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历史文化砖的几点认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拍砖也是一门学问!^_^当前因特网上拍砖之辈多如牛毛,扔一块砖就能砸倒一大片,可认真把拍砖作为学问来对待的恐怕没几个!像我这样的苦心孤诣,孜孜不倦,钻之弥坚,勇猛精进的砖客级人物,历史文化论坛里也找不出第二个!我曾在《独孤九砖》一文中学风老先生叹了口气,然后接着说道:当今之世,这等高手恐怕是难找得很了,只要能侥幸遇上一两位,那是网虫们毕生的运气。
网友们别以为我学风老先生在吹嘘,事实上,这是一种自信心的体现!孟子不是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我拍南怀瑾,正是秉持着这种精神!至于“拍小人”,我则平视之,我并不以识欺人,相反,我还以理欺人!我的种种拍砖理论基本上已经在《独孤九砖》里阐述无遗。可是在这里我打算就拍历史文化砖的问题多谈几点认识。
拍砖既然是一门学问!那么我们在拍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精神,拍历史文化砖尤其如此,何谓科学精神?就是大胆探索和尊重事实的精神!
一位叫黑维特(Hewitt)的科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位科学家认为某个想法是正确的,而随后又发现了任何相反的证据,他就会修正这一想法或完全放弃它。按照科学的精神,不管提出这一想法的人有多高的名望,这一观点都必须修正或放弃。”
我从这段话里领悟到了拍历史文化砖必须具备两种科学的态度:首先,拍历史文化砖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事实是任何一种理论的最好审判者。事实胜于权威。其次,拍历史文化砖还必须具有怀疑态度。没有怀疑就不可能有超越和突破。固守某种一成不变的旧教条,只能走向封闭。
当然,拍历史文化砖必须具备以上两种科学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只具备以上两种就能够拍砖成功。事实上,具体的策略跟方法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以为,拍历史文化砖有这么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
第一,要把文献性和逻辑性统一起来。
要在历史文化论坛里灌水,你连驾驭文献资料的功夫都没有,反而让文献把你牵着鼻子走,那还谈得上去拍别人砖?如果你想表达你的历史观或认识态度,结果转了个相反立场的帖子,岂不是自己拍自己一砖?因此作为一个砖客,不但需要高明的驾驭文献的功夫,而且要理清一部文献的逻辑进程,更要理清众多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能更上一层楼,在理清各种文献的纵横交错的逻辑关系之后,通过研究,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逻辑拍砖术,那就真了不起了。
第二,要理解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有关于历史文化的文献,虽说是由个人或几个人创作,体现了个体的思想,然而就整体而言,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民族的某一方面的集体精神或者是“集体潜意识”。因此,我们拍砖不能脱离具体历史条件一通乱拍,要将所拍对象置于一定历史时期、生活状态,有的放矢地拍!
从另一方面说,我们拍砖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历史性与时代性,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是相辅相成的。只强调历史性,无视时代性,那就是抱残守缺了!时代性并不意味着对古人任意曲解似的拍砖,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拍出带有时代科学精神的考察和思索之砖。
第三,要把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统一起来。
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大家注意了,这里的“矛盾”不是形式逻辑里的矛盾,而是辩证法的矛盾。如果你不懂辩证法,最好去找黑格尔或马克思的几本书看一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不二之选。李敖曾说辩证法是“玄学”,那是他哲学学得不好的缘故。^_^要知道,对于一个拍砖对象,如果我们不从宏观上把握,只是对其局部进行微观分析,那就只能得出片面结论。反之,如果我们不对这个拍砖对象的局部一一微观分析,而只是笼统概括,那又会流于“浮光掠影”。大家看我最近拍南怀瑾的几块砖,就是将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统一起来的绝好例证!^_^对于南怀瑾,我从宏观把握上面拍他是“老派”、“守旧”、“文化种马”、“僧不是,道不是,儒不是,东西不是,一定找不着北,南子岂曾怀瑾;天无知,地无知,人无知,春秋无知,休说过得了冬,夏虫焉可语冰”,从微观上,我则实事求是,宁缺毋滥,拍就要拍到点子上,一“砖”见血指出南怀瑾污蔑三武一宗是昏君,拔高雍正的历史认识“反动”,以及他贬低朱元璋,宣传佛家因果报应迷信思想,对中国宗法农业社会认识不清,一边守旧宣传尊孔读经,一边羡慕西方科学文化空发梦呓而不自知的种种荒谬。

第四,要把西方先进哲学观方法论与中国传统理论方法相对照!
对于历史文化来说,中国传统理论方法有哪些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训诂章句之学与考据学的方法。因为中国的历史文献往往以汉字作为主要记载手段。而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再到目前的简化汉字,显然是一脉相承的。既然汉字还没有消亡,那么如果我们要理解古人思想,就不能放弃训诂章句之学与考据学。然而我们师古却不能食古不化,如果不以西方先进哲学观为思想依据,以文化人类学、符号学、比较学等方法论为准绳,想拍出质量过硬经久耐用享誉网络的历史文化砖那就无异于痴人说梦!还是拿南怀瑾作为例证:^_^南怀瑾做学问极不严谨,训诂章句之学与考据学的中国传统理论方法掌握得并不好,这从他屡屡信口开河就能看出来,譬如他不懂通假,连“亡”通“无”都不知道,还把“诸夏”臆想为夏朝和殷商,甚至连简单的一些基本史实都会搞错,也不愿下点功夫去订正;旧的不行,新的呢他又不懂。^_^从他宣传因果报应迷信思想,从他谈及明朝时认为只要“一反过去历史上压制“奇技淫巧”的政策,加以提倡奖励,恐伯中国的科技,就早早领先世界各国了。”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守旧的,保守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因此,自然跟西方先进哲学观是格格不入的。至于文化人类学、符号学、比较学等方法论恐怕对于这位“学界楷模,一代宗师”来说更是天书奇谈了!他是一只脚已经跨入棺材的人了,即便有“朝闻道”的心,恐怕也是时日无多,难有所成。李敖说:“老不可怕,混蛋也不可怕,老混蛋最可怕。”^_^我们大好青年千万不能向老混蛋看齐!本朝太祖不是说过青年人就像“**点钟的太阳”么?
作为一个青年砖客,我愿呐喊出“探求真知,敢于拍砖”这八个字与历史文化全体同仁共勉!^_^
鲁迅不是告诫我们青年人要“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么?
因为“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