看了,不由又勒住了马。
来骑奔进,见到了令恒盈,不由都纷纷勒住马,跳下马来。那领头的似是个家臣模样的人,四十来岁,身材魁梧,满腮虬髯,显得气势不凡。只见他走到那令恒盈近前,稍稍一礼,道:“小姐,可找到你了,你又偷跑出来,主公知道了,又着急了。你还不知道吧,青原堡出大事了,主公叫我立刻寻你回去。”
令恒盈不由“哦”了一声,道:“铁摩大叔,青原堡出了什么大事,看你这么着急的样子。”
那叫铁摩的虬髯大汉道:“是这样的。就在刚才,在族陵的墓园中发生了暴动,一大批在那里干活的家奴砸了墓园,都四散逃了。家主已经下令派出了青原营的人去抓捕逃奴,同时也请了应城的城卫军帮助四处围捕。家主担心小姐你在外面,怕有什么不测,因此派我来叫小姐回府。”

那令恒盈听了,不由微一蹙眉,道:“果然发生了这样的事。唉,这些奴隶也是辛苦,刚收获完庄稼便又要进行修筑墓园这样的苦役,劳动太甚。我早就劝过爹爹,奈何他不听。铁摩大叔,你说爹爹在这件事上,是不是做的不对了?”
那铁摩闻言,却不好说什么,道:“盈小姐,现在不是讨论此事的时候啊,我们先回府吧。”
那令恒盈点了点头,道:“好吧,你来之前,我跟阿兰也正是要回府呢。”旁边的阿兰也道:“是啊,铁摩家臣,刚才我跟小姐在这里,一路上也没碰到什么暴民啊。”
这些人策骑回马,渐渐走远了。一路上我还听到他们的一些谈论声。听得那铁摩在道:“我想主公这么着急让盈小姐回去,也许也是想起了平日盈小姐的劝诫之言的。”
听得那令恒盈似乎在那自言自语的道:“但愿经过了此事,爹爹能明白一些过来。毕竟这样一味的因循守旧也不是好办法。释奴为民,分田收租我看是时下的潮流,北方诸国,不是大都已经这么做了么……”
我听了他们的话,对那令恒盈的身份已经是明白了,她似乎竟然就是那令恒氏家主司徒令恒师的女儿。而且这令恒师还在释奴一事上顽固不化,而这令恒盈似乎是要劝她爹爹这么做的,看来那令恒师的眼光还不如他的女儿。
我从地球而来,自然知道,从奴隶社会演变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社会向前发展不可阻挡的一种趋势,因为封建社会比起奴隶社会来,代表了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力。这是在政治课上学到的。
废除奴隶制度,把奴隶释放为平民,从此奴隶将不再是一无所有,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私有财产,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奴隶的生产积极性。平民通过租种封建地主的田地,除了交纳一定的田租外,剩多剩少归自己,这对于平民和封建地主来说,无疑是两相有利的事情,比之原先在奴隶主强迫下的奴隶生产,无疑具有更大的积极性。
我想在这个时代,应该有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从刚才那令恒盈的那句“时下潮流,北方诸国”的话便可以看出来。我想以令恒氏家主,辛国司徒的身份,那令恒师不应该看不到这一点,只是即使如此,也不愿这么做罢了。
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伴随着一段时期内的阵痛。原先的那些大奴隶主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比较大的损害,因此他们顽固守旧,反对这种变革,也是很自然的事。这就看他们能不能看清形势,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上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顺利的完成从一个奴隶主到一个封建地主角色的转变。否则必然会被历史无情的抛弃,被历史向前发展的滚滚巨轮无情的碾碎,灰飞烟灭,尸骨无存。
可惜我不是那令恒师的食客,否则我倒是可以跟他讲讲这个大道理,说不定这也是一个食客升级的机会。想到这里,我不由想到那陶朱,不知他对于这废奴之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立场,若也是持反对态度的话,那我倒该好好的劝诫劝诫他一番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